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壶达人(之二)

锡壶达人(之二)

清末,高博达的曾祖父带着全家逃荒来到北京通州。曾祖父靠给教堂打工养活全家,爷爷兄妹四人有机会在教会学校上学,并都练就了一口流利的英文。有了扎实的英文底子,爷爷考取了协和医院,学习护理(当时没有女护士),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跟随协和医院的美国教授到美国进修。

爷爷回国后开了一所精神科医院——协华医院(现北京安定医院前身)。解放前夕,爷爷以自己独特的身份掩护过地下党。抗美援朝时,爷爷还以个人名义捐献了一个医疗队(全部医生和药品都是自己筹备)。

去世时,按照爷爷遗嘱,家人将遗体捐献给医疗事业。

到了父亲这辈,仍然是兄妹四人。父亲是个“玩家”,不仅喜欢玩,而且玩得精,玩得上档次。除了游泳、滑冰这些“大众游戏”外,父亲还有更广泛的爱好,比如玩鸽子。放鸽子时,玩鸽人讲究论“盘”放。一盘鸽子,少则一二十只,多则三五十只。只要父亲放鸽子,别人就不敢放了,因为父亲的鸽群大,容易把别人的鸽子裹回来。如果有鸽子被裹回来,父亲总是请人家来把自己的鸽子领回去。后来,父亲跟附近的鸽友协商,约定放鸽子的时间,与大家的时间错开。父亲养什么都讲究。对父亲来说,养鸡也是玩,但养鸡的副产品鸡蛋太多,没法处理,就都送给爷爷的医院,数量达到平均每天两三百只。此外,父亲还养猴,养狗,养鱼,这些全仰仗自家在翠花胡同的院子大。

尽管爷爷生前喜欢收藏瓷器和字画,但从没教过高博达收藏,父亲也没带他“玩”过。或许就是无形的基因具有强大的传承力量,指引着他最终走上了收藏之路。

高家实行“大排行”,父亲和大爷一共生了四个孩子,每人各有一男一女。取名字按照“正大光明”的顺序排。两个男孩用“正、大”两个字,两个女孩用“光、明”两个字。所以高博达原来的名字叫高博大,上学前,也许是家里人觉得“高博大”这个名字绕口,不知道是谁给“大”字加了个“走之”,才改名为高博达。

高博达总说自己这辈子是严格地踩在时代的脚印上走过来的:从小到大加入过红小兵、红卫兵、共青团、共产党;当过兵;一改革开放,就进合资酒店工作;去日本“洋插队”;自己开公司;没等收藏热兴起,又玩起了收藏,还出了书。(未完待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