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走蜀道,從成都到漢中

1944年,一位大學教授前往西北大學講學。這為先生名叫邵祖平,是當時的國學大家。

1944年走蜀道,從成都到漢中

邵祖平 (1898~1969)

當時正值國難當頭,全國面臨抗日以來最危急的時刻。

1944年,日寇發起了豫湘桂戰役,5月份攻佔洛陽,關中岌岌可危。好在國軍兵出潼關,將日軍阻擊在了潼關之外,保住了關中河山。

邵先生從成都出發,一路沿蜀道北行。

在西北大學講學之前,他遊覽了華山,在西安尋訪了三日古蹟名勝。

他的文章中有許多真切的記述,為特殊歷史時期的西安提供了難得的文字記錄。

1944年走蜀道,從成都到漢中

本文發表在《旅行雜誌》1945年第6期上。

引子

三十三年(1944年)八月二十五日,餘應陝西城固國立西北大學之招,前往講學,時期三個月為度,赴華山西安,遊以一月,在城固憩以二月。

成都至廣元

成都距廣元三百六十公里,為四川公路境。

作者自成都出發,搭乘成都中國銀行運鈔汽車九九七七號直赴漢中,車行如不遇雨,四日可達。

1944年走蜀道,從成都到漢中

成都周邊的稻田(1933年)

八月二十五日啟行,當晚即抵梓潼。

二十六日晨七時,車經七曲山文昌帝君廟,機件損壞,修理歷半日,因得從容謁文昌廟。

1944年走蜀道,從成都到漢中

梓潼文昌廟 (1946年)

文昌廟俗所謂大廟子也,廟之規制最宏,入門為百尺樓,高卓瓦口關之上。廟碑記晉時所植柏,四山有四萬株之多,今亦不下五六百株,翠扶青崿,觀瞻甚偉。

1944年走蜀道,從成都到漢中

梓潼文昌廟一角 (1946年)

考文昌為四川尊神,《方輿勝覽》雲:張惡子廟,即梓潼廟,在梓潼縣北八里七曲山。按《圖志》:"神姓張,諱亞子,其先越巂人也,因報母仇,遂陷縣邑,徙居是山,其墓在隆慶府梓潼縣東二十里"。

1944年走蜀道,從成都到漢中

劍閣 (1940年)

是日午後過劍閣。

1944年走蜀道,從成都到漢中

劍門關 (1914年)

遠觀劍門關諸峰,天驕指天,劍芒北指,因憶杜詩"萬點蜀山尖","劍門猶阻北人來",寫景入情之妙。

道中觀張飛手植漢柏,迤邐森羅,氣象萬千。

1944年走蜀道,從成都到漢中

劍門關陽坡地形繪圖 (1946年)

1944年走蜀道,從成都到漢中

劍門關山形(1933年)

劍門一關,杜詩中目為天下壯,後世遂有劍門天下雄之說,以與峨眉天下秀,巫峽天下奇、漓堆天下險相比絜。

1944年走蜀道,從成都到漢中

劍門關陰坡地形 (1946年)

巴蜀江山,如天下之寶,當與天下共之。而李唐自玄宗之後,鑾輿曾四過,皆在天下兵動之後,則劍門者,天子之逋逃藪,與陸放翁詩所謂"此身合是詩人未,細雨騎驢入劍門"者異其情趣矣。

1944年走蜀道,從成都到漢中

劍門關地形(1946年)

予以三十三年(1944年)八月二十六日下午實遊此雄奧之區,則見混沌未鑿之天璞突兀森峙於有日而陰、無風而寒之氛圍中,倉猝間幾不得一語為之形容。然以歷史之意味觀之,壘空之石壁,負勢相撐,狹路相扼,若兀傲其拒人萬里之姿態者,真天下雄猜險峻處也。

1944年走蜀道,從成都到漢中

劍門關 (時代未知)

車行入劍門,乘客商請司機暫停駕駛,因得觀三角石碑所刻李白、杜甫、陸游三詩。碑首大書"古劍門關"四字。

關之隘口處,有姜維廟及姜伯約屯兵處諸石刻,因謁姜維廟。

1944年走蜀道,從成都到漢中

廣元(1933年)

