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十五年

中网十五年

9月29日,钻石球场。中网正式开幕并迎来自己15岁的生日。

关于中网,2010年,沃兹尼亚奇在这里首次获得世界第一;2014年,李娜在这里正式退役;2015年,德约科维奇在这里第六次夺得冠军并锁定年终第一;2016年穆雷夺得职业生涯40冠;2017年哈勒普在这里首次登顶世界第一······15年里,中网赛场已见证了世界网坛中一个又一个难忘的瞬间。而中网的十五年也是中国网球黄金发展的十五年,更是中国职业体育走向世界的一个缩影。

本文共6047字,阅读大约需要20分钟。

2004~2007年:诞生之初与入不敷出

1993年,国际网球职业联合会ITF为了实现其在全球布置的发展战略,更好地在亚洲地区推广网球这项运动,其分别在亚洲的卡塔尔多哈、迪拜和北京各设置了一站网球职业巡回赛。后来受中国当时网球群众基础薄弱、经济落后等因素的制约,无法继续运作这项网球赛事,便于1998年被迫撤销。随着后来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成为亚洲最大的发展国家,ITF再次看中了中国网球市场的重要战略地位。1997年,香港回归之后,香港与大陆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ATP很早以前就在香港设有一站ATP巡回赛,当时运作顺利,每届赛事都可以吸引到知名球员的参加,具有较为稳定的赛事收入,在亚洲也有一定的影响力。

[1]但是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受困于香港网球市场的局限性,香港“沙龙杯”网球赛的发展长期处于停滞不前的境况。香港网球赛事的所有者是当时财力雄厚的TOM集团有限公司,鉴于网球赛事在香港发展遇到的瓶颈,TOM集团决定停止继续运作这项赛事。[2]

虽然停止了继续在香港举办“沙龙杯”网球赛事,但是TOM集团一直都没有放弃对职业网球赛事投资的努力,其开始在中国大陆四处寻找新的赛事合作伙。公司高层经过在内地的一番考察,综合各方面的条件与因素,最终决定和北青传媒合作,利用原有的赛事资源和牌照,共同出资在北京再次启动这项网球赛事。这一举动得到ATP以及国家体育总局的鼎力支持。

2003年11月,TOM集团与北青传媒共同出资,在北京成立了一家专门负责运营网球赛事的网球公司——北京中国网球公开赛体育推广有限公司,全面负责推广中网赛事。北青传媒与TOM集团分別持有中网公司51%与49%的股份。

恢复后的赛事于2004年在北京光彩网球中心正式举办,该中心占地面积约为80000多平方米,共有15片网球比赛场地(包括1片中央球场),其赛事名称也焕然一新,由香港“沙龙杯”网球赛变为中国网球公开赛。这项赛事包含了WTA、ATP单双打和ITF国际青少年组的比赛,是一项综合性网球赛事,也是北京第一项真正意义上的职业网球赛事。

在赛事起步的2004年,中网便得到10家赞助商的支持,赞助收入近500万美元。[3]奖金与积分方面,彼时中网赛事的总奖金额为110万美元,男子赛事的积分为250分,女子赛事的积分为275分。

2005年,经过一年的发展,中网被ATP和WTA正式列为二级巡回赛。不过,由于赛事底蕴不够、级别低,依旧无法引起世界大牌球员的重视,世界前十的球员参赛的数量相较大满贯来说非常少。为了吸引重量级球星参加以更好地推广赛事。同年,中网赛事组委会不惜支付高达40万美元的出场费,邀请西班牙名将男子球员纳达尔前来参赛并首次举办赛场嘉年华活动。纳达尔的站台和赛事嘉年华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宣传赛事的初衷,不过由于彼时中国市场整体氛围并不热烈及赛事本身缺乏知名度和成熟的运作经验,赛事在当年依旧处于亏损状态。

此后的2006年与2007年,为了办好这项赛事,中网不仅开始使用鹰眼系统(中网是美国之外首个运用鹰眼系统的巡回赛赛事),更是

创设了首席赞助商、钻石赞助商和白金赞助商三层级赞助体系并引入奔驰成为赛事历史上第一个首席赞助商。据资料显示,当时首席赞助商需要支付的赞助费用为350万美元、钻石赞助商为120万美元、白金赞助商为70万美元。[4]然而尽管从2004年开始到2007年,中网赞助商数量一直在10家以上,甚至2006年中网赞助商一度达到13家,不过,这并没有改变中网入不敷出的事实。

