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風箏中,鄭耀先爲什麼不策反他的兄弟?

吳帥澎


這是一個非常美好的理想,如果大部分人都能被策反,那麼犧牲和無辜喪命的人會少得多。只是每個特工都有自己的使命,鄭耀先曾動容地說,組織沒讓我暴露時我就不能暴露,組織沒讓我犧牲時我就不能犧牲,有多少次他眼睜睜地看著自己同志倒在面前還要顯得無動於衷,因為組織給他的任務是長期潛伏,以待時機。


策反,第一件事就需要在合適的時機向策反對象亮明身份,為了不確定的目標暴露自己實在是得不償失。身處軍統內部,周圍人都是特工,雖說實力有強有弱,但對方在你面前的表現,是真情實感的流露還是故意偽裝,誰能保證百分之百判斷準確。比如宮庶開始執意求見鄭耀先,沒有延安之行從何得知他一個小小上尉是身受戴笠密令之人。如果戴笠不死,直接聽命於戴笠的他,應該難以成為鄭的兄弟。鄭耀先屬戰略特工,就不會在是否策反上做文章。能在潛伏敵人心臟十八年而沒有暴露,幾次受到懷疑還沒有讓對方抓住把柄,得益於他思慮周密、行動既謹慎又大膽。

策反,難免有成有敗。如果鄭耀先以自己的威望和兄弟的信任出面策反,對方如果不同意該當如何?估計只能動手鏟除,這樣不僅會留下蛛絲馬跡,更會失去人心。他身邊能聚集起一撥忠心的兄弟,一個重要因素是他講義氣、敢擔當,敢為兄弟們出頭,無論是戴笠時期還是毛人鳳時期都讓自己把事扛下來,免得兄弟們受牽連。為了能更好地長期潛伏,鄭耀先即使發現誰有特別明顯的進步傾向,也不會親自出面,而會通過其他渠道安排別的人員接近、試探、採取行動。

軍統內部的策反,主要以獲取情報為目的,他利用自己的職務之便已能獲取很多重要情報,沒有必要再冒這個風險。解放後,當一個個兄弟因為與人民為敵而接連喪命時,鄭耀先非常痛心,難過自己為何沒有早點做做他們的工作。其實他何嘗不知道,周圍的每個人或有迫於形勢的無奈,或有出於對自己的信仰忠誠而不會改變立場,即使他出面恐怕也難有成效。


今安在的文史情緣


一是因為來不及,他從渣滓洞帶著林桃跑掉了,自己的性命都顧不著,腿上還捱了一槍。只能作為周志乾潛伏在公安局裡面,查找誰是影子。偽造身份需要時間,傷恢復需要時間,給林桃做假身份也需要時間。

二是因為他自己的身份都無法證明,不能證明自己是共產黨員,怎麼策反呢,策反了共產黨也不會接受啊。唯一能確定他身份的領導去了莫斯科修養。後來那個部長大姐還是根據他的筆跡才確定他是風箏的。另外,證明他身份的藍寶石戒指,匹配的另一部分負責人轉移時被埋在了延安窯洞裡面,不知道在哪裡,找也找不到了。而且,他因為有任務在身,沒法平反。

三是他的兄弟都是三民主義的忠實信徒。比如宮肅,有自己的堅定的i 信仰,堅信三民主義能夠救中國。只是被一些執行者見利忘義,只顧自身利益,不為黨國考慮,弄壞了。這樣的人是沒法策反的。就像,他沒辦法策反影子韓冰一樣。在最後的結局中,鄭耀先仍然要去抓韓冰,只是他想要一個人進去,跟韓冰談話。他們這麼對話:

-鄭耀先:影子。

-韓冰:風箏。

-鄭耀先:你為什麼是個國民黨。

-韓冰:你為什麼是個共產黨啊。

韓冰如果可以策反,她早就把她的宮門倒郵票銷燬了。宮肅要是可以策反,他去了臺灣就不會再回大陸了。宋孝先要是可以策反,他本來已經逃離包圍,就不會為了救六哥而被擊斃的了。

