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要去廣東?

水自天上來,物由大地生,聚天地精華於一體,合於一鍋,五味調和。廣東人對湯的熱愛,可以說是融入到了骨子裡。

為什麼要去廣東?

最近,廣東著實又火了一把。生活榜的新書《去廣東》中有篇文章——《讓魯迅年輕,讓胡適感嘆,廣東何以為廣東?》,裡面闡述了很多很多去廣東的理由。

為什麼要去廣東?

生活君還有一點沒說的,就是廣東的湯。

去過廣東的人大多不會否認,在吃方面,大吃省當之無愧。

其中,這裡的湯也很特別,廣東人常說,寧可食無饌,不可飯無湯。吃飯的時候沒有湯,那是可是不行滴!

為什麼要去廣東?

中國各地都有喝湯之習,但喝法又不太一樣。

北方人喜歡喝濃湯,湯久放易冷,於是就一邊吃飯一邊喝湯,相當於一道菜。

江南的湯,用料比較簡單,有時兩個雞蛋外加榨菜絲即可成一湯,他們一般都飯後喝湯,溜溜嘴、清清胃也。

南方人,特別是廣東人和香港人,煲湯講究,少鹽甚至無鹽,根據不同時令喝不同的湯,他們在飯前喝湯(廣東人稱之為“飲湯”)飯前喝一碗湯,如同西方人的雞尾酒,飯前一碗湯食慾大開養生而且開胃。

為什麼要去廣東?

關於煲湯這件事,大概沒有人敢和廣東人比了。煲湯和飲湯,已經成為廣東人必不可少的生活方式。

廣東人的正餐,第一道菜常常是一碗湯。在傳統廣東飯桌上,有一個很常見的場景,就是大家會在餐前喝一碗湯,然後飯飽之後,再喝一碗或是半碗湯。

生活君小時候最煩的就是明明已經吃得很飽了,媽媽還是會給我盛一碗湯,讓我把它喝清光。

為什麼要去廣東?

廣東人喝湯的歷史由來已久,據史書記載:“嶺南之地,暑溼所居。粵人篤信湯有清熱去火之效,故飲食中不可無湯”。

嶺南地區氣候溼熱,身體容易上火,喝中藥又太苦,於是愛吃、會吃的廣東人就鑽研出了各種老火靚湯,應對身體的各種需要,可以說是“藥食同源” 的良方。

為什麼要去廣東?

湯的種類會隨季節氣候而變化,春天要喝補氣的,夏天要喝清涼的,秋天要喝潤肺的,冬天要喝暖身的。

而每個人的體質不同,適合喝的湯就不一樣,調養的方法也不同。

看TVB 宮廷戲的時候,我們經常看到一個妃子給另一個妃子送湯,還會說上幾句“妹妹素聞姐姐身體較弱,特地親自熬了一碗某某湯,給姐姐暖一下身子”之類的話。

為什麼要去廣東?

生活君認為,喝湯之所以能成為廣東人的一種生活方式,除了老生詳談的用料講究、炊具特色、火候(時間)得當以外,更多的是因為煲湯這件事,融入了許多傳統廣東家庭的生活習慣。

就像開頭提及的五味調和,一個 “和”字,不僅是身體調和,還有家庭和睦。不善於表達的家庭主婦,會將自己的心血和對家人的關心融入到湯中。

煲湯曾經是廣東家庭主婦們的必修課,也是她們最為之驕傲的一門手藝,有人甚至說,如果你女朋友跟你說“我媽叫你今晚上我家喝湯”,就代表丈母孃接納你,把你當自家人了。

而出門在外的人,長輩們也會一直叮囑著在外面也要多喝湯水,少吃快餐。

生活君對煲湯的最初印象,是媽媽每次在在廚房裡忙活半天的背影。一個湯可以熬上兩三個小時,她認為慢下來才能熬出好滋味,而且煲的時間越長,湯就越好喝。

為什麼要去廣東?

長大之後,我漸漸意識到,媽媽不僅喜歡喝湯,而去特別喜歡的不僅僅是美味的湯,煲湯的過程對她來說也是一種享受。

在家人回家之前,媽媽就開始不緊不慢地收拾著食材,準備煲湯。先是把藥材包放進去,先煮一會兒,再把食材放進去,沸騰之後再把火調小,接下來的時間,就是小火慢燉,直到湯的濃香就充滿了整個廚房……

這樣煲出來的老火靚湯,食材都沉在底下,湯汁清亮,嘗一口,鮮香甜潤,餘味無窮。媽媽說,各種原本毫不相干的食材在水中合諧相融,熬成淡而有味的湯。這個過程中,小火慢燉才是關鍵。

為什麼要去廣東?

現在, 老火湯已成為廣東飲食文化的一部分, 成為粵菜館主要“競爭力”之一,甚至在一些西餐廳中,老火靚湯如西洋菜煲豬骨、天麻燉魚頭等,在餐桌上也與羅宋湯、雞茸磨菇湯平分秋色。

一鍋清水,一把食材,用火慢燉,歷經九沸九蒸,便成為了美味滋補的老火靚湯。

而許多在廣東呆久了的人,也在喝湯中學會了添一勺耐心、加幾錢冷靜,用時光的文火,慢燉人生。

廣東人的低調、溫和的性格,可能就是在這一碗一碗的老火靚湯中養成的。

作為大吃省,廣東的飲食文化早已經不是美味、豐富這麼簡單了。一湯一飯,都藏著廣東人的地理、文化和生活方式。這些,恰巧在《去廣東》這本書裡都有。

為什麼要去廣東?

《去廣東》這本書基於“地理志+生活方式+體驗”三大維度,以“走路、看海、聞道、知異、嘆茶、賞花”為角度,對廣東的生活方式變遷與人文歷史進程進行了生動的梳理。

想要了解更多關於廣東的特點和生活方式,不妨來翻翻這本《去廣東》吧。

文丨安迪

圖片丨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