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在密州(山東諸城)時,生活似乎過得不錯

對於蘇軾的印象,是他的才華橫溢,少年得志。是他的備受排擠,淪為階下囚之後的淡定從容。在我們的觀念裡,蘇軾似乎離開京城後便過起了鄉野村夫的生活,生活質量似乎並不高,其實蘇軾在密州的時候生活還不錯,而他與山東諸城的淵源,得從他為父親蘇洵守孝回京說起。

蘇軾在密州(山東諸城)時,生活似乎過得不錯

治平二年(1065年),蘇洵病逝,蘇軾、蘇轍兄弟扶柩還鄉,守孝三年。三年之後,蘇軾還朝。此時,震動朝野的王安石變法開始。蘇軾的許多師友,包括當初賞識他的歐陽修在內,因反對新法與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見不合,被迫離京。朝野舊雨凋零,蘇軾眼中所見,已不是他二十歲時所見的“平和世界”。

熙寧四年(1071年),蘇軾上書談論新法的弊病。王安石頗感憤怒,於是讓御史謝景在神宗面前陳說蘇軾的過失。蘇軾於是請求出京任職,被授為杭州通判。熙寧七年(1074年)秋,蘇軾調往密州(山東諸城)任知州。

蘇軾在密州(山東諸城)時,生活似乎過得不錯

蘇軾雖然只在密州待了兩年,時間雖然短暫,卻是頗為重要的兩年。首先,其創作生涯在知密州期間達到了一個高峰,不僅數量眾多,先後創作並得以留世的詩詞曲賦共計209篇;而且質量上乘,其中就包括膾炙人口的密州三曲:《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江城子·密州出獵》和《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而為什麼說他的生活過得不錯呢?從《江城子·密州出獵》中便可窺得一二。

蘇軾在密州(山東諸城)時,生活似乎過得不錯

江城子·密州出獵

【作者】蘇軾 【朝代】宋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譯文

我姑且抒發一下少年人的狂傲之氣,左手牽著黃狗,右手託著蒼鷹。隨從的將士們頭戴華美豔麗的帽子,身穿貂皮做的衣服,率領隨從千騎席捲平展的山岡。為報答全城的百姓都來追隨我,我一定要親自殺一頭老虎,像孫權一樣給大家看看。喝酒喝到正高興時,我的胸懷更加開闊。即使頭髮微白,又有什麼關係呢!帶著傳達聖旨的符節到雲中,什麼時候派遣人拿著符節去邊地雲中,像漢文帝派遣馮唐?那時我定當拉開弓箭,使之呈現滿月的形狀,瞄準西北,把代表西夏的天狼星射下來。

雖然此詞表達了強國抗敵的政治主張,抒寫了渴望報效朝廷的壯志豪情。但是從“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崗”中不難看出蘇軾的穿著很奢華和遊獵的場面很大很壯觀,雖然沒有在京城做官時的得意,卻也是過得比較舒心。

蘇軾在密州(山東諸城)時,生活似乎過得不錯

蘇軾在地方任職時革新除弊,因法便民,頗有政績。熙寧十年(1077年)四月至元豐二年(1079年)三月,在徐州任知州。元豐二年(1079年)四月調為湖州知州。而此時,蘇軾人生最大的挫折“烏臺詩案”正緩緩拉開序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