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失鹿,天下共逐之

逐鹿中原是一個漢語成語,意思是 逐:追趕;鹿:指所要圍捕的對象;中原:本來指我國黃河中下游一帶,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現泛指整個中國。常比喻帝位、政權。指群雄並起,爭奪天下。

大秦失鹿,天下共逐之

原文出處

《史記·淮陰侯列傳》節選

高祖已從豨軍來,至,見信死,且喜且憐之,問:“信死亦何言?”呂后曰:“信言恨不用蒯通計。”高祖曰:“是齊辯士也。”乃詔齊捕蒯通。蒯通至,上曰:“若教淮陰侯反乎?”對曰:“然,臣固教之。豎子不用臣之策,故令自夷於此。如彼豎子用臣之計,陛下安得而夷之乎!”上怒曰:“亨之。”通曰:“嗟乎,冤哉亨也!”上曰:“若教韓信反,何冤?”對曰:“秦之綱絕而維弛,山東大擾,異姓並起,英俊烏集。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於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蹠之狗吠堯,堯非不仁,狗固吠非其主。當是時,臣唯獨知韓信,非知陛下也。且天下銳精持鋒欲為陛下所為者甚眾,顧力不能耳。又可盡亨之邪?”高帝曰:“置之。”乃釋通之罪。

大秦失鹿,天下共逐之

1、

秦王嬴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兼併天下,號為始皇帝,統一貨幣、度量衡、車軌、文字等,置三十六郡。

二十八年,始皇東行郡縣,上鄒嶧山。立石,與魯諸儒生議,刻石頌秦德,議封禪望祭山川之事。乃遂上泰山。始皇還,過彭城,齋戒禱祠,欲出周鼎泗水。使千人沒水求之,弗得。劉邦遊覽咸陽,觀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當如此也!”

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3年,焚書坑儒。“始皇聞亡,乃大怒曰:“吾前收天下書不中用者盡去之。悉召文學方術士甚眾,欲以興太平,方士欲練以求奇藥。今聞韓眾去不報,徐市等費以鉅萬計,終不得藥,徒奸利相告日聞。盧生等吾尊賜之甚厚,今乃誹謗我,以重吾不德也。諸生在咸陽者,吾使人廉問,或為訞言以亂黔首。”於是使御史悉案問諸生,諸生傳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餘人,皆阬之咸陽,使天下知之,以懲後。”

秦始皇三十六年,有隕石掉落在東郡,上面寫著“始皇帝死而土地分”,秦始皇殺死了隕石附近的所有居民,並焚燬了那塊隕石。“三十六年,熒惑守心。有墜星下東郡,至地為石,黔首或刻其石曰“始皇帝死而地分”。始皇聞之,遣御史逐問,莫服,盡取石旁居人誅之,因燔銷其石。”

大秦失鹿,天下共逐之

秦始皇三十七年,東遊會稽,項羽見了車駕,說我可以取而代之。

“三十有七年,親巡天下,周覽遠方。遂登會稽,梁與籍俱觀。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

同年七月,始皇帝駕崩於沙丘平臺,從秦王到始皇帝,在位三十七年。“七月丙寅,始皇崩於沙丘平臺。丞相斯為上崩在外,恐諸公子及天下有變,乃秘之,不發喪。棺載轀涼車中,故幸宦者參乘,所至上食。百官奏事如故,宦者輒從轀涼車中可其奏事。”

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