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支援的敵軍未拆橋鎖卻促使紅軍一戰成名

瀘定鐵路大橋位於瀘定縣大渡河畔,是國家重要的文物保護單位。該橋建於清康熙四十四年,建於45年(1706年)。

盼支援的敵軍未拆橋鎖卻促使紅軍一戰成名

康熙玉筆以題字“瀘定橋”和橋頭的皇家紀念碑,長103米,寬3米。在橋樑兩側的橋臺上安裝了13根鐵鏈,9根用作下鏈,4根用作扶手兩側,共有12.164個鐵環互鎖,整個橋重40噸以上。

盼支援的敵軍未拆橋鎖卻促使紅軍一戰成名

瀘定橋現在已經成為一個著名的紅點,每天來訪的人都擠滿了人。當人們感受到橋樑的威嚴時,他們常常欽佩紅軍的英雄事蹟。

盼支援的敵軍未拆橋鎖卻促使紅軍一戰成名

但是,很多人會質疑這個問題。首先,很難理解:當時,國民軍想要摧毀紅軍,並形成圍攻。然後,在瀘定橋戰役期間,有時間擺脫了橋上的板子。並沒有選擇在橋上吹鐵繩,所以這不是完全規避紅軍過河的希望嗎?

盼支援的敵軍未拆橋鎖卻促使紅軍一戰成名

有一種謠言說敵人故意讓紅軍離開,說他們太自負了,不相信紅軍可以渡過自然危險。但這樣的說法只是胡說八道,對敵人的希望是讓自己絕望。

盼支援的敵軍未拆橋鎖卻促使紅軍一戰成名

戰場上有這種幼稚的想法無異於自殺,更何況敵人當時猛烈的炮火可一點都不像要放水的樣子。

盼支援的敵軍未拆橋鎖卻促使紅軍一戰成名

守衛瀘定橋的營長後來記得,他們收到了從頂部發出的命令並表示友軍會支持,所以不要讓鏈條爆炸並拆除木板。

盼支援的敵軍未拆橋鎖卻促使紅軍一戰成名

但我沒想到的是人民解放軍經歷了大雨並向前進了120公里。起初他們很友好,當槍聲響起時,每個人都感到驚訝。

警衛一時匆忙。這麼重要的一點是,他們應該受到嚴密保護,但敵軍覺得他們可以依靠自然危險而且可以輕鬆休息。

盼支援的敵軍未拆橋鎖卻促使紅軍一戰成名

當槍聲響起時,夢想破滅了。在恐慌中,有沒有人認為只要鐵鏈斷裂,紅軍就無法通過?絕望地,他們用手榴彈擊中。那時,他們所擁有的大部分手榴彈就像殺人一樣。爆炸發生後,他們發送了無數塊鐵來移動範圍內的敵人。由於黑暗,手榴彈不僅沒有打破鏈條,而且一些碎片甚至傷害到了敵軍。

盼支援的敵軍未拆橋鎖卻促使紅軍一戰成名

紅軍的敵人還沒有組織成一支生命力量,他們在空中發動了一次打擊,成功地攻擊了瀘定橋並完成了一項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