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多苓:这是一个年龄跨度50年的展览

何多苓:这是一个年龄跨度50年的展览

何多苓:这是一个年龄跨度50年的展览

▲ 何多苓教授和同学们在一起

夏天时候,蔡馆长跟我说想办一个我的师生展,这正合我意,于是……(省略号代表无数繁重的程序性劳动)……于是就有了《同行》这个展览。

《同行》的意义就是同行(双音双意)。我们都是搞艺术的,在艺术之路上同行。但这个词的意义并不仅此为止。几年前有一个展览,参展画家都是70后。我的一个朋友看了后评价说:怎么清一色卡通?这些娃儿在想啥子……我说:你要他们想啥子喃?现实主义?政治波普?对一个展览的不同看法引出了一个词:代沟。

我向来不觉得“代沟”是个贬义词。因为它就在那里;还因为,如果没代沟,只能证明我们的生活(往大里说是文明)没有变迁,所以祖祖辈辈都想得一样。这是很可怕的。有个著名的时间表,把宇宙史压缩成一天——24小时。人类的文明在午夜前的最后几秒钟才产生。好险!从另一个意义上,说明文明发展的速度非常快——这是人类之幸,也是我们之幸。不用从那么宏观的角度,从这个展览上也能看得出来。我是40后,参展者中最小的是90后,年龄跨度为50年。相对于宇宙的年龄,这个跨度连个渣都不算。但从现在算起退后50年,我们的生活发生了什么变迁,不用我说,大家都知道。只举一个例子:现在我的新学生已经是95后,也就是说,他们二十几已经考上了研究生。再看我,我也有二十几的时候。那时我在农村插队……所以我感谢产生代沟的社会变迁。没有那些变迁,我可能还在那里……

代沟证明了文明的变迁。这变迁使得我们这些同行者有了不同的出身、社会背景、教育水平、信息的广度和速度。后一点尤为重要,因为它是文明的加速器。据我观察,如今代沟已经不是以两代人——父辈和晚辈划分,而是以十年为一代了。我这样说,不包含任何伦理权衡和价值判断,只陈述一个事实。参加这个展览的艺术家中,我是40后,属于前辈。然后是60后、70后、80后、90后。独缺50后,是因为我们设了个门槛,拉开我的学生和朋友们和我的距离,以便使代沟更加明显。

对于代沟,我还有些看法。我认为正确的方法是,非但不去消除、掩盖它,而要正视、凸显它。如同写文明史也不是要隐恶扬善,而应该把一切异同加以并置,让人们去自己判断。我认为这才是唯一的办法。

因此,在这个展览上,观众可以看到以十年为一代划分的五代人的作品;策展团队在遴选这些作品时,刻意不以自己的视角加以剪裁,而是让每一代画家展示他们自己的面貌,在这面貌后是一群人、一个人的思维、感情、好恶和技艺的体现,这既公正,又很可贵。对此观众可以思考:为什么他(她)要那样画?画家有什么样的生活?或者,也可以什么也不想,只挑自己喜欢的看——这都是我们的目的。


何多苓:这是一个年龄跨度50年的展览

▲ 何多苓教授在工作室现场教学

岁月文明 新象丛生

给文明以岁月,过去的沉淀终会成为人类的瑰宝,艺术家们烙印着时代,优秀的艺术作品自然彰显时代的气质。艺术家们携手共筑文明,努力为文明的延续与传承贡献自身的力量。这无不在向我们展现着艺术家的个人追求与当代的时代精神。艺术家们用绘画的语言向我们诉说着:自身即是当代。

走在前沿的艺术家大胆试验创新,开拓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道路;新崛起的艺术家承前启后,自我感悟,力求多元的实践与突破。个体的差异又将引领我们从更多元的角度去理解我们当下生存的时代。

为了探讨与呈现不同时代艺术家创作的多元视角与崭新方向的探究,体现当代艺术在新时期下特有的人文共性和差异性,文轩美术馆特邀中国当代艺术名家何多苓先生携一众青年艺术家共同参与,以反应不同艺术个体在当代语境中的思考与探索。

何多苓先生是一位立足本土当代文化,同时吸收西方有效观念与形式,践行当代“士者”精神,同时发掘、培养、提携、推动青年艺术力量的艺术家,正如布朗宁所说,“艺术应当担负起哺育思想的责任”;何多苓先生用他的画作滋润着观者的灵魂,用他的思想、品格与行动感染着青年一代的艺术家们。如今的艺术氛围已然十分开放,艺术家们不断自我审视,尝试着多样地反映自身不同层面的意识形态,展现着一个当代人应有的严谨与浪漫。他们展现自己的态度,表达自己的个性,促进自身艺术气质的发展,经历时代以达上乘。他们在不断的尝试中吸取经验,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终成就理性、专注、进取、独立的艺术风格。这种精神与行动正是当代艺术家们所应具备的。“寻门而入,破门而出”,我们相信何多苓先生将带领新时代的青年才俊,开辟出一条艺术的康庄大道,共同尝试新的镜像、实现新的突破。