是日傍晚宿廣元。

廣元為唐武皇后生長地,渡河行二十餘里,始可訪得之。因汽車卸貨裝貨,行期無定,不克往尋其湯沐浴。

二十七日、二十八日,均宿廣元,侯車開。

廣元至漢中

二十九日,車自廣元開行,坡度益大,彎路益多,行至四十公里距離之神宣驛,天忽大雨,衣褲半溼,狼狽不堪。

聞路濘出事之車共有三輛,吾人之車停開,各向山戶覓宿,燎衣瀹酒,頗有光武渡滹沱河,食蕪蔞麥飯趣致。

1944年走蜀道,從成都到漢中

川陝兩省交界處(1936年)

三十日晨,自神宣驛北開,行二十餘公里而至西秦第一關,已入陝西界矣。

1944年走蜀道,從成都到漢中

西秦第一關 (1941年)

關勢偉峻,松姿瀑響,風濤之外,自造一境。山水遊癖好至深者,每於松瀑二物,視為最愜視聽之物,然以予歷覽名山之經驗,衡此二物,則山高者松必短,地平者瀑反長。

如黃山石峰極高,而松才數尺,特極其蟠屈而已。蓋山高風大,松挺則虞吹折,此山高松短之理也。

廬山之瀑布,名聞天下,而最長之馬尾瀑布,惟可自秀峰寺平坡間眺之最佳,蓋地勢平則瀑布舒縱,一瀉百丈,三疊泉以地高,則水不得長,反不見佳,此地平瀑長之一理也。

1944年走蜀道,從成都到漢中

寧羌(寧強)縣城地圖(1946年)

是日正午,抵寧羌(寧強),進午飯。

經過七盤峻嶺,泥濘飛濺松頂,車中為之悵惜,然奇趣亦發生不少。

1944年走蜀道,從成都到漢中

沔縣(勉縣)縣城圖(民國)

是日下午三時,過沔縣(勉縣)略停憩。

沔縣在蜀漢時為諸葛武侯整軍窺魏之策劃地。山名定軍,亦其所錫,薨葬定軍,又其遺囑。到此想象臥龍之英烈忠純,令人涕下。

武侯治蜀,先驅南蠻,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不毛者地名,今之八莫,蓋緬甸境也。丞相天威,伸張可謂遠矣。

1944年走蜀道,從成都到漢中

定軍山(1914年)

北伐魏曹,南和孫吳,軍事外交內政,一人統之,南人不敢反,魏畏蜀如虎,萬里橋下使吳者不絕。

蜀國殷富,教令嚴整,其人之偉異名通,豈可復見於後世,顧今日則俗濁政貪,敵騎滿中原,且及西南,成都友軍(指二戰盟軍,即美軍)麕集,雖曰外援臻至,然杜甫花門之痛,詎又可諱言耶?

1944年走蜀道,從成都到漢中

褒城(1935年)

是日下午至褒城,褒城得名於褒姒,今尚有褒村,蕭何於此餉饋不絕。張良送沛公至此,教沛公焚燒棧道,示楚無還心,興漢僕楚,胥在此舉,其為歷史名地由來久矣。

1944年走蜀道,從成都到漢中

石虎(1936年)

褒谷之口,舊為漢儒鄭子真躬耕之所,今石門有子真所書"石虎"二字,名王英輔,美人先儒,鹹與此有關。山川之奇秀,豈偶然哉!

午後六時車抵漢中。

1944年走蜀道,從成都到漢中

漢中北門

漢中與沔中、褒中、關中,可謂秦地之四中。

1944年走蜀道,從成都到漢中

漢中附近地圖

沔中訓軍,褒中屯糧械,關中倡教化,漢中握交通之樞紐,南撫荊揚,東控巴蜀,西繕秦隴,北出豫晉,地位尤居衝要,山川雄跨,今人思古不置。至古蹟之多,更為陝南第一,斷磚藏壁,沉沙臥戟,隨處而有,不能盡蒐索也。

1944年走蜀道,從成都到漢中

漢中至城固的公交車(1938年)

八月三十一日,自漢中乘區間車來城固。

總計自成都至城固全線共長六百零五公里矣。

1944年走蜀道,從成都到漢中

國立西北大學

當日午前十時,即赴城內考院巷西北大學,與當局接洽,以上課尚在三週後,乃決定先往華山一遊。在城固憩息七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