故事就是這麼安排的,如果這些人被策反了,哪裡讓人看起來這麼傷心和遺憾呢。


致力於社會科學,文化類的乾貨分享,歡迎來關注


李藤新一new


第一,劇情的需要

熱劇《風箏》裡,鄭耀先確實有很多和他感情過硬的兄弟,比如對一個蘋果念念不忘的軍統四哥徐百川,比如耿直的小弟趙簡之,比如高徒宮庶。如果鄭耀先把他們都策反了,那這就不是諜戰劇了,而是政工宣傳劇,鄭耀先是瑪雅時期的大祭司或者中世紀的神職人員,手持一本經書,哇啦哇啦念一堆咒語,身邊的人就被召喚了,那這部劇的劇情就索然無味了。


第二,職業的分工

鄭耀先作為一名戰略級的特工,他的任務是潛伏在敵後,以力角力,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利用各種關係獲得關鍵戰略情報,他是我黨我軍安排在敵人內部的眼線,而不是炸彈。他的任務和主要工作是獲得情報,為我軍提供關鍵戰略部署上的重要信息,而不是策反敵人,破壞敵人的組織。策反敵人那是政工人員的工作。要是敵人那麼容易策反,安排幾個大牛或者美人乾脆把老蔣策反了,很多戰爭就不必打了。如果鄭耀先放棄蒐集情報,轉而策反幾個蝦兵蟹將,那就是丟了西瓜撿芝麻。

第三,成本的權衡

如第二條,無論是徐百川,還是趙簡之,還是宮庶,他們的最高軍銜也就是少將,而且還不是野戰軍的少將,官職最大的宮庶,也就是落入敵後的喪家之犬,手頭也就幾個人,幾條槍,搞點破壞工作惡心一下當局,在全國都被解放的情況下,只能是強弩之末,掀不了什麼大風大浪,他們的價值不如一條消息,一紙情報重要,有時候一紙情報抵得上若干個野戰師的戰鬥力。

退一步說,即便他們能夠被策反,機會成本上算下來,風險大於收益,因為他們並不是經過專門訓練的諜報人員,意志是否堅定,信仰是否忠誠,都沒有經過考驗,萬一工作上有任何閃失,把老鄭供出來,麻煩多餘好處。所以根本不值得策反。


第四,信仰的不同

信仰是一個很難用物質,功勳衡量的東西,而信仰是由一個人的認知、意識、經驗以及所處的環境決定的,是長時間形成的,人一旦有了信仰,就會去堅持,就比較難改變,國共雙方的將領也好,戰士也好,都有自己生長的環境,都在戰爭年代逐步選擇了自己的信仰,你讓一個吃香喝辣慣了的國民黨官太太艱苦樸素,勤儉持家都有難度,就更不要說讓那些出生入死過,享受高官厚祿的軍人在短時間內改變信仰了。劇中最有趣的人物是田湖,他在戰爭末期就已經意識到黨國軍人毫無信仰,遲早失敗,但是他個人還在堅守著“三民主義”信仰,一直到死,可見信仰的慣性有多麼強大。多麼難改變。


第五,環境的限制

敵後環境複雜,同一個單位的同事關係盤根錯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這樣的環境裡自保都難,還要隨意策反敵人,難度可想而知。冒風險策反敵人,不小心暴露,偷雞不成蝕把米,得不償失,無論是老鄭還是他的上級都絕不會要他這麼做。更何況在本劇中,老鄭是斷了線的風箏,自保都難,就更不要說大張旗鼓的去宣傳信仰了。


