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净值个人LP进化史:他们逐渐把私募股权投资视为“主流”资产

高净值个人LP进化史:他们逐渐把私募股权投资视为“主流”资产

正当大小基金为募资焦头烂额之际,一些财富管理机构的私募股权基金却显然相对从容,因为他们对接的是这个行业最原始的投资者——高净值个人LP(有限合伙人)。中国的私募股权诞生之时,高净值人群几乎撑起了这个行业的“半边天”。只是近些年,私募股权投资的出资人在结构上出现了很大的变化,这批财富人群逐渐“退居二线”,但依然扮演着重要角色,尤其是在金融全面去杠杆的当下,这群可自由支配财富的“富豪们”还让一些金融机构尝到了不一样的甜头……

财富管理不受募资难影响

“我们的募资还好,不太受资管新规的影响,我们的资金来源主要是高净值人群。”深圳一财富管理机构负责人说,公司还有一些头部项目的基金份额,吸引了不少家族财富的资金。

事实上,这并不是个案。直接面向高净值人群的财富管理机构和一些私募股权基金,面对如今的募资环境都没未感受到募资的压力。据了解,现在越来越多的财富管理机构设立自己的私募股权母基金,且他们的出资人均以高净值人群为主,其比例可达80%以上。

此外,也有一些投资机构设立了自己的财富管理部门,也向高净值人群开展募资,还有一些在今年紧锣密鼓地着手这个板块,当然,这些机构的财富管理资金也有部分投向于二级市场,不完全用作股权投资。

“现在募资难,反倒个人LP的资金不受影响,一些机构也不得不选择。”深圳一位私募股权投资人士说,现在一些大基金已经在逐渐减少个人LP的比例,但是在各大金融机构关紧“水龙头”的情况下,选择优质的个人LP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但即便如此,他们也倾向于选择上市公司的老板。

高净值人群愈发接受私募股权基金

中国的高净值群体究竟有多大?而这群人当中投向股权投资的又有多少?

诺亚财富与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中国金融研究中心联合发布的《2018中国高净值财富白皮书》显示,中国高净值人群数量增长迅猛,已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高净值家庭数量第二多的国家和地区。而据麦肯锡预计,到2021年,中国可投资资产超过1亿元人民币的超高净值客户将超过13.4万人。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白皮书》显示,中国的高净值人群结构也出现了变化,原来中国的高净值人群主要来自贸易、制造等传统行业,并且年龄越大、传统行业占比越大。而渐渐的,越来越多的高净值人群来自新兴行业,并且有年轻化趋势。报告指出,过去几年,高净值人群中来自新兴行业的占比持续上升至接近四成,未来这一趋势将继续。

“原来的高净值人群可能依靠时代和人口的红利积累财富,但到了当今时代,他们当中不少人也意识到传统行业和过去的红利已逐渐式微,需要转型才能使自己的财富增值保值;而来自新兴行业的高净值人群则由于自身的专业知识和能够把握时代的方向,他们财富的积累和增长会更快。”某私募基金管理机构CEO分析。

他认为,在现在房地产周期的顶部以至,二级市场的变现也不尽人意之时,愿意投向一级市场的个人投资者会越来越多。上述《白皮书》也显示,90%以上的高净值人群都配置了主要投资新经济的私募股权基金,私募股权正在从“另类“资产变为”主流“资产。同时,调研也显示,未来计划增配私募股权基金的高净值人群远多于计划减配的。

个人LP在私募股权中的占比不大

事实上,个人投资者是中国私募股权最“古老”的出资人,在很长一段时间,个人LP在股权投资资金中的占比一直比较高。但是,近些年中国股权投资的出资人结构却发生了变化。

而从个人LP在LP整体中的占比来看,截至2014年底,中国股权投资市场上富有家族及个人在LP数量中占比为54.4%,但到了2016年中,该比例降低至49.4%,而到2017年底,该比例进一步降低至40.7%。

从数据上看,个人LP群体似乎在下降,但实际上是,随着越来越庞大的政府引导基金和金融机构资金的入驻,个人资金在其中的占比显得越来越小。“其实从最开始到现在散户参与的额度相对来说是增长的,只是增长的速度比较慢。”某私募基金管理机构合伙人说。

但不可否认的是,比起固定收益类和房地产、黄金类等产品,国内的高净值个人通过理财机构投入私募股权市场的财富金额并不算多。该合伙人也表示:“就算有一定投资经验的超高净值客户,有着丰富的资本市场经验,但私募股权的资金配置在他们的总资产中占比也是较低的。”

不建议个人投资者直投项目

一个愈发明显的现象是,如今越来越多高净值LP开始倾向于自己投项目,或者找具体的项目基金来投。

“个人LP更喜欢单项目基金,因为简单明了,看得清楚。”深圳一财富管理机构相关人士说,但这种方式有个弊端是,没法通过组合来降低投资风险,容易产生本金的损失,因此,如果选择这种方式,投资的金额一般都比较小。

在某私募基金管理机构CEO看来,高净值人群也不是所有都懂得投资之道,“大部分的认知水平都是比较弱的,跟二级市场的散户一样追涨杀跌。只有百分之二三十是比较聪明的,愿意跟着专业的机构去学习琢磨,这类人赚钱翻倍的概率更大。”

他认为,不专业的散户会丢失很多机会,因为个人能力有限不可能各行各业都懂,没有资金实力的更不应该去做这种尝试。“对于没有太多投资知识和经验的人来说,不适宜脱离自己的能力范围去投资,要相信专业的投资机构。”

他认为,散户机构化必定是未来的趋势,投资领域分工也会越来越专业,也会有越来越多高净值人群会开始接受权益类的投资产品。“但是,这股资金结构的转变可能需要5-10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