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园,做教育,有一套

近几年,受比尔盖茨、扎克伯格、巴菲特、李嘉诚等顶级企业家的影响,内地企业家们也开始频繁进入慈善公益事业。不同的企业定位,在具体的慈善类型上目的上也有所不同。不同性格不同经历的企业家,在慈善之路上也有着自己独特的处事之道。

比尔盖茨曾经说过,如果可以让我带走微软的研究团队,我可以重新创造另一个微软。

人才对于企业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近日,清华大学官方微信对外公布了一项捐赠。这项捐助资金高达22亿元,来自广东省国强公益基金会,即头部房企碧桂园集团。据公开消息,捐助包括:广东省国强公益基金会未来10年内将向清华大学捐资22亿元人民币,用于支持清华大学的基础前沿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高端人才引进,助力清华发展。在杨国强的眼里,高端人才更是难能可贵,所以他选择中国最高学府作为捐赠对象。

碧桂园,做教育,有一套

碧桂园与清华不得不说的故事

碧桂园广揽天下博士,而碧桂园的第一位博士就来自清华,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的博士程光煜,到了碧桂园的第一个岗位就是担任杨国强的助手,如今他已成为碧桂园常务副总裁。目前碧桂园已吸纳全球顶尖高校博士人才超1100人。

碧桂园对高端人才的重视最早要从2013年说起,当时碧桂园业务扩展,高端管理层人才供应严重吃紧,在此背景下,碧桂园实施了一项名为"未来领袖"计划,专门瞄准哈佛、麻省理工、剑桥、清华大学等高等学府里的硕士、博士。据了解,当时为了在全球招揽贤才能人,碧桂园还喊出"我想要的未来,是攻城略地,亲自建起一座城。"

碧桂园,做教育,有一套

今年8月,碧桂园集团副总裁彭志斌对外透露"未来领袖"计划实施5年来的成绩时谈道,碧桂园与清华的缘分,一直延续下来。2013年,碧桂园捐赠设立"清华校友艺术教育基金";2016年,在清华大学105周年校庆之际,碧桂园又向清华大学捐赠8500万元,成立"清华大学—碧桂园教育基金",用于开展科技创新、科研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和教育扶贫等工作。2017年,碧桂园再次捐资支持清华大学"国强楼"建设。

碧桂园的机器人战略

当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杨国强在"教育"领域的涉足也变得更广,也更有深度了。

在碧桂园的业务板块里,科技已经成为一块重要阵地。2016年,在房企转型、多元化发展的背景下,碧桂园亮出"科技小镇",以产城模式,五年内拟在全国布局100个项目。其中,碧桂园首个科技小镇—潼湖科技小镇一期项目已于今年9月28日正式开园。

随着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的产业化商业化应用取得显著成效,支持人工智能技术和产业化的发展几乎成为所有有能力的国家重点扶持的技术和产业。在国家大力发展人工智能技术产业背景下,碧桂园也在努力探索,发起机器人战略。

今年10月中旬,碧桂园集团旗下全资子公司碧桂园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就与香港科技大学签署捐赠协议,公司将向港科大捐赠两亿港元,支持港科大深化人才培育及研究创新工作,并将重点用于机器人、人工智能、智慧城市及大数据等相关范畴。

当时杨国强表示:"我们期望与来自全世界的高校和科研机构携手,打造世界一流的机器人研发基地,为国家智能制造做出我们的贡献。"

碧桂园,做教育,有一套

可见,杨过强虽然只有高中文化,但他对高等教育的重视却颇为深刻。

匿名十年教育扶贫

1991年,房地产泡沫破灭,杨国强在顺德碧江及桂山交界的项目遭遇滑铁卢,4000套房源仅卖出去3户,差点变成烂尾楼。而后,杨国强改变思路先完善周边配套,修建学校吸引客源,事实证明,这一方案让碧桂园一炮走红。显然,教育在杨国强的心里占据着重要地位。

在国务院扶贫办官网,记者看到了一篇专门讲述杨国强扶贫的文章,该文提到杨国强匿名助学的往事。1997 年初,杨国强事业小有所成。一天,他走进广州《羊城晚报》社,称愿意捐资设立一个"大学生助学基金",并当场拿出 100 万元的支票,委托报社负责发放这笔助学金。 他提出两个要求,一是不能让任何人知道是他捐助的,二是要与被资助者签下一份《道义契约》。此后,每年都有 100 万元准时汇入这个叫仲明大学生助学金的账户里(2006 年开始增加到 200 万)。仲明,是他一生敬爱的母亲的名字。直到 2007年,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以"感动更多人投身慈善"为由说服了杨国强,最终揭晓了这个秘密。人们才知道,10 年来资助了广东 19 所高校近 4000 名贫困大学生的人是顺德企业家杨国强。而其创设的《道义契约》模式,至今在慈善领域也备受推崇。

不论是捐款清华等高校,致力于推动企业乃至国家未来科技智能的发展,还是低调匿名十年教育扶贫为教育强国贡献力量,作为头部房企的领头人,将财富回归于社会,造福社会令人称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