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紋飾之律動的玄美

婉轉它們凝結光陰的故事,折服了許多人!

傳統傢俱整體造型多沉穩端莊、方正嚴謹,但雕刻紋飾卻與造型有著迥然不同的風貌。明清傢俱的雕刻紋飾作為一種以線型為主,利用具體與抽象結合的裝飾手法,以鬼斧神工的雕刻技藝,在靜態的傢俱上展現動態韻律之美,其中蘊藏著無窮的美學意蘊,變化多端,煥彩生輝!讓我們就以下幾例來細細品鑑一番:

傳統紋飾之律動的玄美

黃花梨龍紋提盒

時期:晚明至清前期(1600–1700)

規格:長35.5釐米,寬20釐米,高24釐米

此類多撞提盒設計源自食格類器物。為了便於攜帶,食格多用竹或較輕的柴木製成。明代畫作及小說版畫插圖也常有描繪外遊時侍從挑食格的情景。現例製作精良,用木質細密堅實的黃花梨木造,設計如一般食格,看面更滿鑲嵌黃楊木螭龍紋,其用途已演變成儲藏珍貴物品之器具。銅條端小孔上如再加銅鎖,整件兩撞提盒就被鎖上,不能開啟,這裝置頗能引證此提盒用途為儲藏珍貴物品。

傳統紋飾之律動的玄美

黃花梨卷草紋翹頭案

時期:十七到十八世紀

規格:長219釐米,寬57.2釐米,高94釐米

案選黃花梨料,兩端平裝翹頭,側沿打窪,案面攢框鑲獨板,板材碩大,紋理秀美。牙頭及牙板上皆以浮雕卷草紋為飾,牙板中部雕飾卷草紋託寶鼎,以夾頭榫結構與案腿連接。案腿方直,側腿當中鑲絛環板,其雙面透雕草葉龍等紋飾,足下帶託泥,託泥開壼門亮腳。整器莊重中見精雕細作,顯露出高貴的皇家氣派。

傳統紋飾之律動的玄美

黃花梨平直棖加卡子花畫桌

時期:明代

規格:長130釐米,寬68釐米,高86釐米

此桌攢框鑲心,素冰盤沿,邊抹打窪,案面採用兩塊黃花梨獨板拼攢而成,尺寸寬碩,案面下接牙板,鎪出湧起的雲頭,邊沿飾飽滿的燈草線,並以夾頭榫與腿足相接,足間置橫棖,有云頭形卡子花,四方馬蹄足兜轉有力。此案做工規矩,形制端正。線條利落,格調高雅,穩重不失俊秀,華美不失質樸,深得明式黃花梨傢俱之精髓。畫案南方稱天然幾。

傳統紋飾之律動的玄美

紫檀龍紋四足盒

時期:清乾隆

規格:長27釐米,寬23釐米,高12.5釐米

盒通體以紫檀木製成,長方形體,盒蓋與盒體以子母口扣合,盒身上雕飾變體夔龍紋,刀工犀利,線條流暢,紋飾繁而不亂,雕琢細膩。頂部嵌有冰糖瑪瑙雕刻的花瓣。木盒色調深沉,顯得穩重、大方、美觀,富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

傳統紋飾之律動的玄美

紫檀雕柺子龍紋大翹頭案

時期:清早期

規格:長239釐米,寬43釐米,高85釐米

此案選紫檀大料,用料厚重,雕飾精彩,起線乾淨利落。兩端翹頭為捲雲式牙頭,腿與牙條夾頭榫架構,牙腳邊緣亦起陽線,牙上浮雕有柺子龍紋。四足外撇,形成側腳,分散牙條在紋飾的厚重,增添了翹頭案的穩重感。兩側腿間安管腳棖,鑲裝絛環板則進一步增加穩定性。絛環板不採用常見鏤空雕飾,僅作葵形勾邊,上飾柺子龍紋,凝書齋之氣。四足盤飾如意雲紋,應牙條勾邊,帶有一絲俏皮。其色澤古樸,包漿瑩潤,造型規矩大方,中庸內斂。

傳統紋飾之律動的玄美

紫檀高束腰柺子龍如意腿小六仙桌

時期:清乾隆

規格:長79.5釐米,寬79.5釐米,高81釐米

此張小六仙桌通體由珍貴牛毛紫檀製成,色彩呈犀牛角色,因長期暴露在空氣中逐漸變成華貴的紫黑色。桌面攢框鑲獨板,細看面上佈滿有絞絲紋,鬃眼細密,木質堅重。尤其是它的色調深沉,顯得既莊重又美觀。此桌冰盤沿下起陽線,束腰,腿中部閃折小許,雕作一組上下翻卷雲牙,不經意間使桌形更顯挺拔高秀。腿腳為內翻如意雲頭紋馬蹄足,牙條兩端鏤雕柺子龍紋,柺子龍作拉繩之勢,以柺子龍紋飾居中,於橫棖一木上作環狀卡子為裝飾,佈局疏密有致。仿玉雕飾皆有高古之味,這與清宮的崇古之風有關。直腿如意雲頭紋足,裝如意雲頭紋掛牙。此桌耗材奢侈,選料奇精,色澤奇古更覺其淳樸敦厚,雕工細膩,器形沉穩高貴,應為清乾隆鼎盛時年之器。

傳統紋飾之律動的玄美

紫檀九屏風螭龍聚寶盆柺子紋大寶座

時期:清中早期

規格:寬95釐米,深71釐米,通高117釐米

此寶座是供帝王專用的坐具,通過在大型椅具的基礎上崇飾增華以顯統治者的無上尊貴。寶座是宮廷大殿上供皇帝使用的椅子,一般都施以雲龍等繁複的雕刻紋樣,極度富麗華貴。但此寶座簡潔明快無繁瑣之處,扶手靠背全部通透柺子紋製作工藝。凡供皇帝使用的坐具皆稱為寶座,形式多式多樣。寶座又稱寶椅,一般單獨使用。在明清時一般置放於皇帝或后妃寢宮的正殿,後置屏風,邊置香幾、宮扇等。寶座紋飾回紋表示“富貴不斷頭”、“連綿不斷”吉利永長的吉祥寓意,後屏靠背中間雙螭龍捧“聚寶盆”圖案,側屏勾子回紋扶手空靈簡潔。寶座為實料紫檀木製作而成,在製作風格上應為蘇作進貢的佳品。

傳統紋飾之律動的玄美

▲造聖紫檀藝術館作品

「宮廷紫檀藝術研究」

藝術 | 品味 極致匠心 文化 | 收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