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修罗》:一部未来中国工业电影的先导片

《阿修罗》:一部未来中国工业电影的先导片

史上最大投资的、试图以一己之力推动中国电影工业升级的魔幻大片《阿修罗》已于7月13日开画。截至目前,情况似乎很不容乐观。第一天的票房居然只有两千多万,无论排片还是票房收入都被《药神》和《邪不压正》碾压。目前该片的口碑似乎也呈下滑迹象。

由于提前了解了这部影片的很多信息和影像资料,特别是观看了制片人杨真鉴的访谈和纪录片,本来对这部电影颇有期待。我也在第一时间走进影城观看了这部电影。看完的第一感受就是,之前所了解到的那些信息和评价,比如特效出色,硬件和技术水平达到国际水准等,大多所言不虚。

而在此基础上,这部影片恐怕不那么能讨好观众。即便在排片不吃亏的情况下,这部片子也很难进一步吸引围观群众踏入影院。撇开大家对“国产3D魔幻大片”先入为主的刻板印象(大多是过去某些制片商自己作死),这部片子在剧情、设定、表演、情感共鸣等“软”的方面,几乎都差了一口气。也许是主创人员憋着一口气,想要在硬件上与好莱坞看齐的愿望过于强烈,因此在软件上就那么“此消彼长”了。

不过,从《长城》的例子来看,恐怕问题还不那么简单。我的一个猜想是,如果一部国产特效大片要赶上甚至超过好莱坞的水平,在硬件上付出的努力如果是过去的十倍的话,在软件可能需要十五至二十倍。也就是说,我们在软件和上层建筑上需要预留更多的“富余空间”,这样才能满足观众水涨船高的观影需求。

而这个情况,实际上作为制片人杨真鉴,也是这部电影的创意策划和推动者,是很清楚的。他之所以在两部《画皮》系列之后没有趁热打铁,而是花了五六年的时间来打造这么一部国产血统的魔幻大片,原因就是预料到了国内电影观众欣赏升级“倒逼”电影制作水平升级这一天的到来。可喜的是,从硬件与特效水平上,这个努力基本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达到了预期目的。惋惜的是,这样的进步并不足以支撑这部电影成为口碑和票房双丰收的众望所归之作。

还是从正反两方面来剖析一下。再次祭出我的分析法宝三角形理论:硬质素-有共鸣-认同感。从硬质素上,需要给《阿修罗》一个大大的赞,绝对是目前国产影片的顶级水准,已可以比肩好莱坞的正常水平。

而“有共鸣”这点,恐怕是《阿修罗》这部影片做的最不到位的地方。虽然剧情的简单并不是问题,很多特效大片剧情线索也很简单。而《阿修罗》这部电影从开始的人物设定就给自己买下了“雷”。比如男主被设定为阿修罗王遗落在人界的洞察之头,这个人设本身就很难唤起观众的认同感(一个神的头和我有什么关系?)其次,男主在片中与各类人物的互动都非常浅表,浅尝辄止,看不到更深层的交流和火花。与女主之间也是毫不来电,可惜了女主的好身材。第三,可能主创过于把注意力集中在视效上,忽视了声音的表现力,影片中所有人物无论主角配角,都是清一色的配音,包括很多外籍演员也是符合汉语口型的中文配音,倒是迎合中文市场了,却失去了辨识度和声音色彩的丰富性,表现力苍白(倒是梁家辉和刘嘉玲两个人的港台腔是原声出现,略略出戏)。

整体上,《阿修罗》这部影片更像是一部先导片,或者影片设定世界的宣传片,在剧情和人物设定与世界观的融合和开发上,着力不够,挖掘不深,有半途而废之感,可惜了它的硬件水平和创作人员的匠心。至于未来能在票房上斩获多少,还是希望大家不要戴着有色眼镜去审视国产魔幻大片,继续支持这样的电影出现。

PS:其实制片人杨真鉴的访谈很有内容,非常值得一看,里面很多观点我也心有戚戚焉。推荐大家看一下

http://m.v.qq.com/play/play.html?coverid=&vid=d0719z7nwss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