这时的中网除了依靠赞助商的收入外,没有更多的收入项。由于国内电视主播市场还处于尚未开发的阶段,加之国内网球观众人数偏少,基本上中网的电视转播被中央电视台一家独揽,所以赛事在电视转播方面取得的收入几乎为零。[5]而球票方面,当时中国的网球运动群众基础十分薄弱,很难唤起普通公众的关注,比赛上座率很低,门票亦很难卖出好价钱。而衍生品更是无从谈起。

中网十五年

伴随持续亏损而来的还有两大投资者北青传媒与香港TOM集团在文化与赛事运作体例上存在的较大差异与分歧。2006年,香港TOM集团公司运营团队退出中国网球公开赛。[6]由于TOM集团的退出,北青传媒收购了TOM集团所持中网公司的全部股份。于是,自2007年起,中网公司正式成为北青传媒的全资子公司。

2008~2013年:全面升级与盈亏平衡

很多时候,赛事的发展可能只是在等待一个时机的到来。2008年,这个时机到了。这一年,中网进入发展的第五个年头,在经历4年的入不敷出之后,中网首次基本实现收支平衡。[7]也是在这一年,第28届夏季奥运会在北京如期举办,极大地激起了国内民众的体育热情。加之政府致力于把中网赛事打造成城市形象工程和品牌赛事,这促成了一年后中网赛事升级发展的契机,也使得中网赛事本身有了新的发展活力。

2009年中国网球公开赛经国际网球联合会的批准,正式升级。其中女子赛事成为WTA仅有的四站皇冠明珠赛之一,男子赛事成为ATP500赛。这次升级使中网由一站普通的二级巡回赛升级成为在整体级别上仅次于四大满贯、与印第安维尔斯大师赛、迈阿密大师赛和马德里大师赛并列的“四大超级赛事”之一。

升级后的中网女子正赛席位由原来的32席增加到64席,女子冠军积分则提高到1000分,且对WTA女子排名前47的女子球员实行更为严格的强制参赛制度,赛事奖金也提高到200万美元;男子方面,升级后的男子冠军积分达到500分且对ATP男子排名前30的球员施行半强制参赛(ATP500的赛事目前有13站,规定ATP前30的运动员必须选择4站参加,同时美网之后的北京、东京、巴塞尔、维也纳四站赛事必须选择一站参加),赛事奖金由50万美元提高到至少200万美元。

总奖金方面,随着赛事的升级,奖金总额也由此前的110万美元飙升至650万美元。赛事积分与奖金的提高以及强制与半强制参赛极大增强了赛事的影响力,与此同时,这也一度上减轻了此前中网花费高额出场费邀请球星参赛的经济负担。

升级后的中网在赛事赞助规格上也进行了调整。2009年,中网公开赛首次对其赞助商结构做出详细规划和分类,采用“1+2+8”的商业赞助模式,即1个首席赞助商,2个钻石赞助商和8个白金赞助商席位。此外还有独家合作伙伴以及供应商等。资料显示,这一阶段首席赞助商的赞助金额为3000万元/年、钻石赞助商为1800万元/年,白金赞助商为800万元/年。[8]赞助门槛提高的中网同样获得了众多赞助商的青睐。

据了解,2009年中网拿到6家行业内顶级企业的赞助合同,赞助总收入约为7000万元。2010年,据时任中网公司总经理张军慧介绍,当年中网吸纳的赞助相比2009年増长两成,其中门槛不低于800万元的白金赞助商就由去年的5个増加到了8个,新增的三个白金赞助商分别是中国人寿、科罗娜与嘉实基金,其中嘉实基金一签便是5年的合约。2011年中网收入再次提高,突破1亿元,达到1.1亿元。

[9]这一年,中网共签下首席赞助商和钻石赞助商各1家、白金赞助商8家、独家合作伙伴7家,以及22家供应商,其中不乏国际知名品牌以及世界知名本土企业。[10]资料显示,这一年仅赞助收入便约达到9000万元。[11]

中网十五年

转播方面,2009年,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一家垄断的格局终于被打破。

许多省级电视台、网络媒体开始转播中网赛事,中网电视转播权实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以前中网国内的主转播商是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央视再进一步将转播权卖给地方体育电视台以及国内的网络公司。2009年开始,除了央视外,其他转播商包括北京体育电视台、央视高尔夫频道、广东体育频道等亦纷纷成为中网转播商。境外方面,据统计,2009年有多家境内外电视转播机构购买了中网的电视转播权,111个国家和地区的观众通过电视看到比赛,观众数量达2亿多,各国和地区电视台对中网的播出时间,保守累计在2000小时以上。综上可以看到,2009年中网赛事电视转播覆盖范围更加宽广、时长更长,资料显示,这一年,电视转播收入达到此前新高,为350万美元。[12]

