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盏的禅意美学

建盏的禅意美学

茶能通禅,自然对于盛茶的茶器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所以历史上不同时期即有不同风格的茶器,都与当时社会审美风尚有关。

建盏的禅意美学

而在宋代,黑釉建盏成为最上佳品,也与当时斗茶风气紧密关联,白茶黑盏对比分明,斗茶时一目了然。当然这只是浅层次的一种说法,就建盏本身所具的特质,其实更符合当时社会所崇尚的禅意美学。

建盏的禅意美学

禅的最高境界即朴素自然、清寂空灵、无分无别、无取无舍,犹如倒空了的杯子,虽无一物,却又一物不包,表面看似无,里面却又含藏万千,所谓大言稀声,大象无形,在朴素中见真谛,于平常中见功夫。

建盏的禅意美学

建盏造型朴素自然,沉稳厚重,看上去十分普通,与那些色彩华丽、造型精巧的茶器比起来,犹如山中老翁与城里佳丽,有着几分土气,乍看绝不会马上入眼。但当你阅尽无数风光、看过无数繁华后,会发现建盏可贵之处就在于它的朴素、自然,没有过多修饰,完全是一副禅者本色,像那历经尘世浮华的隐士,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一派自在安详之态。

建盏的禅意美学

建盏的禅意美学

建盏以黑釉为衣,黑色亦称玄色,表面漆黑似无一物,但它不是真正的无,那深邃莫测的空间,蕴藏着润生万物的基质。它可以变幻出曜斑、鹧鸪斑、兔毫纹、褐斑等不同层次,形形色色的斑纹,又可以轻易地将它们吞噬掉。越深层次的斑纹,变化越剧烈,形与色越收敛越隐,而蕴藏的活力越遒劲,越趋近“无一物中无尽藏”的境界。隐,是建盏美的秘密,也是中国人的审美。

建盏的禅意美学

隐而后藏,也许是建盏最耐人寻味的地方,建盏的美在于他的朴素含蓄,更在于蕴藏的窑变斑纹,这些神秘莫测的斑纹并非人工可以完全控制,多是自然的鬼斧神工。当然,烧窑者对土与火的把握也起着关键的作用。烧制建盏的过程,看似简单,却又有着相互矛盾的成分,如何讲这些矛盾统一融合在一起,是需要经验和功力的。

因为同样的原料,在不同的窑炉,置于不同的窑位,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气候,烧制的建盏花纹类型、纹样釉色会全然不同。随着春夏秋冬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就像茶叶一样,不同季节有着不同的甘苦,有时是气候的原因,有时是晴雨的原因。这些大多数人几乎熟视无睹的自然界变幻,在看似朴素无华的黑碗上都能敏感的捕捉到,然后变成自己的生命特质,发出像春夏秋冬季节一样的自然律动。

建盏的美藏在深处,老子说“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黑夜,万籁俱寂处,万物寡言,唯有星辰闪耀。

犹如建盏,看似黑无一物,却有隐秘闪耀的点点星斑,于浩瀚无穷的宇宙中周行运转,令人产生无穷联想以及对宇宙自然的极大敬畏。

一粒沙中有一世界,一朵花中有一如来。

管中窥豹、小中见大,这也正是佛法的华严境界。

所以透过一个小小的茶盏,使我们感受到美的无所不在,以及美的最高境界,就是从极致归于平常、从浮华归于平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