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万公里开始,国产卧式机与日本原机的差异

对于摩托车行业来说,过去是对南美洲和东南亚、印度称之为新兴市场,而看着新产品的更新速度,距离日本更近的东南亚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似乎比新兴、更新兴。

作为全球最大的摩托车制造商,Honda 在东南亚很多国家都是最大市场占有率的品牌。当大家都把焦点投在时尚产品、话题车型的时候,很容易忽略了,在大型车、个性化车的领域,日本的四大牌子也许各领风骚,街车 vs 街车、跑车 vs 跑车、复古 vs 复古,但在通路车却是 Honda 一家独大,尤其是毫不起眼的 “ 买菜 ”级弯樑,在东盟的大部分国家里,Honda 的风冷卧式发动机产品,市场占有率普遍在 60% 到 70%,剩下的 “ 饭菜渣 ” 才由其他的日本制造商和中国企业瓜分。简单一点去理解的话,Honda 在中国的发展路径,其声誉首先是靠 CG125、GL、CD 以至是 CB125T、CH125、NH90 走进千家万户所撑起的,而并非靠 RC213V、CB400SF 和 GL1800,或者说、不仅仅是靠个性化和运动化的高性能产品。更尖锐的说法是,小型卧式机的车型,Honda 销量最大,其他的日本制造商都难望其背。

几年前为了方便通勤,买了一辆算是所谓一线制造商的国产仿 MSX 迷你车作为代步。买车的时候,据说这辆国产的 MSX 款、由当时国内率先仿造这款 MSX 的制造商所生产,使用的是一副国内规模较大的主机厂生产的卧式发动机,整体配套的质量代表着国内的中上水平。

从新车落地开始,定时换着比较好的润滑油,日常的通勤 + 偶尔的折腾,使用的环境从常规的铺装公路到乡村小道,甚至是在小型赛道里装模作样一翻、不太烂的烂路,当天往返近一百公里的短途摩旅等等,在大半年的时间里,骑着这车、累计跑了大概一万多公里。

从一万公里开始,国产卧式机与日本原机的差异

从一万公里开始,国产卧式机与日本原机的差异

从一万公里开始,国产卧式机与日本原机的差异

从一万公里开始,国产卧式机与日本原机的差异

从一万公里开始,国产卧式机与日本原机的差异

从一万公里开始,国产卧式机与日本原机的差异

从一万公里开始,国产卧式机与日本原机的差异

从一万公里开始,国产卧式机与日本原机的差异

从一万公里开始,国产卧式机与日本原机的差异

从一万公里开始,国产卧式机与日本原机的差异

从一万公里开始,国产卧式机与日本原机的差异

从一万公里开始,国产卧式机与日本原机的差异

从一万公里开始,国产卧式机与日本原机的差异

从一万公里开始,国产卧式机与日本原机的差异

从一万公里开始,国产卧式机与日本原机的差异

从一万公里开始,国产卧式机与日本原机的差异

从一万公里开始,国产卧式机与日本原机的差异

水平有限,驾驶心得就懒得说太多了,这款国产的 MSX 整体质量上还算稳定,除了因为东南亚的雨季潮湿天气,换过灯珠、换过离合线之外,并没有什么太多的质量问题。但在一万公里之后,明显地感觉到驾驶质量(驾驶的质量,并非车的质量)在持续地下降中:国产车通病的换档不清,转速不高度吻合的话、容易卡在不同档位的中间,刚过了磨合期的一万公里原本应该是最富 “ 精力 ”的时候,但经常在绿灯全开油门起步之后、一升档就来尴尬了,让驾驶的时候、感觉协调性失去了新车时候的一气呵成;可能是走过的颠簸路面较多,悬挂系统的反馈越来越迟钝,且开始渗油;估计是没有针对东南亚的气候环境做准备,雨季时候,电门锁、灯光控制按键有接触不良的症状,有时候需要一点技巧,捏来扭去地才可让功能恢复正常。

单纯地从一个产品质量的角度去看的话,也许找不到什么大的问题,毕竟价格只是日本原型车的一半都不到($ 970 美元 vs 大约 $ 2,500 美元)。估计国产车的出发点,首先会是满足通勤的需要,驾驶质量这些难以定性、没什么具体标准的东西,不会成为核心的考虑因素,如果会导致成本大幅上升的话,那就更加 ... ... ...

Honda 在泰国、越南生产的 MSX125 所搭载的这副卧式发动机,同时也广泛地应用在当地很多通勤型的弯樑(其实应该说,是 MSX 采用了这些弯樑车的那副卧式发动机)Cub、Dream,以及最新的 Monkey 125 猴子,算是 Honda 真正的看家王牌,在销量上真正吊打包括 Yamaha、Suzuki、Kawasaki 在内全部任何其他企业同级配置的机器。

从一万公里开始,国产卧式机与日本原机的差异

从一万公里开始,国产卧式机与日本原机的差异

从一万公里开始,国产卧式机与日本原机的差异

从一万公里开始,国产卧式机与日本原机的差异

从一万公里开始,国产卧式机与日本原机的差异

从一万公里开始,国产卧式机与日本原机的差异

从一万公里开始,国产卧式机与日本原机的差异

从一万公里开始,国产卧式机与日本原机的差异

从一万公里开始,国产卧式机与日本原机的差异

从一万公里开始,国产卧式机与日本原机的差异

在当地曾多次驾驶过 Honda MSX、Kawasaki KSR110 这些采用卧式发动机的车型,其中还有几台经过改装的、跑了大概一万公里上下的二手车,用的是一个较为折腾的方式去驾驶,跑的时间和路程也有好几十公里,说不上有多好的感觉、但基本也没有自己那台车的情况出现,玩起来有着不一样的流畅感。当然,自己也不排除是对车辆照顾的细致程度上的区别,导致产生出这样的变化。

从一万公里开始,国产卧式机与日本原机的差异

从一万公里开始,国产卧式机与日本原机的差异

从一万公里开始,国产卧式机与日本原机的差异

从一万公里开始,国产卧式机与日本原机的差异

从一万公里开始,国产卧式机与日本原机的差异

从一万公里开始,国产卧式机与日本原机的差异

从一万公里开始,国产卧式机与日本原机的差异

从一万公里开始,国产卧式机与日本原机的差异

从一万公里开始,国产卧式机与日本原机的差异

从一万公里开始,国产卧式机与日本原机的差异

从一万公里开始,国产卧式机与日本原机的差异

为何国产车一直无法超越日本车?尤其是那些国内制造商们都觉得,在自己已经实现了技术重大突破的产品,例如这副国内无数制造商都能做得不错的、被称之为 “ 比较成熟 ” 的小型卧式发动机,实际上的差距有多少?差距在哪里?也许,挑战 Honda 这副卧式机其实是等于挑战着整个的日本摩托车制造业,当这副卧式发动机还在大行其道的时候,那就意味着国产的卧式机,尽管产量很大、但还说不上有多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