圖片均來自電視劇《風箏》,侵刪。



HannibalLecter


怎麼說呢,那個年代的信仰不同,看看劊子手們嚴刑逼供,共產黨人都沒有低頭,陸漢卿為了掩護風箏犧牲了自己,鄭耀先不是不想策反他的兄弟們,他們身上揹負的血債太多太多,就算成功了也不會有好的下場,就算去策反,他們也不一定會同意,畢竟立場,信仰不同。鄭耀先看到簡之自殺的消息都魂不守舍,看到孝安為了掩護自己死在自己眼前,宮庶從香港回來,鄭耀先的第一句話就是你回來幹嘛。看著跟著自己出生入死的兄弟一個個倒在自己的面前,心裡的痛只有鄭耀先自己知道,為了自己信仰,為了國家的利益,只有這麼做,我們現在美好的生活,都是老一輩的革命先烈用鮮血換來。這就是共產黨人。





且聽風吟7234


劇情沒有那個需要。電視劇《風箏》看似一部諜戰劇,其實導演柳雲龍通過諜戰戲份,成功詮釋了什麼是真正的信仰的問題。


人可以有友情。鄭耀先在軍統的一幫生死弟兄,為了兄弟情誼,可以兩肋插刀,可以同甘共苦,可以共赴生死。無論是殺人如麻的軍統劊子手趙簡之,還是機關算盡的頂級特工宮庶,抑或貌似忠厚的軍統長官徐百川,都把友情兩字展現的淋漓盡致,令人唏噓。

人可以有愛情。鄭耀先一生鍾愛三個女人。地下黨員程真兒,兩人在特定的年代、特定的環境裡相愛卻不敢愛;中統女特工林桃在設計抓捕鄭耀先時愛上自己的獵物,兩人為了愛情亡命天涯,最後結局悽慘。解放後文革時期由於同命相憐,鄭耀先攜手韓冰共渡難關,當發現心愛的女人是自己一生的對手"影子"時,又不得不忍痛割愛,最後以命相博。



人可以有親情。鄭耀先唯一的親人,與林桃所生的女兒喬兒,自從母親林桃自殺後,就一直沒有見到親生父親鄭耀先。喬兒在母親是國民黨特務,養母是舊社會妓女,哥哥是國民黨大官高佔龍的兒子,父親是反革命右派的環境中長大,受到的歧視常人難以理解。


但是,在信仰面前,鄭耀先拋棄了所有的友情,愛情,親情。面對自己同志的誤解,活著的鄭耀先比死去的戰友更加孤獨無助。在信仰的支撐下,鄭耀先為了國家和人民,耗光了最後一滴熱血,用自己一生的情感,用自己的生命詮釋了什麼是真正的信仰,並告訴人們,真正的信仰該有多麼的強大!


東北l偏東


鄭耀先策反他的兄弟應該有50%的可能性,這是因為,他的兄弟姐妹們許多都是國民黨的精英,對黨國既對其愚忠又知其腐敗,正如那個趙簡之媳婦對特務們所說的話:大官們都拿著錢跑臺灣了,讓你們留下來扛著,扛不住啊!再就是像延娥這樣的女特務曾經在延安潛伏多年,不可能對共產黨沒有一點感情,鄭耀先不去策反他們的原因,我認為是,一方面組織上沒有交待他這個任務,另一方面連他自己都說不清楚自己是誰,兄弟們投誠過來之後誰知道他們的命運如何呢?


愛喝咖啡的大媽


鄭耀先為什麼不策反他的兄弟?

