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市值蒸发三千亿 周鸿祎还是那个颠覆者吗?




360市值蒸发三千亿 周鸿祎还是那个颠覆者吗?


凤凰网财经启阳路4号 文丨杨芳 编|彭彬

2017年11月,《颠覆者:周鸿祎自传》由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出版图书,360董事长兼CEO周鸿祎认为,该书记载颠覆式挑战者二十年的创业历程。

然而,在这位颠覆者的带领下,自2月28日正式借壳江南嘉捷在A股敲钟上市以来,360回A已有248天。而这248天,360遭遇了股价滑铁卢,截至11月2日,360股价跌达63.79%,最新股价报22.90元,总市值为1549亿元,市值缩水近3000亿。

近日,有自媒体称,360“千亿市值股票濒临爆仓”,可能会遭遇质押方强制平仓风险,最终导致公司可能“不属于周鸿祎了”。

周鸿祎会步贾跃亭后尘吗?

“股价不好,主要是没有比较好的业绩。智能安全这方面也没有什么突破,智能硬件也是不愠不火,没什么比较新鲜的东西。目前,尝试的智能硬件多是跟着市场主流走,别人做什么,就做什么,涉入还比较晚,”一位360员工对凤凰网财经启阳路4号(ID:qiyanglu4hao)表示。

除了业务的不明朗,业内的更多质疑声却指向了周鸿祎的管理能力。“老周还是适合做产品不适合做管理。管理方面没有章法。高管团队争权夺势也比较严重,互相推诿扯皮。整个企业管理水平不行,”一位360员工向启阳路4号(ID:qiyanglu4hao)表示。

股价滑铁卢

近日,有自媒体称,360“千亿市值股票濒临爆仓”,可能会遭遇质押方强制平仓风险,最终导致公司可能“不属于周鸿祎了”。

文中指出,私有化需要上百亿美元的资金。360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找到了由38名投资方组成的私有化财团,并抵押了包括“360”商标、总部大楼、股权在内的一切可以抵押的东西,从招商银行等六家银行借款30亿美元(201亿人民币)。相应的代价是,在360上市后,其控股股东需将持有的公司股份质押给招商银行。而目前股价遭遇腰折,一旦360的股票暴跌至“平仓线”以下,有可能会被质押方强制平仓。

红衣教主真的要步贾跃亭后尘吗?事实可能并未有那么悲观。

根据三六零(以下称360)发布的2018年三季报显示,截至9月底,公司大股东天津奇信志成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奇信志成”)持有上市公司48.74%股份,这部分股份已全部被质押。

8月25日,360在一份“关于股东天津欣新盛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股份质押的公告”中披露,天津欣新盛该次质押并非新增事项,仅为对上市前既有的360私有化贷款相关协议的继续履行,不涉及任何新增贷款或补充质押。同时明确,天津欣新盛不会因为此次质押获得任何额外的贷款或现金。

一位360员工也对启阳路4号表示,股东质押是对公司私有化时“银团贷款质押合同的再履行”,不存在任何因股价波动会触及警戒线或平仓线的情况,也不涉及任何新增贷款。

虽然事实并没有那么“鲜血淋漓”,但却一定程度暗示了360回A后面临的困境。

2月28日上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随着一声锣响,360历时三年的A股回归之路终于结束了。在今年两会上,周鸿祎曾向启阳路4号(ID:qiyanglu4hao)表示,随着中国资本市场发展越来越好,360回A是一个标志,未来会有越来多的互联网公司回到A股,在互联网上的回报更好的分享给中国股民。

“很多人觉得融资成功、上市成功就是一个终点,但是对我而言上市可能就是新的起点,不论是reboot(重启)还是refresh(刷新),对360而言都意味着一个新的开始。” 周鸿祎说道。

而从股市表现来看,这个新的开始对360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在新书《颠覆者:周鸿祎自传》中,周鸿祎曾经这样描述回归A股时内心的波澜:“我知道,私有化一旦启动,再艰难也必须完成。这如同在战场上,你的枪膛里只有一颗子弹,你需要一击而中。这就像我职业生涯里的又一场前途未卜的豪赌。”

2月28日,江南嘉捷正式更名为三六零,证券代码变更为601360,当日复牌股价一度涨3.84%,市值达4442亿,但随后止升回跌,午后跌停报56.92元,成交额27.3亿,市值缩水至3850亿元。

360市值蒸发三千亿 周鸿祎还是那个颠覆者吗?


360回A后股价跌幅

此后,360在A股高科技概念第一股的宝座逐渐失落,并遭遇一路熊途。截止11月2日,360股价跌达63.79%,最新股价报22.90元,总市值为1549亿元,市值缩水近3000亿。

“股价不好,主要是没有比较好的业绩。智能安全这方面也没有什么突破,智能硬件也是不愠不火,没什么比较新鲜的东西。目前,尝试的智能硬件多是跟着市场主流走,别人做什么,就做什么,涉入还比较晚,”一位360员工对启阳路4号(ID:qiyanglu4hao)表示。

尴尬的业务

在PC互联网时代,360曾一度被视为BAT最有力的挑战者。然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崛起,PC互联网开始出现式微,这给360长期依赖的360安全卫士、360浏览器与360搜索等PC端产品带来冲击。

