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信經濟學分析是解釋經濟和社會生活的一種強大工具

堅信經濟學分析是解釋經濟和社會生活的一種強大工具

《哈耶克傳》:

弗裡德曼早年的學生、後來的同事,同為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的加里?貝克爾曾這樣描述過弗裡德曼:

米爾頓·弗裡德曼於1946年來到芝加哥大學,一直呆到1977年。顯然,他對經濟系產生了決定性影響,而這個系完全可以說是整個經濟學界最有創新精神、最活躍的。他鞏固並擴大了芝加哥學派的聲望……經濟系日益明顯地體現了他的研究思路和學術興趣。這包括真誠地追求真理,尊重市場和自由企業,坦誠直率地展開討論望……而最重要的一條則是堅信,經濟學分析是解釋經濟和社會生活的一種強大工具。

弗裡德曼一開始並不可能就認識到經濟學分析是解釋經濟和社會生活的一種強大工具,直到他在經濟學領域發展到一定程度,才能夠隱約的認識到濟學分析是解釋經濟和社會生活的一種強大工具,到後來堅信這一點,畢竟這一段文字即最重要的一條則是堅信經濟學分析是解釋經濟和社會生活的一種強大工具——總結寫出來都是很之後的事情了。而我也是在《財經郎眼》伴隨我成長的過程並很早就接觸到了這句話之後很久才隱約的認識到經濟學分析是解釋經濟和社會生活的一種強大工具。(我是業餘的)

郎鹹平教授、王福重教授、黃生先生等等。

《財經郎眼180806》:

我們說的中等收入陷阱 其實它們都跌倒中等收入陷阱去了 世界上100多個國家都掉到中等收入陷阱裡去了 只有13個成功 為什麼 很簡單 就是這些國家都沒有技術創新能力

它差就差在 第一個文化上面 可能並不覺得增加財富經濟增長有多重要 然後呢 也不太窮 然後呢 沒有技術創新能力

所以一個國家真正想要往上走要把這個實業 實體經濟發展好 技術進步 技術創新這都是非常重要的 否則會重蹈拉美跟東南亞經濟危機的覆轍

一個貨幣的背後 它其實是一種信任 因為現在的貨幣都是信用貨幣 也有一些個別的支撐 但是它還是基於這個國家的信任 保持一種開放的勢頭 是人民幣匯率穩定的原因

要說人民幣國際化的完成 我們肯定要做這個國際化的 因為中國經濟已經是出口第一大國 但是這是個什麼過程呢 這實際上說到底是其他國家的人對中國信任的問題

最早這個國際貨幣 像美元 美元實際上是跟黃金掛鉤的 就是佈雷頓森林體系 在71年崩潰以後 其實美國找了另一個錨 貨幣是有錨的 有的地方發貨幣是以黃金作為儲備 有的用美元做儲備 那麼美元自己也要找一個錨 它找到的開始是黃金 後來是就是石油 因為當時的石油重要性比現在重要多了 能源石油的重要性慢慢的重要性降低了 那麼慢慢這個美元其實也不在用石油做這個錨了

人民幣 做美元 做這個黃金期貨 將來比如說做石油 天然氣 都可以做 可實際問題是這樣的 這實際上是想找一個比較實在的商品 比較重要的商品當錨 但是美元已經過了那個階段了 美元不需要任何錨 美元就是用美國人的創新能力當最大的錨 美國經濟為什麼好 就是它前幾年那個技術創新現在已經開花結果了 實際上它的創新 是依靠它那個無形的科技創新能力

我們現在是說在完全走過去美元那個錨的路 這可能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還是這個技術創新能力

《財經郎眼160616》王福重教授:

創新固然有不同的層次 比如最厲害的像熊彼特說是毀滅性創新 創造性毀滅 這個美國當然做得最好 可是這個創新實際上是一種科學發明了 而創新實際上是從發明到產品之間的這個過程叫創新 在這個意義上講 80年代以來的絕大部分創新 都是在日本做出的 那個發明 最端的發明 那可能是美國

