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齊家

中國古代有兩個不同的傳家理念,一個是傳給有形的財富,一個是傳給無形的精神。什麼能夠傳之久遠,有形的不一定久遠,它有生有滅,有盛有衰,唯有精神財富可以長久地傳承。古語有云“君子之澤五世而斬”,這是人類的大智慧。曾國藩一生寫家書數以千計,對子弟諄諄教誨,子孫後代能人輩出,他的教子和治家經驗有哪些呢?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齊家

曾氏家族對治家非常重視,曾國藩的祖父就很重視家庭教育,到了曾國藩,更加註重家庭教育,把“修齊治平”作為自己的目標。儒家認為“治國平天下”的基礎是“修身齊家”,因此曾國藩對家的治理非常注重。總體來看,曾國藩對家的治理看重的是以下幾個方面。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齊家

一:孝 悌 和 家

曾國藩強調孝悌和家,所謂孝,是對父母長輩的敬重和報恩;悌,是對兄弟姐妹的友愛和關心。

二:勤 儉 持 家

曾國藩強調勤儉持家,他對勤儉的理解十分直觀具體,同治二年十二月給侄子紀瑞信中說:“勤字工夫,第一貴早起,第二貴有恆;儉字工夫,第一莫著華麗衣服,第二莫多用僕婢僱工”。

三:耕 讀 傳 家

曾國藩強調耕讀傳家,所謂耕讀傳家,本質上是要求家人既學謀生,又學做人。耕是謀生的手段,主要指農業生產,事稼穡,豐五穀,養家餬口,以全生命;讀是做人的路徑,主要指學習聖賢教誨,知詩書,達禮義,修身養性,以立道德。尤其是讀,不能簡單地理解為讀書做官,而是學習做人的道理。即使不讀書、不識字的人,也要學習做人的道理。

四:和 睦 鄰 裡

曾國藩祖父很注重與鄰里之間的關係,常說“人待人,無價寶”,即人與人之間的友善相處,是人生的無價之寶。曾國藩強調,兄弟子侄必須正確處理與鄰里的關係,講求相互謙讓,做到以鄰為善。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齊家

五:教 子 之 道

曾國藩對子女的教育非常重視,他教育子女的方法有幾點值得我們重視。

一是對子女期待什麼,指望他成為什麼樣的人。他說:“世界上的人都希望子孫做大官,我不希望,但願做讀書明理之君子”。這句話的核心,首先是讀書,讀書的目的是明理,然後做君子。並不是要做很大的官,賺很多的錢。

第二點,即身心的健康高於學業與功名。子女首先要求身體健康,心靈健康,學業和功名還在其後。

第三點就是富貴人家子弟要有寒士之風,

還有一點,也是最重要的,曾國藩不留錢財給子孫。他說,如果兒孫有用有才,沒有祖上的錢他也有飯吃,兒孫沒用,再多錢財也會坐吃山空。

一百多年來,曾國藩對後世最大的意義在於,他是道德的楷模,人格的榜樣。中國優秀文化的落腳點是人的文化,是崇高的精神境界。梁啟超在《曾文正公嘉言鈔》裡說:“曾文正者,豈惟近代,蓋有史以來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豈惟我國,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他認為曾國藩最值得我們學習的是他“自拔於流俗”,是通過自己的努力使精神境界超出於普通人之上。時至今日,曾國藩的治家和教子經驗都值得今人借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