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扁食

扁食

在老家,水餃被叫做扁食,所以老家的長輩們表示謙虛的時候總會說:誰家過年不吃頓扁食啊。

其實,過年時吃扁食,成了兒時持續的期盼;兒時吃過的扁食,成為最難忘記的味道。

那時還把寒假叫做年假。離開了學校,年的味道就重了。此時做作業不是首選,我們的快樂是在村莊的巷子裡或者村外的田野裡盡情地玩耍,一玩就是一天,連中午飯都忘了吃。玩耍的時候,大多數都帶著鞭炮,鞭炮的響聲伴著我們歡樂的笑聲盪漾在空寂的田野上,感染了時光。該回家的時候,是不用看時間的,提醒我們的,是村裡房子的屋頂上飄起嫋嫋的炊煙,空氣中瀰漫著飯熟了的味道,我們就三三兩兩的回去了,身後有夕陽的餘暉,還有那跟著跑了一天的小狗。

田野上、巷子裡見不到我們的身影,是除夕那天,我們被統一要求留在家裡,為父母包扁食打下手。廚房裡鑽出來的,首先是蔥姜辛辣的味道。蔥姜是包扁食必不可少的佐料,有時候我們也被要求幫助剁一點,但很快就被燻得眼裡有淚、鼻涕直流,大人們忍俊不禁,會把孩子們攆出來,家裡的小院子,劃出我們的四角天空。隨後會傳出來父母剁肉餡的聲音,他們一直是用雙刀剁的,咔咔咔咔的聲音,一直留在我的腦海裡。父母的滿頭青絲,也在這咔咔咔咔的綿綿裡,悄悄變成了鬢鬢白髮;筆直的腰桿,也不再挺拔。

薑末蔥末剁好,肉餡剁好,這時面也發好了。包扁食的工作開始,一般都是父親擀皮,祖母和母親包。我們是幫不上什麼忙的,一個是坐不住,一個是懶得學,家裡的大人也會把我們攆出去。包扁食的肉餡是生的,從不炒鍋,而且有時候還要加一點香油,為的是扁食煮熟後更加香氣四溢。我那時總想,大人們嘴裡“吃香的、喝辣的”美好祈盼,不就是喝著白酒吃扁食嗎?因為肉餡是生的,所以對面皮有很高的要求,必須足夠結實,同時不能太厚,捏的要緊湊,最好還帶有各樣的花紋。包好的扁食放在用高粱秸稈做成的鍋篦子上,一夜的光陰,會留下均勻的壓痕。當然,包完肉餡的,父母最後會包上幾個糖的或者加硬幣的,並說第二天早晨吃到的會有一年的好運氣;而特殊扁食的個數,與家裡孩子的人數一樣。

因為守歲的習俗,我們小孩子在除夕夜裡不大睡覺,要麼在自己的院子裡放鞭炮,要麼在屋子裡纏著大人們講故事;百無聊賴的時候,就用做寒假作業來打發那難熬的時光。凌晨,忽然從不遠處傳來此起彼伏的鞭炮聲,臨近的人家也開始噼裡啪啦,昏昏欲睡的我們知道新年來了,馬上就有了精神,而大人們也開始起床做飯。

大年初一的扁食要趁早吃。所以凌晨的時候,最忙碌的是大人們。點火,燒水,等水開。扁食下鍋時,為了祈得新年的開門紅,要放上一掛鞭炮。開鍋後要打三次涼水,等再次沸騰時,胖乎乎的它們一個個從鍋裡浮出來,美食就可以出鍋了。出鍋後要先盛出來幾碗供奉給祖先和各路神仙,然後一家人坐在一起吃。大人們是細嚼慢嚥,小孩子是狼吞虎嚥;大人是在品味一家人在一起的溫馨,而小孩子則是盼望著吃完飯抓緊出去拜年,好掙上幾分壓歲錢。當然,那特殊餡的扁食,肯定會被小孩子吃到,從而讓我們小小的虛榮心得到滿足,新的一年裡,自己是全家最有福的人啊!這樣的好運氣,一直延綿到我們長大成人。等自己結婚生子後,回家過年,這樣的福分又轉移到自己孩子身上。

因為同宗同族,拜年是同輩的大哥們帶頭去的,大家相互招呼著聚在一起,成群結隊的挨家必到。見到長輩們或者鞠躬,或者磕頭,統一的問候是:XX,您老人家過年起的早不?大人們臉上樂開了花,一邊往前面帶隊的大哥哥們兜裡塞早已準備好的瓜子、糖塊或者香菸,一邊給我們後邊的小不點發壓歲錢,統一的五分錢,邊發錢邊回答:乖乖來,起的早,你們幾個過年吃了幾碗扁食?年齡大的還能寒暄幾句,年齡小的我們,一旦五分錢到手,馬上起了趕緊去下一家的念頭,隨口答道:吃了五碗......在長輩們的鬨堂大笑聲中,繼續去另外的長輩家拜年。

大年初一早晨吃完扁食,初二、初三、初五、初六早晨還要繼續吃,一直吃到正月十五,吃的我們再也不把扁食當成最好吃的食物,吃到我們又開始上學,吃到大人們又開始繼續的奔波忙碌。在他們的忙碌中,我們從小學、中學到大學,到去外地工作,娶妻生子,成家立業。離開老家的日子,習慣了周圍的人們把扁食叫做水餃,自己也學會了這樣的稱呼。逢年過節或者閒暇時,挈婦將雛回老家,母親總會問一句:包扁食吃吧?聽到這樣的詢問,心裡暖暖的。

就這樣,歲月依舊流逝,波瀾不驚的日子繼續著,過年的時候回家吃扁食繼續著,除夕那天父母剁扁食餡的咔咔咔咔聲仍然繼續著。變化了的是,祖父母已過世多年,父母已白髮蒼蒼,自己也鬢生白髮,而下一輩正在茁壯成長。變化了的是,衰老的父母、年少時貪吃的自己已不喜歡吃肉餡的水餃了,孩子們對聽父母講我們小時候淘氣的故事的關注勝過了吃扁食本身,我和弟弟的孩子們用五分錢也打發不了了;變化了的是,父母的青春在我還沒有太在意的時候就悄悄不見了,自己的孩提時代也不知不覺的消逝了,家裡的院子也早被拆遷了,當年一塊去拜年的大哥哥們也成了長輩,習慣了在家裡等著孩子們來拜年......那嫋嫋的炊煙和淡淡的鄉愁,也只能永遠珍藏在記憶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