《財經郎眼171204》:

郎教授:橫軸是創新能力 縱軸是技術含量

美國是這個藍色的 他們是0到1的創新 互聯網 工業互聯網 3D打印 航空發動機 自動駕駛 芯片 量子運用 醫療器械的等等

日本呢 他們的技術是非常強大的(善於鑽研) 當然創新能力是不如美國的 它在做什麼呢 新材料 機器人 精密儀器 醫療器械 人工智能的等等

中國呢 我們在比較左邊的 換句話講 我們的創新能力不如美國 和日本的差距並不是很大 (從模仿到超越)我們在做 大飛機 高鐵 手機 汽車 工程機械 鞋帽服裝等等

日本以它的技術而言 它肯定造大飛機的 它為什麼不造 因為它的國內市場是不夠的 日本造的支線飛機一直拿不到適航證 因為別的國家不讓它飛 因為它不想讓日本有個自主獨立的航空工業 可中國不一樣 我們有足夠大的市場 所以中國這個龐大的市場 龐大的消費力 是促進所謂的這個高科技發展的一個重要土壤

全產業鏈的問題 我們中國是13億人口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我們的土地因素 包括勞動力因素 以前制約我們中國發展的一個叫做資本因素 現在我們中國的貨幣也特別多 也解決了 我們能夠塑造全產業鏈的這個工業體系 日本 它雖然可以技術上 可以達到製造大飛機的條件 真正的大飛機需要系統集成 只有在中國這麼龐大的一個體系當中 現在俄羅斯 也是因為缺乏了全產業鏈 所以它只能夠在軍工某個領域當中很強 但是它的其他領域就會很弱

我們中國有幾大優勢 包括 土地 勞動力現在包括資本優勢 都比較明顯的 而且咱們中國有個特別廣闊的需求市場 這是日本不能夠比擬的 在日本 它的傳統的家電 還有一些沒有太多發展的空間的時候 咱們中國的三四線城市 四五線城市 卻有蓬勃的發展力 這就是我們的市場足夠廣闊 我們的土地資源足夠遼闊 我們可以進行縱深的產業轉移 我們一線城市成熟了 後來有落後了 又轉到三四線 三四線又成熟了 又轉到五六線 這就是我們中國的一個特別大的優勢 戰略縱深特別深 所以就能夠吸納和容納 日本轉移來的這些產業

比如以電動汽車為例當然以前的汽車都是日本造 傳統汽車日本造 我們上次不是做了節目 我們政府開始在全力推動電動汽車 那麼推動結果 你發現 德日都會被淘汰掉 他們做電動技術要和中國競爭是非常難的 所以這就是一個叫 現在美國特朗普總統有個前顧問叫班農 他說最可怕的就是中國的這種競爭力 我要是中國確定了有個戰略 我可以用國家資本去扶持你 這個不缺錢 不缺土地 不缺各種政策 你想想 你普通的這種以私企(以營利為目的)怎麼能夠抗衡中國的國家資本 國家力量是非常強大 做研發是非常容易的 其他國家都做不到(西方大部分,包括美國)

從金融的角度 或者從貨幣的角度來講 日本從廣場協議之後的那2年算失去了

從金融的角度來講 日本肯定是失去了20年 而且失去的更多 日本失去20年 不是我們中國提出來的 首先是日本提出來的 然後美國人也確認了 美聯儲在實行這個QE寬鬆貨幣政策的時候 現在它就一定要退出QE 為什麼 他們說了一句話 包括美聯儲主席 包括伯南克 包括耶倫都說了 如果我們不退出寬鬆的貨幣政策 我們就會像日本一樣失去十幾年 美國也這麼認為的 第二個從利率的角度來看 日本的利率也就是1%左右 不管你怎麼說 外面的GNP 多少 收入多少 最終一定會體現在貸款利率上面 因為貸款利率是社會平均收益率的一部分 也就是說整個社會的收益在急劇的降低 而且處在全球比較低端 還有一個問題我們可以看出 過去從金融的角度來說 80年代末全世界最大的金融機構前十家幾乎都是日本的金融機構 但是呢 現在呢幾乎沒有 金融機構是建立在製造業的基礎上 你製造業非常的強大 你金融機構也會非常的強大 也就是說日本的金融機構也隨著日本失去的二十幾年沒落了 也是說這些金融機構也支撐不了這些製造業 所以從這些角度來說 日本真是失去了二十年

