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终于知道为什么成功的人都比你更努力了!太实用了!

若有人问我:五行缺什么。我一定说:五行缺曾、国、藩!人生的每一行都缺——曾国藩!

有人说:近五百年来,能把学问在事业上表现出来的,只有明朝的王阳明与清朝的曾国藩。毛主席说:余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并认为他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曾国藩对人性有深刻地把握,在官场之中常常能精准地识人用人,做到了量才施用,合理指派,同时在防人、制人方面也极具手腕。后世誉为“千古完人”、“官场楷模”。

以下是曾国藩写给其弟的信,曾公以身作则,高屋建瓴,纵览身边有识之士,一再地提出矢志不渝的处事方式,在矢志不渝中长见识,于持之以恒的努力中见真章,越努力越接近成功,越成功越懂得持之以恒的效力,让我们来细看分晓。

曾国藩:终于知道为什么成功的人都比你更努力了!太实用了!

【原文】

诸位贤弟足下:

九弟到家,偏走各亲戚家、必各有一番景况、何不详以音我?

四妹小产,以后生育颇难,然此事最大,断不可以人力勉强,劝渠家只须听其自然,不可过于矜持。又闻四妹起最晏,往往其姑反服侍他;此反常之事,最足折福,天下未有不地之妇而可得好处者,诸弟必须时劝导之,晓之以大义。

诸弟在家读书,不审每日如何用功?余自十月初一日立志自新以来,虽懒惰如故,而每日楷书写日记,每日读史十页,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此三事,未尝一日间断。十月廿一日誓永戒吃水烟,洎今已两月不吃烟,已习惯成自然矣,予自立课程甚多,惟记茶余偶谈,读史十页,写日记楷本此三事者,誓终身不间断也。诸弟每日自立课程,必须有日日不断之功,虽行船走路,须带在身边,予除此三事外,他课程不必能有成,而此三事者、将终身行之。

前立志作《曾氏家训》一部,曾与九弟详细道及,后因采择经史,若非经史烂熟胸中,则割裂零碎,毫无线索,至于采择诸子各家之言,尤为浩繁,虽抄数百卷,犹不能尽收,然后知古人作《大学衍义》《衍义补》诸书,乃胸中自有条例,自有议论,而随便引书以证明之,非翻书而偏抄之也。然后知著开之难,故暂且不作《曾氏家训》;若将来胸中道理愈多,议论愈贯串、仍当为之。

现在朋友愈多,讲躬行心得者,则有镜海先生,艮峰前辈,吴竹如窦兰泉冯树堂。穷经知道者,则有吴子序邵慧西。讲诗文字而艺通干道者,则有何子贞。才气奔放,则有汤海秋,英气逼人,志大神静,则有黄子寿。又有王少鹤,名锡振,广西乙未翰要。吴莘畲名尚志,广东人,吴抚台之世兄。庞作人名文寿,浙江 人。此四君者,首闻于名而先来拜,虽所造有浅深。要皆有志之上,不甘居于庸碌者也。

曾国藩:终于知道为什么成功的人都比你更努力了!太实用了!

京师为人定渊薮,不求则尤之,愈求则愈出,近来闻好友甚多,予不欲先去看别人,恐徒标榜虚声,盖求友以匡己之下逮,此大益也。标榜以盗虚名,是大损也。天下有益之事,即有足损者寓乎其中,不可不辨。

黄子寿近作选将论一篇,共六千余字,真奇才也!黄子寿戊戊年始作破题,而六年之中,遂成大学问;此天分独绝,万不可学而至,诸弟不必反而惊之。予不愿诸弟学他,但愿诸弟学吴世兄何世兄。吴竹如之世兄,现亦学艮峰先生写日记,言有矩,动有法,其静气实实可爱!

何子贞之世兄,每日自朝至夕,总是温 书,三百六十日,除作诗文时,无一刻不温 书,真可谓有恒者矣。故予从前限功课教诸弟,近来写信寄弟,从不另开课程,但教诸弟有恒而已。盖士人卖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敢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诸弟此时惟有识不可以骤炉,至于有志不恒,则诸弟勉之而已。予身体甚弱,不能苦思,苦思则头晕,不耐久坐,久坐则倦乏,时时属望,惟诸弟而已。

明年正月,恭逢祖父大人七十大寿,京城以进十为正庆;予本拟在戏园设寿筵,窦兰泉及艮峰先生劝止之,故不复张筵,盖京城张筵唱戏,名曰庆寿,实而打把戏;兰泉之劝止,正以此故。现作寿屏两架,一架淳化笺四大幅,系何子贞撰文并书,字有茶碗口大,一架冷金笺八小幅,系吴子序撰文,予自书。淳化笺系内府用纸,纸厚如钱,光彩耀目,寻常琉璃厂无有也。昨日偶有之,因买四张。子贞字甚古,雅惜太太,万不能寄口,奈何奈何?书不能尽言,惟诸弟鉴察,国藩手草。

(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日)

曾国藩:终于知道为什么成功的人都比你更努力了!太实用了!

【译文】

诸位贤弟足下:

九弟到家,遍走各亲戚家,必定有一番景况,为何不写信详细告诉我?

