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兒一女,但只有一個雞腿,該怎麼分?家長的回答有意思

“如果您有一兒一女,但家裡只有一個雞腿,應該怎麼分?”

您看到這個問題,腦中反應出來的第一個答案是什麼?請記住它。在閱讀本文的過程中您會用得到。

如果有一兒一女,但只有一個雞腿,該怎麼分?家長的回答有意思

我看到了超過1000個回答,大致可以分為以下4類:

1. 首先要反省一下自己,連個雞腿都只買得起一個,為啥還要二胎?

這麼回答的家長是典型的“反思型家長”。在平時的育兒過程中,孩子出了問題,他們會傾向於先從自身找原因。

比如,孩子考試成績排名下滑了,他們內心的聲音是:我最近在輔導孩子作業上投入的時間太少了;孩子感冒了,他們很後悔自己昨晚出門沒給孩子多帶一件外套;孩子比同齡人個子矮,他們也覺得,沒辦法,誰讓我和他爸爸個子都不高呢。

“育兒先育己”是很多這類家長的座右銘。他們相信,自己是孩子的起跑線;只有父母不斷努力,才能給孩子足夠好的生活。所以,他們會不斷努力,不斷奮鬥。

需要提醒的是,有時候給自己的壓力太大,反倒容易束縛自我。相反,當父母能夠自我接納,自我解壓時,不管是父母自己,還是孩子,都會感覺情緒更放鬆,進步也更像是附屬品。

如果有一兒一女,但只有一個雞腿,該怎麼分?家長的回答有意思

2. 手心手背都是肉,不管是兩個還是多個孩子,父母都應該儘量做到一碗水端平,讓孩子感受到平等的愛。

持有這種觀點的家長很多。他們的育兒思維模式是追求公平。在既定的問題框架下,會盡量去尋找妥當的解決方案。在只有一個雞腿的情況下,他們為了達到公平,想出了最多的方案。

如果是家長來分:把雞腿切肉,炒盤宮保雞丁,剩下的雞腿骨還可以煲個湯;把雞腿從中間等分為二,兒女各一半;把雞腿撕成肉條,放到盤中一起吃;
如果是孩子來分:男孩分雞腿的話,就女孩先挑;女孩分雞腿的話,就男孩先挑。

看看,這是中國最多父母的寫照,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的最好體現。這類父母需要注意的是,在育兒問題上,最好留有一定的靈活性;在孩子面前,不要總是充當權威,而要允許孩子有自己的想法,給予他們一定的自主度。

如果有一兒一女,但只有一個雞腿,該怎麼分?家長的回答有意思

3. 雖說手心手背都是肉,可二者肉的厚度畢竟不同。用力去掐,手心和手背感受到的痛感也不一樣。所以,天平偏一點在所難免,只要偏的不嚴重,相信孩子們還是可以理解的。

不少持這種觀念的人認為,有所偏愛可以瞭解,讓大一點的孩子讓著點小的也情有可原。他們育兒有自己的信念,不強求,順其自然,也能自圓其說。通俗一點說,就是“傳統型父母”,心大一點。

這樣的育兒方式,相信很多80後一定不陌生。現在,不少80後也成為了父母,他們沿襲這種思維,至少自身壓力不大,不糾結。不過,他們也在調整,比如,他們認為,分雞腿時如果偏向了這一個,那麼,分玩具時就會多補償一些。您同意這樣的做法嗎?

如果有一兒一女,但只有一個雞腿,該怎麼分?家長的回答有意思

4. 其實雞腿是小事,家裡的財產怎麼分配才是關鍵。

這也是一類觀點。這種父母的思維具有延展性,從雞腿他們能聯想到財產分配,也並非絕無道理。在日常育兒中,他們所思所想也比較多,顧慮也長遠。不過,孩子會慢慢長大,早晚會有屬於自己的道路的。或許,兒女們有出息,更不需要父母的財產呢?

希望這類父母在著眼將來時也不妨學著關注當下,關注日常,享受當下的快樂;在教育孩子時,也最好就事論事,這樣,大人孩子都更輕鬆些。

如果有一兒一女,但只有一個雞腿,該怎麼分?家長的回答有意思

還記得您自己看到問題後的第一反應嗎?不知道您是屬於哪一種父母呢?

其實,不論哪一種育兒思維,都沒有絕對的好與壞。以愛和尊重為原則,同時,保持彈性,保有活力,讓自己和孩子都更輕鬆,是我們努力的方向。您說呢?

我是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育有一兒一女,用真實的養育經驗和走心的育兒思考,助力您輕鬆育兒。 感謝您閱讀此文。請轉發出去,幫助更多的寶爸寶媽吧。
也歡迎您關注我,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