從1991年1月開始 日本股市 樓市泡沫爆破之後 日本政府當時一個錯誤的政策 就是搞了一個140萬億日元的寬鬆 去救 結果搞得嚴重產能過剩 產能過剩下一個是什麼 一定是長期蕭條 所以日本它現在是過多的基礎建設 過多的建設之後 面臨這種蕭條 但是我們並沒有說你是技術不行 它的某些尖端技術還是可以 它還做很多研發 產能過剩是他們目前失去20年很重要的原因之一

量化寬鬆會導致你的投資過剩 導致你的企業死而不僵 殭屍企業很多 你投資過剩 就會導致你通縮 走不出來 因為你的工藝產能永遠是過剩 現在日本20年為什麼都沒有擺脫 這個通縮 現在日本的央行把日本發行的國債都賣光了 你通縮之後 你的需求出了問題 肯定影響到你的研發 影響到你的供給 所以我們從角度來說 日本確實有亮點 但是你再差的一個國家都會有很多的亮點 但是我們應該從金融的角度 從整體的環境來看 從貨幣 也叫資本的收益率的角度來看 從通縮的角度來說 它一定是失去了20年 而且還有一個所謂的GNP 國民生產總值 這是一個特別值得爭議的 大家都承認的指標不是 GNP 一個是GDP 一個是 GNI(國民總收入)GNI不管你GNP在海外特別多 但是你投資的固定資產還是在海外 你的就業人口還是在國外你的納稅也是在國外 你控制不了 你只能算國民收入 你在國外賺的這些錢 你最終通過分紅或者利潤的形式返回到國內 你國民收入還是會提高 但是從國民收入的角度 日本還只是中國的幾分之一

《財經郎眼160926》

黃金已經沒有多大的價值 意大利加入歐元區最大的缺點之一是在銀行爆發流動性危機的時候 無法自主發行貨幣 只能依靠歐洲央行支持 教科書上是這樣說的 物價水平持續性的下降 這叫通縮 一般教科書 也把3%以下的也不叫通脹 也不好說是通縮 但是接近於通縮的狀態 通縮是因為兩個原因造成的 一個是 創新力的乏力 包括美國是世界經濟的火車頭 這種創新有很大的衰落 另外一個人口的不增長 造成總需求的萎縮

GDP的統計方法是上個世紀經濟蕭條和“二戰”之後經濟凋敝那個時候統計出來一個東西 但是現在有些沒有價格的東西 它是不統計 這種壽命的提高 環境的改善 而且它的基尼係數在0.3幾 這種東西GDP是不統計的 還有日本之外還有一個日本 日本在全世界投資 所以說它的人均實際收入是沒有問題的 安倍的“三支箭” 就是擴張性的財政 擴張性的貨幣 然後結構性改革 人口老齡化和不增長是日本通縮的主要原因

通縮如果是技術進步(生產力)讓成本下降了 成本普遍下降後它的價格水平就下來了 現在的通縮是人們不願意買東西造成的 是總需求下降造成的 不買的話 原來生產100個 現在只能生產80個 有20%的勞動力就會下崗 勞動力下崗之後 就沒有收入就更買不起 價格就進一步下降 形成一種惡性循環 這還不如通貨膨脹 還不會走到這個死亡循環 經濟學家比較一致的看法是如果通貨膨脹不是特別的嚴重 通貨膨脹反映的是資源的一種稀缺狀態 而且有利於企業競爭 降低成本 促進需求的

