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背後的非遺文化-山梆子戲

老山背後的非遺文化-山梆子戲

老山背後的非遺文化-山梆子戲

寶水村,位於素有北京的“小西藏”之稱的蒲窪鄉境內,是該鄉的一個行政村,距北京市區120公里。現有人口454戶795人,居住在海拔為1094米以上的高山區。2005年和2008年,北京市批准為市級民俗旅遊村和新農村建設重點村,2016年被住建部列入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2018年入選北京市首批市級傳統村落名錄。

老山背後的非遺文化-山梆子戲

老山背後的非遺文化-山梆子戲

這裡流傳著一種以古裝戲為主的地方劇種老調梆子,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這種源自民間藝人的地方戲曾經給久居深山的農民群眾以巨大的精神享受。但是,由於種種原因,近30年來,原來熱衷於唱戲的演員已經所剩無幾。為活躍農村業餘文化生活,弘揚山鄉傳統曲目,傳承好非物質文化遺產,滿足群眾不斷增長的精神需求,更是使這一傳統劇目不致失傳,在鄉黨委、政府的支持下,蒲窪鄉成立了“綠谷藝術團”。作為市級民俗旅遊專業村的寶水村首先響應號召恢復了以老調梆子(山梆子)為主的古裝戲,成立了“綠谷藝術團”分團--寶水山梆子劇團,投資近萬元新添置了化妝品、道具、戲服等2000餘件套。演員們全部利用業餘時間進行排練,挖掘整理演出《大登殿》、《遇皇后》等優秀傳統劇目,還自編了《王小兒趕腳》、《釘大缸》、《摔盆記》等曲目。

老山背後的非遺文化-山梆子戲

目前,每逢“五一”、“十一”、元旦、春節等重要節日,都要為當地村民演出,同時還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被邀請到其他鄉鎮展演,以山梆子戲為主的非物質文化的傳承,彰顯了深山區的文化底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