中网十五年

门票收入方面,2009年,随着赛事的升级,中网硬件条件也跟着改善,这一年,中网比赛场地从光彩体育中心搬到了国家网球中心,国家网球中心占地面积166800平方米,共有18片网球场地(12块比赛场及6块练习场),这一改善使得2009年中网门票收入比2008年增加了1倍达到500万美元。而到了2011年,中网专门为中国网球赛建造的新场馆——钻石球场正式投入使用,这是全球第一座同时拥有双层玻璃包房和可开合屋顶的网球场馆。随着钻石球场的使用,中网观众的数量也在不断増长。资料显示,2011年中网赛事总客流量超过26万,而到了2013年,这一数字更是突破了30万。有报道显示,2013年中网的门票收入便突破2500万元。[13]

中网十五年

2014~至今:精细运作与连年盈利

十岁的中网,在2014年迎来了自己又一个十年的开端,走过10年岁月,中网变得愈发成熟,经过前十年对市场的培育,中网开始收获果实。

根据SMG Insight为国际女子职业网球协会(WTA)提供的全球赛事转播受众报告显示,2015-2016年,中网连续两个赛季夺得WTA的全球转播收视排行榜冠军。数据显示,中网2015赛季的收视排名第一的成绩主要是依赖境外人群的收视率(占总收视率的62%)2016赛季,中网的全球转播收视人群总数达到了3610万人次,总时长达到了3267小时,分别比2015赛季增长了4%和1%。2015年中网在媒体宣传及电视转播中的曝光价值达到6.54亿美元;2016年这一价值上升至6.7亿美元[14]2017年,中网全球电视转播覆盖117个机构和179个国家和地区,转播总时长达到8762小时(含484小时的赛后重播、录播),全球电视传播观众超过6855万人次,全球电视转播媒体总价值超过46.3亿美元。

新媒体方面,2017年中网微博话题提及阅读量共计达到2.6亿次,共14.4万人参与;百度搜索量排名第一,日均搜索量达到1万次、官方网站访问量达470万次,过半数访问来自境外;中网官方Facebook、Twitter、Instagram帐号与球员亲密互动,赛期关注度超过1000万次。随着中网曝光率和曝光价值的不断攀升,中网自身的商业价值也在不断抬升。同时,其较高的曝光率与受关注度也给予了赞助商高溢价的投资回报率。

得益于曝光率和曝光价值的不断攀升,自2014起至2017年,中网已连续实现盈利[15]赞助方面,自2015年开始,中网将2009年提出的“1+2+8”的商业赞助模式调整为“1+3+8”的商业赞助模式,即1个首席赞助、3个钻石赞助商以及8个白金赞助商席位。而目前三者赞助费用亦均有增长,达到4000万、2000万和1000万。不过,即便赞助门槛进一步抬高,却依旧没能阻挡赞助商们的追随。2015年与2017年,“1+3+8”的赞助席位均销售一空。而2016年中网赞助、合作伙伴及供应商数量达到44家,这一成绩也使当年的中网成为国内赞助商数量最多、赞助金额最高的体育赛事之一,

而据体育BANK了解,独家合作伙伴赞助费用为300万,供应商费用为200万。按此估算,2016年,中网仅赞助收入(含实物)便至少将超过2个亿。

不过2018年,受经济下行压力影响,中网赞助商及合作伙伴和供应商的数量均有所减少,预计赞助收入有所减少。不过总体上看,中网赞助商团队整体仍较为稳定,其中首席赞助商北京奔驰更是自2006年开始便与中网合作,合作时间长达13年,类似的还有中信银行与中国人寿,他们分别自2007年和2010年开始便成为中网钻石赞助商。

中网十五年

2018年预计中网赞助收入并不乐观

门票收入方面,中网设置了多层级的票品以更好地适应球迷的观赛需求与丰富门票收入。据了解,中网门票包括欢享票、莲花球场票与砖石球场票,其中钻石球场票还包括看台票、VIP包厢票与空中包房票。