貨幣有多重要呢 資源只有結合起來才能夠生產 勞動力其實不難獲得 技術擴散也很快 土地這都沒問題 但是問題是什麼 靠什麼把這些東西都集合在一塊 貨幣 如果沒有貨幣 資源是無法集中的 生產是無法進行的 投資是拉動經濟增長的第一重要的東西 那麼你投資怎麼來呢 就是你得喜歡去借錢 借到錢去冒險 這就是投資了 所有說必須讓人們願意去借錢 因此貨幣在像這樣一個時候 經濟萎縮的時刻 必須是寬鬆的 必須讓人們容易借到錢 那怕直升機撒錢都沒問題 貨幣只是一個工具 但是沒有這個工具是寸步難行 因此現在全世界央行放水是沒有問題的 我們重演1930年代大蕭條那個情況也不可怕 大蕭條為什麼遷延那麼久 弗裡德曼早就講 那是因為美國的貨幣政策太拘謹 沒有放水 現在各國早就學會了凱恩斯那一套一有事馬上就放水 因此沒有問題

意大利危機為什麼如此可怕 就是因為它無法放水 它不能印鈔票 一旦通縮就很危險 不像 中國 美國 擁有自主貨幣 企業家沒信心 他不借錢了 人們沒有信心了 不消費了 存到銀行 存款越來越多 銀行放貸不出去 就呈現一種惡性循環 開始賣國債

每一次金融危機的經驗表明投放貨幣的重要性 投放越多債務也會越滾越大 這個債務 國債是不用清理的 地球上這個債務是不用清理的 可以持續下去 因為私人借債跟政府借債是不同的 私人借債借到一定程度 你的資產是有限的 而政府第一可以徵稅 第二 可以把債務一代轉移到另一代 換句話說 只要國家持續存在 債務是不用清理的 所有發達國家 都是債臺高築的 債務不是壞事

《財經郎眼160718》

銀行業危機 你的壞賬特別多 會導致你的資本金受損 資本金受損會導致你的資本充足率急速下降 帶來一個後果就是信貸的被動緊縮 也就是通縮極其的嚴重 也就是像1929年大蕭條那樣的 銀行喪失了擴張的能力 所有的企業 好企業 壞企業 都一定會完蛋 很可怕的連鎖效應就出來了

英國公投脫歐 脫歐有一個後果 它能收回印鈔權 央行能有自己的印鈔權 我們知道印鈔並不是一件好事 但是印鈔能夠避免 危機的快速的爆發 它能把危機往後拖一點

《財經郎眼181008期》:

王福重教授:因為人的有些活動是一種浪費 比如說你出去其他飯館去吃飯去 你就是為吃飯嗎 讓他人為你提供服務 而且別人服務這麼多 它就有這種規模經濟效應 這樣你自己的很多事情不用自己做了 這是我們不必要的勞動節省掉之後 我們得集中我們的時間去幹人類最拿手的事情 這樣人類的整個就會進步得快 這就是整個整個東西存在的原因

還有你說他沒有什麼壁壘 它股讓沒有很高的技術壁壘 當然運行這個本身也需要很多的技術人員 背後是算法 但是你看 把這麼多東西 把這個消費者 騎車的人 這麼多飯館 上市公司的資源 投資者 這個東西都聚合起來 這種能力就是企業家的能力 它的門欄 就是企業家的 雖然你看不見但是這個東西就是很了不起

郎鹹平教授:跟各位講一個比較重要的原理 你要曉得他把你剛才講的什麼投資者 消費者 什麼都聚集在一起 這是一個能力 但是為了把它聚在一起 把這個系統建立起來 它的運行成本是非常高的 這就是為什麼它不賺錢

一個實體為什麼能夠替社會創造價值 就是你的成本低 利潤高 利潤才能夠創造價值 而不是虧損

如果我們整個社會都用這種高成本來維持一個貌似還不錯的這個系統的話 那最後都會崩潰掉 因為只有利潤才能夠真正回饋財富(為資本投資創造資本收益) 其實我擔心的是我們整個社會 我們這個風投 他們沒有完全意識到真正能夠推動社會進步的就是一個成本控制良好 能夠創造利潤這麼一個經營模式 這才是我所推崇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