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关系一直恶化下去会怎样?

今天刚收到工作以来第一份起诉。

这是一个前年年底住到我们科的病人。

病人的基础情况我说下:

男性,81岁,股骨颈骨折,脑梗后遗症双下肢不全瘫(双下肢屈曲内收,肌张力亢进),语言表达障碍,极度消瘦(1米78高,100斤左右),高血压,糖尿病,老年痴呆(能部分听懂,但是不稳定),脊柱后凸畸形。入院时已经卧床2个月,低钠(122),低钾,低蛋白(27),贫血(95)。从别科转来,来时即感知手术极高危,禁忌,各种风险甚至死亡风险极高,建议保守治疗。经过一周左右的调理,补电解质,调内环境,营养支持。患者精神状态好转,血液指标回升近正常。

家属强烈要求手术,多次沟通后仍要求手术,说如果长期卧床没法护理,我们说就算手术90%也是卧床,最多做轮椅。在家属要求下,经院高风险备案,沟通办录像谈话签证(各种风险详细交待,谈到死亡。),家属仍坚持要手术治疗。

后给予股骨头置换。 术后近两周时出现发热,髋关节脱位(下肢肌张力异常,特殊体位),考虑关节脱位合并假体周围感染,于是再次备案,谈话,交待风险,做了二次手术感染清理,复位。术后又是各种调内环境,调电解质,胃管营养支持。术后给做了个支具防止脱位姿势,待软组织愈合,也交代了压疮问题。 术后6个礼拜在脊柱后凸畸形处有个压疮(这里有定制的腰髋下肢联合支具,虽然交待了家属但是观察困难),压疮面积4*10cm,床边清创后发现深到骨头。 当时烧伤科会诊医生都私下说没戏了,这种基础情况,这个压疮好不了的,慢慢就耗死了。

因为是自己的病人,并且曾经换好过好多个烂腿,我不想放弃,每天了1-2次换药,每次换药认真清理腐肉,新鲜化创面,各种调内环境,食疗营养支持(仅用了一次白蛋白,其他全靠经验性食疗),换了长达两个月,终于清创缝合后创口愈合拆线,赶在年二十九,出院回家过年。

不学医的可能不清楚其中意味着什么,说实话,能把这样一个患者弄好,尤其在经历了假体周围感染,大压疮,内环境紊乱等众多并发症后让患者安全出院,我自己都佩服我自己的工作态度和职业精神。

患者出院后家属也是非常感激,还要邀请我去他们老家玩。

四个月后患者再次因为脑梗住到我们医院时还托我给其他医生打招呼,我还去看他,老爷子比开刀时胖了二三十斤,面色红润,精神很好。

结果,我没想到,出院一年整后,居然收到了一纸诉状,要求鉴定治疗过程中存在的医疗过失并要求赔偿。

谈不上气愤,唯有彻骨的心寒。

在整理申诉材料的时候,想起了上学时好多个老师在学期第一课就强调,要把每一个患者当成明天就会把你告上法庭的原告来防范。我一直不以为然,认为这种对待医患关系的态度有点过了。没想到,讽刺的是,今天也成了被告。

如果医患之间的关系,变成了互相防范,每一次考虑治疗决策时都掺杂进太多关于万一怎么怎么样他会不会告我的杂念,将是中国医疗界的悲哀,也是每一个医生和患者的悲哀,患者没有信任,医者不敢担当。

读者中应该不乏医务人员,试问,现在面对一个不是熟人的感冒你还敢不敢不给他查血什么的而是直接拍板说你这就是普通感冒,回家多喝水好好休息就行了?试问,现在有多少开在病人身上的检查实际上是在给我们自己留下证据,为这个畸形的医患关系买单?

当信任变成猜疑,担当变成防范,医生和患者注定都是输家。

是否直到有一天,

感冒的病人常规要查心电图,胸片血常规生化排除各种万分之一的可能的和感冒相似的疾病;

儿科因为没有医学生愿意干而导致看个儿科急诊要排队等十几个小时甚至一天才能看上病;

急诊科的医生全部配备头盔,盾牌出诊;

老年人身体情况不好的,摔骨折的没医院愿意收治,因为风险太高,都在家等死;

才能反思?才能变革?才有希望?

烧伤超人阿宝前几天的文章题目是:今天你不尊重儿科医生,明天中国将没有儿科医生能给你的孩子看病!

没毛病,在理。

申诉材料整理了5页纸,也跟着重温了下去年年底那几个月的点点滴滴,不敢说每一个细节都能做的滴水不漏,但是无愧于心。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很多人知道这半句,其实后面还有半句,

“初心易得,始终难守”

下一次,如此一位老年人躺在我面前,我该怎么选择?

“不辱使命,不忘初心。”

也以此请各位同行和未来的同行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