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岁陈奶奶和她“58岁”的缝纫机

缝纫机放在如今虽然不起眼,可在六七十年代是与自行车、手表并列为三大件的,当时家境不错的人家结婚时都要购置这“三大件”。

老物件是时代变迁的见证,在石泉县明清古街,就有一件有着58年历史的缝纫机,这台缝纫机的主人就是85岁高龄的陈奶奶。


85岁陈奶奶和她“58岁”的缝纫机

陈奶奶是县百货公司退休职工,她清楚地记得,家里这台缝纫机是1960年购买的,当时买缝纫机就是为了方便给儿女做衣服、补衣服。那时一件衣服大的穿了小的传,缝缝补补要穿好几年。

缝纫机一买回来,她就在朋友的指导下学会了使用。她用这台缝纫机给孩子们做过衣服、裤子、马甲、棉窝窝鞋。

走近一看,这台缝纫机的标志依然清晰可见,上面写着“飞人牌”,下面写着“上海第一缝纫机器制造厂”。

85岁陈奶奶和她“58岁”的缝纫机


85岁陈奶奶和她“58岁”的缝纫机

“我1956年参加工作,那时就在县百货公司卖布,一个月工资24块5,那时买啥都要票,还要排队,我们柜台经常都被挤倒甚至挤破。”陈奶奶清晰的记得当时县百货公司有30多个职工,当时的人气丝毫不逊色于现在的大型商场。

时光荏苒,如今,百货公司已经退出历史舞台,健在的同事也寥寥无几,只有陪伴陈奶奶多年的缝纫机还是依然如故。

改革开放后,日子一天比一天好,用不上缝补衣服了,陈奶奶也没闲着,她又用这台缝纫机做鞋垫,她把家中的旧衣物都收集在一起,裁剪好,做成各种鞋码的鞋垫送给亲戚朋友,剩下的鞋垫还有很多很多,陈奶奶就摆在门口卖。

85岁陈奶奶和她“58岁”的缝纫机

谈到改革开放以后生活的变化,陈奶奶说,以往买啥都要票,买肉要肉票,买粮要粮票,现在买啥都随便买。以往很多妇女都是围着锅台转,现在男女平等,都能出去工作,家里条件实在太差的还有低保。

陈奶奶现在已是四世同堂,儿女们想接她去楼房住,她总觉得不太方便,况且自己还能自理,就一直住在老街的平房里,儿女们轮流来看望和陪伴她。


85岁陈奶奶和她“58岁”的缝纫机

“老了嘛,没事儿干,就图个消遣。”虽然已是85岁高龄了,陈奶奶不仅说话思路清晰,还耳聪目明,现在还能穿针引线,熟练的使用那台年代久远的缝纫机。除了做鞋垫,她平时还在家里写粉笔字、看书看报。

“以前我喜欢去广场跳舞,打太极拳,70多岁时我还去过市里演出呢。最近七八年我才没去的,平时自己在家做做老年操,散散步。”谈及如何养生,陈奶奶说,老年人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少生气,多锻炼。



85岁陈奶奶和她“58岁”的缝纫机

此图来源:www.duitang.com


陈奶奶也祝福

全天下所有的老人

身体健康,长命百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