在移动端,360手机助手曾一度在手机端的第三方应用下载平台竞争中占得先机,但由于小米、华为、oppo与vivo等各大手机品牌陆续推出自有应用商店,以此替代360手机助手、应用宝与百度手机助手等类似的第三方软件下载平台,导致市场份额急剧下降。

在艾瑞数据发布的2018年1月份移动App排行榜前10位中,有百度旗下的爱奇艺与百度搜索,有腾讯旗下的微信、QQ、腾讯视频与搜狗输入法,阿里巴巴也有手机淘宝、支付宝、新浪微博与高德地图四款产品入选,而无360的一款产品,在前20位中,奇虎360也只有一款360手机安全卫士入选。

“目前公司和个人对安全和隐私意识都加强了,市场前景也不错。360在安全方面也是行业的佼佼者。但目前,没有看到公司在这个方面的突破和相关概念的炒作,”业内人士对启阳路4号(ID:qiyanglu4hao)表示。

周鸿祎也曾经在出席一场活动时表示,360在做智能硬件思想上太保守,当初做杀毒软件免费觉得挺“革命”,如今世界却已变天。

传统业务式微,周鸿祎也开始另辟蹊径,调整了战略布局,大力发展智能软件领域。2015年9月,奇虎360人工智能研究院成立。在2016年的一场会议的公开演讲中,周鸿祎说自己也鼓吹过硬件免费,2015年,周鸿祎曾希望拿360智能摄像机尝试硬件免费模式,当时的战略是,不依靠智能硬件盈利,而是靠铺开产品赢得用户,再转化为服务赚钱。

近日360举办的主题为“硬核新视界”的智能硬件新品发布会,一举发布了360智能门铃、360安全路由、360扫地机器人、360儿童手表等六款产品。

不过从年报来看,360在智能软件的投入目前成效并不理想。

根据360在8月28日晚间半年报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60.25亿元,同比增长13.9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37亿元,同比增长8.95%;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9.7%,达到13.90亿元。其中,互联网广告业务依然是360实现业绩的重要基础,同比增长24.16%达到47.52亿元,占整体营收的79%。

而360的增值业务,尤其是游戏业务依然处于持续下滑状态,公司持续发力的智能硬件领域,上半年营收也仅有5.04亿元,占公司营收规模小,且利润率远低于公司的其他业务板块。

除了安全和智能硬件领域,近年来,360也涉足其他领域,比如直播领域的花椒直播,金融领域的360金融,手机领域360手机。但从市场反映来看,花椒直播排名稍微靠前,其他领域反响平平。

“目前,传统的安全方面的业务没有明显的增长了,围绕安全做的一些智能软件市场反映一般,没什么效果。传统业务增长动力不足,新业务前景不明朗,这是目前公司业务方面面临核心的问题,”一位360员工对启阳路4号(ID:qiyanglu4hao)表示。

内斗严重?

“老周还是适合做产品不适合做管理。管理方面没有章法。高管团队争权夺势也比较严重,互相推诿扯皮。整个企业管理水平不行,”一位360员工向启阳路4号(ID:qiyanglu4hao)表示。

据悉,360目前业务主要分两大部分,周鸿祎主要负责个人业务,而360企业安全集团董事长齐向东主要负责企业安全业务。“目前企业安全业务增长比较快,个人业务没什么亮点。”

一位公司员工表示,在私有化的过程中,周鸿祎和齐向东之间就因为业务划分发生矛盾,一些员工被迫站队。

在360回A的敲钟仪式上,周鸿祎携夫人亮相,此外,一起亮相的高管还有姚珏、杨超、谭晓生、廖清红、曲冰、石晓虹和张帆,他们曾参与2011年3月360在美国上市仪式。然而,老搭档齐向东却缺席。在360最新的高管名单里,也没有齐向东的身影。

“360内斗严重,业内都众所周知。”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事实上,企业安全与金融、手机等业务一样,未注入上市公司360,而齐向东的重心在360企业安全业务。2013年,360尝试进入企业安全市场,下属公司协议控制北京奇安信及其下属公司。经过三轮融资,畅达万发(奇安信母公司)注册资本增加至13,340.4105万元,奇虎科技(360)持有畅达万发的股权比例变更为25.3016%,成为企业安全业务的重要股东,齐向东则通过增资成为北京奇安信及企业安全业务的实际控制人。

据悉,由于企业安全业务在业务模式、盈利方式上与360不尽相同,导致双方在考核机制、人才培养、企业文化等方面画风截然不同。为了使二者持续健康、稳定地发展,周鸿祎、奇信通达与齐向东、奇安信签订框架协议,约定周鸿祎及其控制企业将主要从事针对消费类个人用户提供安全软硬件与服务业务,齐向东及其控制企业将主要从事针对企业类客户提供安全软硬件与安全服务的业务。针对政府、军队、事业单位相关的非销售性安全业务,双方将以“360”品牌名义共同合作。

“我有时候被视为勇敢的异类,有时候被称为叛逆的极端,有时候被颂为先行者,有时候被称呼为造反派。纵观二十多年的创业生涯,我时而冲锋陷阵,时而腹背受敌,用自己的身体力行体验着中国互联网的无限可能,”在新书《颠覆者:周鸿祎自传》中,周鸿祎这样写道。

未来,周鸿祎还能继续颠覆吗?

注:本文是启阳路4号(ID:qiyanglu4hao)原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