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讀社科類好書?教你一個靠譜的小祕訣

想讀社科類好書?教你一個靠譜的小秘訣

社科類圖書不乏好書,但普通讀者很難讀到,我來提供一個秘訣,那就是通過識別出版社來尋找好書。

國內有哪些比較靠譜的社科類出版社?

首先從我腦袋裡浮現的,當然是商務印書館和三聯書店。這兩家歷史悠久的出版社推出的社科類書籍一般比較靠譜。尤其是商務印書館的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20世紀50年代開印一直到現在,都是學者書架上必不可少的參考書目。相比之下,三聯書店的書籍更偏人文而非社科,但它們也有一套叢書很受關注,那就是文化與思想叢書,出自牛津大學出版社,水平一流。

上海譯文出版社雖然偏重文藝,但學術翻譯的質量仍比較高。它們的“大學譯叢”不錯。更厲害的是“世紀人文系列叢書·世紀文庫”,從人文和社科兩方面著手,集合了上海世紀出版集團的多家出版機構,可謂實力雄厚。這些出版機構包括上海人民出版社、世紀文景、格致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書店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等等。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常常遭人混淆,而實際上它們是兩家有很深的淵源卻獨立的出版機構。俗氣的區別在於,兩家的主管機構雖都是中國社科院,前者的行政級別略高一些。不過最近這幾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的靠譜程度卻低於後者,因為它實際上承擔著更多的宣傳功能。社科文獻出版社有一個品牌叢書叫“甲骨文”,裡頭好書不少。

在社科出版方面還有一家出版社不容忽視,那就是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由於思維開放用人得當,這家出版社一度堪稱出版界的翹楚,尤其是“理想國”這個品牌口碑甚佳。只是最近遭遇了嚴重波折,有些偃旗息鼓。

有意思的是,同屬“師範”系列,好幾家大學出版社都曾有好的表現。例如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等,雖說是一些別的出版機構借它們的名頭或書號出版的書,但普通讀者還是會把功勞記在它們身上。

類似情況的還有不少大學出版社。譬如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復旦大學出版社、南京大學出版社、浙江大學出版社等。這些出版社有不小的缺陷,但也不乏好書。就拿南京大學出版社來說吧,這個社出版的當代學術稜鏡譯叢蒐羅的書雖說翻譯得不怎麼樣,但多有價值。還有一些教育出版社,例如安徽教育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等也還可以。

有意思的是,以下幾家出版社名稱奇怪,出版的社科類好書不少。它們分別是機械工業出版社、人民郵電出版社、人民衛生出版社等。其中人民郵電出版社最特別,它熱衷出版心理學書籍,雅的俗的一大堆,好好挑選不乏收穫。

其實只談出版社對很多民營的出版機構不大公平。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他們不得不在夾縫中求生存,在生存中尋找意義。它們通常不得不購買書號,或與官方出版社合作的方式出版書籍。而它們的名頭,只有那些真正懂書的讀者才會心領神會。例如“三輝圖書”、“上河卓遠”、“後浪文化”、“99讀書人”等等,都出過不少好書。尤其是三輝圖書,他們推出的幾乎每一本書都具有較高的水平,卻不得不以新星出版社、三聯書店、中信出版集團等名義示人。

說了這麼多較好的出版機構,會不會讓讀者產生出版形勢大好的錯覺呢?如果有人這樣想那真是大錯特錯了。中國一年出版的書籍約48萬種,總印數約85億冊,絕大多數都跟紙漿沒什麼區別,而它們都出自出版社。這裡不多說,以後找機會吐槽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