“文轩·新象”作为文轩美术馆着力打造的学术品牌展,致力于对本土当代艺术生态的梳理和阅览,对艺术的时代属性、价值属性及学术研究。艺术真正的使命就是使感情成为可见的东西,呈现社会视觉图像创造之新、艺术之美,通过本次展览,文轩美术馆将挖掘和发现更多优秀的青年艺术新力量,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发展与交流平台。

当代艺术的气质若是要有个总结,我想当是创新与多元。如今艺术创作的过程多为两种:一者是用现有的信息碎片探寻出一个完整的线索,一者是有一个完整的想法,然后从各方收集信息碎片加以证明。前者偏严谨,后者偏豪放,不同的创作方式也会为观者带来不同的艺术体验,而个体不同的切入点也将带来各种全新的视角。

我们期待着新象的发展……


艺术潮汐潮落——与何多苓同行

从艺术发生学纬度考量,艺术的终极价值需要不断去“发现”和推动,而“发现”的能量释放,则取决于对人文综合内涵的有效挖掘。“文轩·新象”,作为文轩美术馆相对稳定的学术呈现架构,已成为本土当代艺术展现的有效平台。为了使这种有效性得到良性延续,就要始终确立用新视角、新纬度、新观念来不断发现艺术新象,聚合并释放艺术新能量。

著名艺术家何多苓先生,是中国当代艺术进行时中极具影响力的一位大家。从上世纪80年代初的力作《春风已经苏醒》的惊艳问世,到此后的《雪雁》、《带阁楼的房子》、《被偷走的孩子》、《小翟》、《乌鸦是美丽的》等等在艺术史中熠熠生辉的名作相继亮相,无不彰显其强劲的艺术表达和创造能力。他以突出的人格魅力和学术涵养,不仅受到学界的高度关注,得到社会大众的普遍认可,同时,也是新一代年轻人的偶像。他重视本土当代文化的根性,感受并汲取当下丰富多彩的生活元素,以其扎实浑厚的油画表达语言,融合本土水墨写意之精髓,质朴率性地言说释放,不断刷新个性化图像面貌。正如他的名言 : “微妙的尺度才是绘画永恒的魅力所在”,尺度微妙法力无边,精致雕凿张力无穷。而强势表达的力量源泉,来自于他广博的学养积累,和跌宕坎坷的人生历练,以及他在文学、诗歌、音乐、戏剧、电影、建筑等领域的探索积淀。正所谓,积沙成塔,集腋成裘,苍天不负,回报有期。于是,我们在他的集诗感、乐感、文感、人感、画感于一体的图像世界里,与曼妙的韵律共呼吸,与迷离的形色共起舞,与婉约的清影共欢悦,拥有艺术,世界美好!

何多苓以超然的处事态度,自由奔放的精神诉求,滋养着温润诗意的个性化艺术。在物欲横流的当下,他能气定神笃而不随波逐流,超然度外活出潇洒丰富的自我,这是他的艺术生命力长久不衰的精神密码,也定格于他的艺术人生。同时,他是一个注重发现、培养、提携、推动青年艺术家,集结新生艺术力量的重要践行者,这也是他能在中国当代艺术领域保持着不菲的成就与影响力的重要原因。他对艺术的坚持与创新,对艺术教育的责任与担当,不仅为后辈们敬仰,也是引领艺术业界努力开拓的正能量。他将教学从刻板的教室延伸至自己的工作室和生活中,重视现场指导,强调言传身教,亲情互动,资源分享;以身作则,寓教于乐;宽严相济,亦师亦友。在青年一代的心中,何多苓先生已然成了百折不挠奋力前行的榜样和标尺,他的高贵精神品质和艺术影响力,将会在青年艺术家中薪火不息,代代传承。

何多苓:这是一个年龄跨度50年的展览

▲ 何多苓教授给同学们现场示范油画创作

2017“文轩·新象”:与何多苓同行,是由文轩美术馆与中国当代艺术大家何多苓先生共同发起的,以何多苓为核心的师生及好友大型艺术联展。本次展览从何多苓的创作成果出发,将他的艺术风貌作为切入点,以他的研究生教学成果为延伸,并将特邀青年好友艺术作为补充,通过两代艺术家的多元视角和不同的表达方式,体现了当代艺术在新时期下特有的人文共性和差异化,反映不同的艺术个体在当代语境中的思考与探索。

展览将“以艺术之名,与何多苓同行”,携手推动当代艺术的拓新与发展。文轩·新象”亦旨在发现和展示当代艺术新生力量,展现当代青年艺术家的价值观念和人文诉求,探索艺术的未来发展前景与潮流,从而展现一个更为鲜活激情的艺术世界。

艺术不息,原创不止,继往开来,新象丛生......