中网十五年

欢享票30元/天,可在映月球场、八片外场、布拉德·德拉维特球场以及练习场间自由同行。莲花球场票100元/天,门票实行单一拍哦家,可观看莲花球场当天所有比赛。钻石球场VIP包厢全程售价15万元,可观看全程17个比赛场次。而钻石球场空中包房全程售价则达到80万元,钻石球场空中包房为配有配有独立盥洗室的25平米私人空间,为高端商务交流平台。此外,中网还提供钻石球场的空中单日包房服务,以便生日趴、周年庆、答谢会甚至婚礼、寿宴、同学聚会等的举办。

除了赞助、转播、门票方面的收入,中网嘉年华现场的消费收入也值得一提。数据显示,2015年中网在“观众现场消费”方面的收入为510万、2016年这一数字为473万,而2017年,这一数字达到778万,实现环比增长65%。

中网十五年

而今年,这一数字更加值得期待。此前在接受采访时,中国网球公开赛场内消费负责人傅求是把全面升级的场内消费称之为“体育娱乐综合体”。“我们会打造一个综合体,就像我们平时看到的商业综合体,体量可能会小一点,但是是一样的结构和运行模式,同时会更注重于体育赛事的特性,以满足观赛、消费、娱乐,甚至家庭的需求,给他们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具体说来,升级主要围绕四个方面进行,吃喝玩乐,全面升级,每一项都得占着”,傅求是表示。

关于吃喝,据了解,中网传统的贵宾餐饮最近几年连续升级,不仅增加了选择的品类,也重新打造了被称之为“Green House”的贵宾餐饮区,今年,观众持就餐卡就可以现场体验包括福楼、小南国在内的贵宾餐饮服务。大众餐饮方面,今年商家的类型和供餐的能力都有大幅度的提升,中网选择了一些快速消费的网红餐厅,性价比很高。另外,中网还将钻石环廊打造为餐饮消费的区域,以满足观众需求。

关于玩乐,据悉,今年中网特意搭建了游戏区,除了基本的游乐设施,还提供VR游戏、拓展游戏等等,性价比非常高。而在纪念品方面,针对15周年这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中网还推出了纪念版的毛巾。

此外,在创新服务上,中网延续了一直以来行走在前沿的风格。继2015年成为第一个在全球实现VR直播的职业网球赛事、2016年,在赛场内尝试多达6个机位的全新VR视觉内容直播、2017年全球首次在网球视频制作中使用 360 度全景摄像技术、首次在VR转播中使用蜘蛛摄像系统、首次引入了雷达图对比球员数据之后,

今年,中网在服务球员、服务媒体,提升观众体验方面再次升级。今年中网在布拉德球场加装了第四鹰眼,这使中网成为了国内唯一拥有四鹰眼赛场的赛事,此外,映月和莲花广场又设立了第二个大屏,这使得观众的体验有了更大的提升,不止如此,映月和莲花广场还安装了儿童体验区,给很多家庭带来欢乐。而为了迎接15周年,中网还特意用冠军手印和签名打造了冠军大道,其也成为了中网的新地标。

风雨十五载,惟愿更好,祝福中网。

[1]于文谦,戴红磊.我国职业网球赛事管理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3(3):13~14

[2]李静.我国网球运动发展现状对策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3(4):84~85

[3]吴水平.中国网球公开赛十年发展历程与特征研究[J],2015(20)

[4]吴水平.中国网球公开赛十年发展历程与特征研究[J],2015(20)

[5]王永强.中网:崎形的盈亏账本http://www.docin.com/p-499829502.html

[6]吴水平.中国网球公开赛十年发展历程与特征研究[J],2015(29)

[7]王佳,房晓伟.中国网球公开赛商务开发研究[N],2018.4(4):86

[8]吴水平.中国网球公开赛十年发展历程与特征研究[J],2015(38)

[9]王永强.中网:崎形的盈亏账本http://www.docin.com/p-499829502.html

[10]吴水平.中国网球公开赛十年发展历程与特征研究[J],2015(21)

[11]王永强.中网:崎形的盈亏账本http://www.docin.com/p-499829502.html

[12]吴水平.中国网球公开赛十年发展历程与特征研究[J],2015(37)

[13]中网落幕门票收入突破2500万酝酿升级男子赛事

http://sports.sohu.com/20131007/n387670502.shtml

[14]王佳,房晓伟.中国网球公开赛商务开发研究[N],2018.4(4):86

[15]王佳,房晓伟.中国网球公开赛商务开发研究[N],2018.4(4):86

媒体合作/广告投放/论坛/发布会媒体服务请联系:15110171297/ [email protected]

中网十五年
中网十五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