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鐵先生談紫檀與家具收藏

說到紫檀傢俱的重要性,是因為它在清代宮廷傢俱中的龍頭地位,不僅是一個盛世的文化代表,更能給後人以靜穆尊貴的立意。作為專家高度佩服與認可,同行爭相模仿複製的業內頂尖水平的代表人物,楊鐵先生一直非常低調,靜氣。

楊鐵先生談紫檀與傢俱收藏

此處就幾個問題請教楊鐵先生答疑解惑,讓我們更深入瞭解這一特殊藝術門類的知識,整理如下:

都知道楊先生在此行的地位,“宮廷紫檀藝術”較普通紅木傢俱市場更神秘與高端,請問兩者在方向上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楊鐵先生:嗯……這個呢是這樣,偏重不同,商業重經營,藝術重文化,都無可厚非。宮廷紫檀傢俱主要在於學術研究,把明清文化和傢俱史摸透,用先人的思維才能製出真正有古味兒的東西,因為收藏物品就是收藏那樣的文化。

紫檀愛好者和藝術品收藏人眾多,他們的眼力和實力參差不齊,您有什麼話想對他們說?

楊鐵先生:水平高低很正常,在收藏方面,當然是懂得越多越不容易走彎路。有眼力沒實力不怕,至少不會選擇劣品。有實力沒眼力比較可悲,為什麼呢?收藏的文化不純正,往小了說品位不夠,往大了說容易誤導古典藝術氛圍,因為多數人不知道真正的清宮廷文化是怎麼樣的,所以這裡面就有個誤導的問題,憑空臆造肯定是不負責任的。

楊鐵先生談紫檀與傢俱收藏

人們都是從故宮藏品的相關書籍與海內外拍賣的震撼拍價開始瞭解宮廷紫檀,那麼宮廷傢俱的打造,前期需要哪些文化積累?或者說,好的紫檀作品應該具備哪些要素呢?

楊鐵先生:積累是基礎啊。首先你得肯定清代的宮廷文化有很多可取之處,當然宋文化明文化我就不說了。這裡主要講清代,紫檀傢俱方面主要以清中期為主,畢竟它對於今天是古典文化的最後一代,斷片了那是後話,但不能否認的是它的工藝的積累是個頂峰,而宮廷級的呢是當時的最高技藝的綜合。所以清代大背景至少都應該在腦子裡,那麼紫檀傢俱在歷史上的完整面貌和它的演變進化的過程就容易研究了。好的紫檀作品,應該是藝術審美和文化含量為先。

說到審美,現在網絡上對乾隆皇帝的審美褒貶不一,有相當多的爭議,您認為他是個什麼樣的人?

楊鐵先生:說是農家樂風對吧,哈哈還是膚淺片面了些,應該考慮到那個大時代。乾隆1735年即位,從小接受滿漢兩種文化的薰陶,他熟背漢文經書,又善長滿人的騎射,名族包容性是非常強的。他不像他的父親雍正,雍正呢是經歷過殘酷的宮廷鬥爭才取得皇位。乾隆二十四歲即位,過程非常順利,即位後也沒有面臨任何權利危機,可以說是一生都過得很平穩。也很長壽,享年89歲。他對文化的熱愛大家有目共睹。前面講到他的朝代的技藝積累是歷史上的頂峰,那麼怎麼來體現呢?就反映在所有的器物上了,乾隆期的物品更多的是一種技藝的記錄,否則後人從哪裡來了解呢?這跟盛唐是一個道理,“盛”和“衰”反映的基調是不一樣的。

那麼講到紫檀傢俱,一它從古代有使用記述的是從東漢末開始的,到了明清由內務府造辦處製造。二不管是先人還是乾隆,都很尊重紫檀木的這種不喧不燥、色澤深沉、穩重靜穆的特性。前面你講了人們都從很震撼的拍價開始瞭解紫檀傢俱,為什麼拍得高,還得從氣場、品質和工藝來講。都說明式好看,簡,雅,我也這麼認為,確實明式很多的舊傢俱都具備這點,伍嘉恩女士的藏品都很優秀品味不俗,再看當代的仿品,多數只是形似而已,還沒有達到“意”的境界。愛明式的人很多,主要還是浮躁的紅木市場炒起的,因為清式的敦厚與繁工複雜他們做不了也做不起,沒有人能耐住這個性子,你看誰能捨得一天的手藝,來雕傢俱小牙板上的才幾平方釐米的錦地紋,有多少人做的傢俱能夠拆裝自如。

真的太精心,用心。大家看到的最多的紫檀物品,都是紫檀的珠子手串、筆筒,很少見過您這種精美絕倫的紫檀傢俱,您對這種現象怎麼看?而且據說有些市面上冒充您的東西出售?

楊鐵先生:能怎麼看,惋惜,無奈唄。你說手串筆筒能含有多少文化?好的紫檀料本身就稀缺,整料更少。截了車珠子,挖了做筆筒,機器批量生產過於簡單蒼白。福建東陽都這麼幹,還是文化與眼光的短缺,不太好辦。至於冒充,必須澄清的是我沒有任何門面,還是那句話,歡迎被模仿,期待被超越。

有底氣!我們都知道高端小眾藝術品類都很奢侈,因為需要全能的匠師把最好的技藝體現在最優良的材質上,時間和工琢成本非常驚人。您對宮廷紫檀藝術的發展前景有什麼展望?

楊鐵先生:沒有展望,不是消極悲觀。我們講古典的藝術重在傳承,傳承沒有做精談創新是臆造,只能稱為新中式,與收藏不搭邊。全手製藝術品不可替代體現在哪兒?首先是珍藏樣本設計的豐富,製作的過程都講究紫檀的出料整用的穩定性,天然紋理的順暢完整,雕工的樸拙自然靈動等等,這些是機器永遠達不到的。宮廷的傢俱做到極致,不用想什麼發展,皇宮造辦級的全能手藝,這種匠藝的失傳是可以預見的,隨著時間呢只會消失在歷史長河裡……這也是頂級藏品的稀缺珍貴的原因。

楊鐵先生談紫檀與傢俱收藏

您這麼低調,也沒有那些身份和名頭,真正的大收藏家怎麼樣才能找到您?

楊鐵先生:不難找我,難找的是共鳴。關於這個,有實力的跟我是一樣的感受。我早講過,即使是故宮裡的傢俱,入我眼的不足兩成。大浪淘沙,時間是最大的擂臺,都交給時間。

_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