部分参展作品(按姓氏拼音排序)

何多苓:这是一个年龄跨度50年的展览

▲ 蔡萌 《成都印象1》 40×40cm 布面油画 2017年

何多苓:这是一个年龄跨度50年的展览

▲ 蔡萌 《成都印象2》 40×40cm 布面油画 2017年

何多苓:这是一个年龄跨度50年的展览

▲ 陈硕 《头像》

何多苓:这是一个年龄跨度50年的展览

▲ 陈硕 《龙椅002》

何多苓:这是一个年龄跨度50年的展览

▲ 郭燕 《自然的边界1号》 160×200cm 布面油画 2016年

何多苓:这是一个年龄跨度50年的展览

▲ 何多苓 《杂花写生NO.7-11》 80×160cm 布面油画

何多苓:这是一个年龄跨度50年的展览

▲ 何多苓 《摧花》 150×200cm 布面油画 2015年

何多苓:这是一个年龄跨度50年的展览

▲ 何多苓 《看松》 200×150cm 布面油画 2016年

何多苓:这是一个年龄跨度50年的展览

▲ 何千里 《背日葵》 100×130cm 布面油画 2016年

何多苓:这是一个年龄跨度50年的展览

▲ 何千里 《大佬》 100×80cm 布面油画 2015年

何多苓:这是一个年龄跨度50年的展览

▲ 廉学洺 《枝-花影》 100×100cm 布面丙烯 2017年

何多苓:这是一个年龄跨度50年的展览

▲ 廉学洺 《枝-雾深》 100×100cm 布面丙烯 2017年

何多苓:这是一个年龄跨度50年的展览

▲ 石连业 《skull》 33×35cm 布面油画 2016年

何多苓:这是一个年龄跨度50年的展览

▲ 石连业 《静谧的时光》 100×100cm 布面油画 2017年

何多苓:这是一个年龄跨度50年的展览

▲ 孙嘉旋 《量子场NO.21》 66×101.6cm 纸本水彩 2017年

何多苓:这是一个年龄跨度50年的展览

▲ 孙嘉旋 《量子场NO.24》 66×101.6cm 纸本水彩 2017年

何多苓:这是一个年龄跨度50年的展览

▲ 王小双 《戴帽子的女人》 150×120cm 布面丙烯 2016年

何多苓:这是一个年龄跨度50年的展览

▲ 王小双 《荼靡》 65×90cm 布面丙烯 2017年

何多苓:这是一个年龄跨度50年的展览

▲ 朱可染 《白马》 120×80cm 布面油画 2017年

何多苓:这是一个年龄跨度50年的展览

▲ 朱可染 《仲夏夜》 90×60cm 布面油画 2017年


展览主题:2017“文轩·新象”:与何多苓同行

指导单位: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文轩美术馆、何多苓美术馆、天成当代艺术机构


展览顾问:何多苓、蔡家骏

学术主持:陈默

策展团队:唐书婷、赵欢

展览统筹:白旭东、税月


协办单位:大观艺术馆、明天美术馆

承办单位:四川文轩艺术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特别鸣谢:喝墨水®酱香小酒 中国首款文艺小酒

支持机构:川音成都美术学院、像素艺术空间、蓝顶艺术区、蓝顶青年艺术村


参展艺术家(排名按姓氏拼音排序)

艺术家:何多苓

特邀艺术家(排名按姓氏拼音排序)

陈硕、曹卫国、陈献辉、大猫、戴郁桦、符曦、郭燕、郝明明、吉磊、林海容、李飒、廉学洺、李胤、石高青、孙嘉旋、宋宛瑾、屠宏涛、唐可、汤宇、吴江涛、王小双、魏言、徐丹、肖克刚、熊宇、杨丙亮、喻传红、杨绍军、郑德龙、张国强、曾妮、曾朴、曾杨、翟一涛、郑越、朱志伟、罗珂(建筑)、周勇刚(建筑)

参展艺术家(排名按姓氏拼音排序)

蔡宏博、蔡萌、邓红梅、董勤欣、范叶丹、何千里、胡月明、刘洁、贾涛、李陆、李林蔚、李明、罗仕鹏、刘纬、林晓明、李志君、石连业、王栋栋、王洪凯、王宏顺、王飞、吴奇睿、王田甜、吴银贵、熊璇、谢雨桐、杨半浓、余佳、袁晓天、张靖、朱可染、张炼、周迅、张业森、赵子韬


媒体支持:雅昌艺术网、四川美术网、新浪四川、腾讯大成网、四川新闻网、凤凰网、环球网、中国美网、文轩网、华西都市报、成都商报、四川日报、成都晚报、成都日报、川报集团全媒体中心、四川电视台、成都电视台、HI艺术、1314杂志、上层杂志


开幕时间:2017年10月28日16:00时

参观时间:2017年10月28日-11月14日(10:00-17:00)

展览地点:文轩美术馆(成都市高新区新国际会展中心208-1-1)

四川美术网(www.sichuanart.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