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凶的冷空氣」來了,你要小心這個特別容易復發的病

「超兇的冷空氣」來了,你要小心這個特別容易復發的病

「超兇的冷空氣」來了,你要小心這個特別容易復發的病

最近,一個熱搜話題的「畫風」有點兒奇怪:「超兇的冷空氣」竟然刷屏了。

這一次的冷空氣從北向南掃過大半個中國,北方一些地區迎來了今年第一場雪,南方部分地區的最高氣溫降溫幅度可達8℃,有雨水的加持,南下帶來的降溫會令公眾體感更加溼冷。

——但廣東的讀者們還能開心地穿短袖,我們暫且無視這一點。

在這種溼冷的季節,有一種疾病特別容易出現,而且一旦得上,往往要面臨年年復發的情形。

我們今天就來說說這事兒。

一、「凍瘡」是「熱」出來的?

我們可能經常在冬天看到周圍有人得「凍瘡」,一些人可能會感嘆,「真冷」。

凍瘡是全身末梢部位的一種侷限性、淤血性、紅斑炎症性皮膚病,多與寒冷相關。但這個「死板」的定義後面,有兩點有趣的真相。

1、能得凍瘡的時候,往往都不是那麼冷

如果真的像東北一樣零下幾十度的低溫,會很容易出現凍傷,但凍傷和凍瘡是不一樣的。凍瘡常常在冰點以上的低溫(0-10 度)發生,潮溼的低溫更容易導致凍瘡——比如從深秋、初冬或初春。

2、凍瘡和「熱」也有關係

寒冷使皮膚血管收縮、局部皮膚缺血缺氧、代謝失常,這很容易理解,但這些表現與我們常見的「瘡」還有很大的區別。凍瘡還與「冷暖驟變」有非常密切的關係——寒冷導致損傷後,如果很快泡熱水或烤火,反而會讓凍瘡更容易發生或者更嚴重。

二、得了凍瘡怎麼辦?

凍瘡常發生在手指、手背、面部、耳郭、足趾、足緣、足跟等處,而且常呈對稱分佈。典型的表現,是侷限性指甲蓋、蠶豆大小的暗紫紅色隆起或硬結,伴有水腫性斑塊,境界不清,邊緣鮮紅色,中央青紫色,表面緊張光亮、觸之冰涼、壓之褪色、去壓後恢復較慢。

嚴重時可發生水皰,破潰而形成糜爛或潰瘍,癒合後往往存留色素沉著或萎縮性瘢痕。並且常感瘙癢明顯,遇熱後加劇,破潰者會有感覺疼痛。

一旦得了凍瘡,需要特別重視治療——凍瘡嚴重時會導致局部肢體的壞死、感染。

1、保暖保溫,脫離寒冷環境,但不能用火烤或熱水燙

2、使用全身血管擴張劑,改善血液循環

3、局部消炎、消腫,促進血液循環

4、物理治療,如氦-氖激光和紅外線照射等

需要特別小心的是,很多民間偏方「治療凍瘡」是缺乏依據的,比如用辣椒或生薑搓凍瘡。這些外來的刺激可能反而有加重局部皮膚損傷的風險。

三、預防凍瘡,記住這四點

凍瘡十分容易反覆,往往「一年凍瘡,年年凍瘡」。

因此,「超兇的冷空氣」之前,你需要記住這四點:

1.多年復發者,可在夏季開始注意養成冷水洗臉、洗手的習慣,以提高耐寒能力。

2.加強身體鍛鍊,促進血液循環,提高機體對寒冷的防禦和適應能力。

3.注意保暖、防凍,手腳保持乾燥、防止潮溼,不穿過緊鞋襪。

4.欲減少凍瘡的發生,關鍵在於入冬前就應開始注重保暖。

——但廣東的讀者們還能開心地穿短袖,我們不妨再次無視這一點,並象徵性地羨慕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