1,真正的優秀特工都是不容易被策反的。敵我雙方特工對壘,都是生死相搏,其背後都是不同的信仰之爭。正如鄭耀先本人身在敵營18年,卻依然堅持信仰一樣,同樣劇中的延蛾也是,潛伏延安多年,雖已成閒棋冷子,但當組織有人接頭時,其馬上滿血復活,這個行當裡真正能被策反的都是些無足輕重的小卒子或者是意志不堅定者。

2,劇中鄭耀先的身份仍然是軍統高級特工,並且直受遠在臺灣的鄭介民指揮,換句話說,正要籤作為戰略級特工的多重身份遠比策反幾個特工更有價值。用一個戰略級特工去策反幾個戰術特工是遠遠不划算的。

3,一入諜門深似海,特工間諜這個行當,劇中人物也多次提到了,無論軍統、中統,一旦進入了,就別想舒服的離開,特工叛逃不僅本人受到永無休止追殺,甚至還禍及親屬。


東方觀影


其實《風箏》裡鄭耀先已經回答過這個問題了。不知是否有朋友還記得宮庶在延安的時候問鄭耀先關於忠誠的那段對話了?


是的,鄭耀先培養弟子都是要求對方不是忠誠於個人,而是忠誠於信仰!所以鄭耀先知道對於自己兄弟,他們認可自己是因為自己同樣忠誠於信仰,而不是個人!宮庶、簡之、孝安之所以讓你覺得有魅力,因為他們只是信仰不同而已,卻同樣是忠誠於信仰的人!

說到這,你以為你get到了?顯然沒有!還有一個非常非常重要的原因,鄭耀先還有任務!所以他還不能暴露,雖然被抓後組織確認了他的身份,他卻依舊要不暴露身份繼續以周志潛的身份潛伏,那是因為他要找出“影子”!所以他不可以讓那些曾經死心塌地跟著他的兄弟們知道自己是“風箏”的身份!也不能讓組織這邊的其他人知道自己的真實身份,所以他不會也不能去勸降他曾經的兄弟們。

其實也就是說不想勸,也不能勸!

各位看官你們覺得呢?


炒米視角


策反?

這個詞不合適,他要是真幹了,那是出賣,不是策反。

首先,他現在的身份就是國民黨,還沒有被承認他就是風箏就是共產黨(最多就是幾個人的口頭承認)。

第二,他自己現在混成這樣,天天被人呼來喝去的,“策反”過來的兄弟幹什麼呢,連去農場改造的機會都沒有,只能蹲大牢或者直接處死,誰也不是傻子,好死不如賴活著。

第三,假設他“策反”成功了,有那麼幾個“翻身”了,鄭耀先也會被懷疑搞小團體,畢竟曾經是兄弟,現在有搞到一起,不可能不被懷疑,對鄭耀先一點好處都沒有。

第四,他只要開始“策反”,他離死亡就越來越近了,說明他共產黨的身份徹底暴露了,或者說他變節了,臺灣方面不會放過他。

第五,信仰不一樣,高級一點的都堅定自己的信仰,想“策反”很不容易,那些小魚小蝦又沒什麼“策反”的價值。


無止不是無恥


戴笠的軍統班底,包括他本人,實際上,都是黃埔軍校的學生,一直都追隨校長蔣介石,只是由於學習不好,不能完成學業,沒有取得畢業證,才沒有成為職業軍人,於是,就成為了蔣介石主導下的特務組織藍衣社的成員,後來的藍衣社發展為國防部軍事統計局。

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國共黨員以私人身份跨黨,因此,個人覺得,劇中的鄭耀先,最有可能混入軍統的時機,就是在黃埔軍校,而不可能是在江西蘇區。

由於,軍統本身就是十分嚴密的特務組織,特別是在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國共鬥爭處於白熱化狀態,因此,中共特工混入國民黨軍統高層的可能性,幾乎為零。而《風箏》,只是一部電視劇,是在編故事,並不是歷史的再現,具體細節確實經不起推敲。

早期的黃埔軍校,就是國民革命軍人的搖籃,因此,黃埔學子都是有理想有抱負的愛國青年,因此,戴笠及其手下,對國民黨,對蔣介石都是絕對忠誠的,而作為軍統特務,也都是經過千挑萬選,重重考驗的,因此,在當時,敵強我弱的特殊歷史時期,中共想要策反軍統特務,不但不能壯大組織,還會暴露自我,幾乎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