全球五大产业园区“争妍斗艳”

产业园作为一种产业集聚的形式兴起于欧美国家,按园区形成方式和核心竞争力的划分,可以将欧美发达国家产业园区的发展模式分为:艺术联姻商业模式、政府引导为核心模式、文化底蕴助推创意区的模式、产业链为核心的模式、科技为核心的模式。

艺术联姻商业模式

美国纽约SOHO区:美国最知名的产业园区之一,曾是一个被废弃的地下工厂,因有大量闲置房屋且租金极其低廉,被一些从欧洲移居纽约的艺术家看中,发展成一个艺术家聚集区。20世纪50年代,为促进园区发展,纽约市政府出台法规,规定非艺术家不得进驻。全盛时期,面积不足纽约市区1%的SOHO区内,居住全纽约30%以上的艺术家。如今,SOHO区成为一个集商业与艺术于一体的完善社区。由于商业化的侵蚀,SOHO区的房价飞涨,生活成本飞涨。SOHO区画廊林立而豪华,艺术市场多被画廊老板所垄断。自由的前卫艺术家已成为一代元老,新一代的艺术家认为SOHO区“堕落”了,商业气氛已从根本上取代了艺术气氛。

SOHO区所在的曼哈顿岛是世界金融最发达的地区之一,雄厚的经济实力促进了园区的发育,园区的欣欣向荣又反过来推动城市经济增长,城市与园区的循环互动成为此类园区的重要生命体征。

全球五大产业园区“争妍斗艳”

政府引导为核心的模式

英国伦敦西区: 在英国伦敦西区是世界两大戏剧中心之一,聚集了49家剧院,平均每晚约3万人前来观演,经济连锁效益显著。英国政府鼓励创新剧作向商业化发展,很多剧目往往在国家资助剧院首演,成功后再转入商业剧院续演。有些经典剧目在一些固定剧院连演几十年,成为西区的经典和象征。

伦敦西区在发展的过程中,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扶持和社会的热情支持。直接或通过半官方机构与民间机构,以项目的形式资助园区内的文化艺术创作,是欧美政府对此类园区最常见的支持方式。

全球五大产业园区“争妍斗艳”

文化底蕴助推创意区模式

巴黎左岸艺术区:最早仅仅是一个地理上的区域而已,它指的是塞纳河左岸圣日耳曼大街、蒙巴纳斯大街和圣米歇尔大街构成的,一个集中了咖啡馆、书店、画廊、美术馆、博物馆的文化圣地。

以文化为核心的产业园区文化艺术氛围比较浓厚,其文化底蕴和艺术特色是促使创意工作者入驻的主要原因,也是吸引游客参观、引发交易行为并推动园区发展的重要因素。

全球五大产业园区“争妍斗艳”

产业链为核心的模式

美国好莱坞影视制作基地:位于美国西海岸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郊外,这是依山傍水,景色宜人的地方。最先是有摄影师寻找外景地所发现的,大约在20世纪初,这里便吸引了许多拍摄者,而后一些是为了逃避专利公司控制的小公司和独立制片商们纷纷涌来,逐渐形成了一个电影中心。

这些核心企业资金雄厚、人才密集、经验丰富,而且品牌价值较高,它们主导着园区的发展方向。

全球五大产业园区“争妍斗艳”

科技为核心的模式

拿大BC省动画产业园区:BC省动画产业园区中集中了大量的从事文化创意活动的企业,它们在业务范围、经营方式、产业种类等方面都具有很强的共性,甚至是完全相同的。由此引发这些企业之间的竞争。为了避免技术溢出导致竞争优势的丧失,园区内的企业必须不断创新,在吸纳众家所长的同时竭力寻求超越,以保持技术上的领先地位。这样的竞争,既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又使BC省动画产业园区获得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全球五大产业园区“争妍斗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