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七旬太婆出版20万字的书《人生路》

南充七旬太婆出版20万字的书《人生路》

吕茂茹(右一)夫妇与女儿一家(资料图) 受访者供图

南充新闻网记者 张松

“不让我写作,生活就失去意义。”昨(4)日,七旬太婆吕茂茹一边跟记者聊天,一边翻着她多年来获得的各种证书,无限往事涌上心头。她出版的20万字《人生路》上卷,记载着一名退休女工的普通生活。

笔耕不辍 七旬太婆用文字触摸生活

家住顺庆区赛场街的七旬太婆吕茂茹, 有着普通退休太婆的平常生活。她多年前患有慢性病,病情严重时,需住院治疗。但是,她与普通太婆所不同的是, 她心底坚持一个梦想, 这个梦想伴随着她将近40年的生活,见证一个时代变迁的历史。那就是, 她不断写作形成的数十万字的自传性质的散文, 其中相当一部分已经发表。

吕太婆的散文有很多篇章提到自己的病。她在讲述病带给自己感受的同时,总会把笔触转向儿子儿媳、女儿女婿以及身边其他亲人对她无微不至的照顾。她把晚辈们的孝心和任劳任怨,刻画得栩栩如生。比如,深夜她要去医院,没有车,怎么办呢?“大儿搬远了,二儿也住得远……只好拨通了女婿的电话。”“听了女婿的电话, 我终于放下心来。不一会儿,女婿就到了,他把我扶上车,送到医院,挂上急诊,经过医生检查,转到住院部立即输液。”“而女婿一直陪在身边,一会儿端痰盂, 一会儿扶我上厕所。整个晚上他没有闲着,也无一点怨言。”在记述中,她将自己和病情作为线索, 字里行间洋溢着的都是对晚辈孝顺的感激。

吕太婆住院一个月后回家,听到儿媳的抱怨声,很委屈,落了一肚子气。 细心的儿子发现母亲情绪不对,反复询问, 吕太婆说出心中的想法,儿子就让儿媳当面道歉,两人误会说开,一家人和好如初。在断断续续的疾病治疗过程中,吕太婆突然收到一个在北京开展的文友活动邀请函,她以为孩子们不会同意自己去参加活动,于是抱病买了机票,到了北京才给孩子们打电话。电话那头,没有一个晚辈抱怨, 都是叮嘱她注意吃药、保重身体的话。回到南充,孩子们像迎接一个多年不见的远归者,跑到跟前嘘寒问暖。

“有时想来,我很任性,我太看重自己的写作爱好, 却忽视了孩子们的感受。但是,我感谢这个时代,子女们在这个时代成长,走上工作岗位,他们有好的眼界和心境, 在为人处事和尊老爱幼方面,表现得非常好,这是我个人之福,也是时代之福。”吕太婆告诉记者。

家风传承 孙辈奋斗成长是最美记忆

“家庭就是一个小社会,社会风气和矛盾,都会被亲人们带回家来,形成纠纷和矛盾。”吕太婆告诉记者,通过自己对数十年来人生路的回忆和总结,她感觉到整个家族和平繁衍、一代更比一代强的可喜局面, 都与时代发展变化息息相关。

吕太婆心怀一颗童心,这让她与孙辈们的年幼时代默契相融。外孙女想要一条小狗,但是女儿坚决反对,认为狗狗不卫生。小外孙女找到她,她二话不说,一口答应。祖孙俩在一个周日,乐呵呵地到狗市买回一条小黄狗。 狗狗带到家,因为是她的主张,女儿也不好责怪外孙女。

多年后,吕太婆的外孙女胥澜之已经是天津大学的研究生。 而在她的内心深处, 依然鲜明地记得外婆买狗的细节。 而吕太婆也把这件难忘的琐事写到她的散文集中, 成为一个家庭众多温暖场景之一, 支撑着一个普通市民家庭的感情。

袁莜茜是西南政法大学二年级学生,这位乖巧懂事的孙女,身上闪烁着吕太婆的性格因子。她倔强、坚韧,对自己的理想有着执著的追求。 吕太婆以自己研习文字的情怀, 对孙辈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我年轻时文化不高,是工厂的普通女工,后来我坚持读老年大学,参加大学函授,取得学历。”吕太婆说,孩子们也像她一样,从小就用功读书。

“一个国家有自己的记忆,一个家庭也有自己的记忆。”吕太婆说,她的记忆就是自己辛苦一生,平安退休,过上简单有保障的退休生活。 家庭和谐进步, 是她作为一个老年人最开心和最美好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