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壶达人(之六)

锡壶达人(之六)

壶里乾坤

收藏是买家与卖家的博弈,更是知识的比拼。

有一次,高博达在市场里看到一把壶。壶里面落着“石梅”的款,说明这是清早期制壶大家朱石梅的作品,里面还插着一张纸条,手写“朱石梅”三个字,说明卖家知道相关知识。当时,锡壶在潘家园要价通常是十元、八元,贵一点的三五十元。但卖家的6万元开价,在潘家园却是天价。看到这种情况,高博达跟卖家要了电话,准备约他私下再聊。卖家却说自己当天晚上就回河南,要马上谈。那人说:“我头一天先到报国寺摆了一天,没人问。今天在潘家园,u也只有您一个人来问。”高博达对卖家说:“我收壶的原则是必须完美,品相必须一流。您卖的这壶是三镶壶,里面是紫砂,外面包锡。您的这只壶,第一要价贵;第二,这壶不对(假壶)。如果是石梅的款,要写在外面,不应落在壶里面。再有,如果您今天把壶带回去,路上有个磕碰,我就再也不要了。”卖家问:“你给多少钱?”高博达说:“八千。”卖家说:“我九千买的。”高博达说:“那我给你一万。”卖家最后问高博达:“知道是假的,你为什么还要?”高博达说:“我是研究锡壶的,做得这么好的壶,还是第一次见。”

鸳鸯壶

鸳鸯壶是很多涉及古代阴谋、暗杀情节影视剧里的道具,但很少有人见过真壶。高博达一共收藏了四把鸳鸯壶。鸳鸯壶通常看上去都不漂亮,因为作为杀人暗器,这样的设计是不想让人拿着它欣赏把玩,因为看多了,就容易露馅。

这四把鸳鸯壶的机关设置都不一样,但都很巧妙。如果一把一把地详细端详,越看越有新发现,越琢磨,越有惊喜。有一把壶通过按住壶把上的小孔来选择倒酒的种类。另一把壶是通过转动壶盖选择酒(普通酒或毒酒),壶盖上的虎头朝前,倒出一种酒,朝后,又会倒出另一种酒。据说,鸳鸯壶的制作技艺到宋代就失传了。

人们常听说,某人有个旷世的宝贝,比如一把宝剑或一块罕见的玉器,可以当传家宝传给子孙。唯独鸳鸯壶不行。想象一下,哪个父亲会在临终前把鸳鸯壶传给儿子说:“你爹当年用它害过人,传给你,你用它接着害人去吧。”高博达买它们的时候都很便宜,说明人们对它并不重视,更没把它当成好东西。可见,不论是什么时代,害人的东西都是令人唾弃的。留着它们,只是历史的见证。(未完待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