四妹小产,以后生育很难,然而这件事最大,决不可以人力去勉强,要劝他家只要听其自然,不可过于固执。又听说四妹起床最迟,往往是他的姑婆服侍她,这是反常的事情,最容易折去福泽。天下没有不孝的妇女而可以得好处的。弟弟们要时时劝导她,晓以大义。

弟弟们在家读书,不知道每天是如何用功的?我自十月初一立志自新以来,虽然懒惰仍如往日,但每天用楷书写日记,每天读史书十页,每天记茶余偶读一则,这三件事,从没间断过。十月二十一日,发誓永远戒掉吃水烟,至今已经两个月不吃,习惯成自然了,我自己设立的课程其实很多,只是记茶余偶谈,读史十页,写日记楷本,这三件事,发誓终身不间断。弟弟们每天自己设立课程,必须天天不间断,就是行船走路,也要带在身边。我除这三件事以外,其他课程不一定求其有成,但这三件,将终身实行。

以前我说过立志作《曾氏家训》一部,曾经与九弟详细说到过,后来因为采择经史,如果不是经史烂熟胸中,那么会割裂零碎,毫无线索,至于采择诸子各家的言论,工作尤其浩繁,即使抄几百卷,还是不完全。然后才知道古人作《大学衍义》《衍义补》这些书,胸中自有条例,自有议论,而随意引证,不是翻书遍抄的。然后才知道著书的难处。所以暂时不作《曾氏家训》了。如果将来胸中道理多了,理论贯通了,仍旧可以去作。

现在朋友愈多,讲求躬行心得的,有镜海先生,艮峰前辈,吴竹如、窦兰泉、冯树堂,穷经悟道的,有吴子序、邵慧西,讲诗、文、字而艺通于道的,有何子贞。才气奔放的,有汤海秋。英气逼人、志大神静的,有黄子寿,又有王少鹤,名锡振,广西主事,年纪二十六岁,张筱甫的妹夫。朱廉甫,名琦,广西乙未翰林。吴莘畲,名尚志,广东人,吴抚台的世兄。庞作人,名文寿,浙江人,这四位,先闻我的名来拜访,虽说他们的学问有深浅,却都是有志之士,不甘居于庸碌之辈的人物。

曾国藩:终于知道为什么成功的人都比你更努力了!太实用了!

京城是人文荟萃之地,不去探求便没有,越去探求就越多。近来听说好朋友很多,我不想先去拜访别人,恐怕徒然标榜虚名。求友用以匡正自己的不到,是大有益处的。标榜以盗虚名,是会受大损失的。天下有获益的事,便有不益的事包含其中,不可不加辨别。

黄子寿近作《选将论》一篇,共六千多字,真是奇才。黄子寿戊戊年开始创作,六年之中,便成就了大学问,这天分是独一无二的,万万不是学得到的,弟弟们不必震惊。我不愿弟弟们学他,但愿弟弟们学吴世兄、何世兄。吴竹如的世兄,现在也学艮峰先生记日记。言,有规矩;行,有法则,他的静气工夫实在可爱!

何子贞的世兄,每天从早到晚,总是温书。三百六十天,除了做诗文外,无一刻不是温书,真是有恒的人。所以我从前限你们的功课,近来写信从不另开课程,都是要你们有恒罢了。因为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气;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有志气就决不甘居下游;有见识就明白学无止境,不敢以一得而自满自足,如河伯观海、井蛙窥天,都是无知;有恒心就决没有不成功的事。这三个方面,缺一不可。弟弟们现在只有见识不是马上可以广博的。至于有志有恒,弟弟勉励吧!我身体很弱,不能多想,多想便头昏;不能久坐,久坐便倦乏。时刻所期望的,只有几位弟弟了。

明年正月,恭逢祖父大人七十大寿。京城以进十为正庆日。我本准备在戏园设寿筵,窦兰泉和艮峰先生劝止。所以不准备办。因京城张筵唱戏,名为庆寿,实际上是玩玩杂耍。兰泉之所以劝止,就是这个缘故,现在作了寿屏两架,一架是淳化笺四大幅,是何子贞撰文并书,字有茶碗口大,一架冷金笺,是吴子序撰文,我自己写的。淳化笺是内府用纸,纸旱如钱币,光彩夺目,平常琉璃厂没有,昨天偶尔有了,因此买了四张。子贞的字很古雅,可惜太大,万不能寄回,怎么办呢?书不尽言,请弟弟鉴察,兄国藩手草。

(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日)

曾国藩:终于知道为什么成功的人都比你更努力了!太实用了!

曾公认为,要成事,必须有志有识有恒,有识不是一下子就能做到的,但有志有恒却不难做到,先确立好志,把他分解到你的日常工作与生活中,然后持之以恒的去做,在这过程中你的识就会不断的增长,而这个也是王阳明所说的“知行合一,行即是知,知即是行”,如果这样还不能成事,那要么是识还不够,方向不对,要么就是天意弄人,时运不济了!

按照曾公的思维推演就是,越努力越接近成功,越成功就越懂得持之以恒的意义。所以,经常看到的是比你成功的人比你更努力,比你优秀的人比你更加勤奋,天道酬勤,大概就是这个意思了!

您怎么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