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7旬老人既当爷又当爹,孤岛上养鸡替去世儿子还债,儿媳改嫁


俗话说,人生有三大不幸:少年丧父、中年丧妻、老年丧子,而这三大不幸之一的老年丧子让河南洛阳嵩县旧县镇袁子沟村的张云献老人赶上了。2013年5月,张大爷年仅38岁的儿子因肝硬化去世,留下一个年幼的儿子,因治病花费巨大还欠下12万元外债,妻子随后又抛下孩子改嫁他乡,这个烂摊子让时年已经65岁的张大爷焦头烂额。

生性好强的张大爷不愿接受外界的捐助,更不愿把孩子送到孤儿院等福利机构,决定凭借自己的力气养活孙子,送他上学。但12万元的外债对于一个60多岁的老人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了。经过一番考虑,张大爷决定凭借村子的地理位置条件,通过散养鸡来挣钱还债。

村子边上有一个适合大规模养鸡的位置,那里一到下雨天就成了一座孤岛,但旱季可以通车。在亲朋好友的帮助下,张云献老人说干就干,就在那里建起了一个养鸡场。由于是一座孤岛,鸡就可以散养了,不用担心跑丢了。航拍张大爷的养鸡场,中间的简易房子就是张大爷一家子的生活区。


在这座孤岛上养鸡,最大的问题是不通电,夜晚一片漆黑。当地部门为了让因病致穷的张大爷一家子早日脱贫致富,由洛阳供电公司派员工帮助养鸡场架设了2000米长的专用线路,方便了养鸡和生活。图为架设电线时的场景,靠木船运输电线和杆子,十来个工人在忙碌。

通电了,养鸡场的草房子里也能看电视了,夜晚也不至于太孤单,张大爷老两口乐了。为了答谢供电所的工作人员,张大爷也拿出家里最值钱的土蜂蜜招待他们,工人们也感觉到张大爷的热情好客。

最重要的照明设备有了,这个孤岛上的养鸡场才终于成型了。为了照看养鸡场,张大爷吃住都在孤岛上,简易房子四周还种了蔬菜,要买生活用品就得划船到对岸的超市。这所房子有两间,一间用作厨房,另一间是爷孙三人的卧室,主要怕刮大风下大雨。

张大爷有门手艺,会织网捕鱼,在儿子逝世前,他在村里的水库里捕小鱼,拿到集市上去卖,一年有两三千元的净收入,但大规模养鸡对他来说,还是需要不断摸索经验。刚开始,张大爷买了100只鸡试养,后增加到700只,再后来发展到2000只,也养了几只鹅。

虽然养鸡没有出门打工累,但操心的事还是不少。散养鸡不吃饲料,不过还需要每天喂几次粮食,这也是一笔不小的投资。好在散养鸡可以当本地鸡出售,价钱比肉鸡高,并且容易卖出去。有个亲戚以前也开过养鸡场,鸡蛋都很容易卖,就是捡鸡蛋时很累。


孤岛上养鸡不怕有人偷,但鸡的天敌还有不少,除了黄鼠狼,还有蛇、猛禽,都会趁张大爷不注意来偷吃鸡。损失一只鸡,就要损失上百元钱了,让老大爷心疼不已。

张大爷的孙子小世豪在上幼儿园,上的是周班,为此老人家每周一早上要划船送小孩到河对岸,周五下午又划船接孙子回家,每个星期有5天不在家让老人家很想念。6岁后,孙子就要去10公里外的镇上上小学,接送孙子就更加艰难了。

好在孙子乖巧懂事,虽然没有父母宠爱,也不缺乏家庭的爱,爷爷奶奶又当爸爸妈妈,小孙子上学还得了奖,让老两口也感到一丝安慰。

为了省钱早点还完外债,张大爷一家子的饮食很简单,常吃蒸馍、蒜汁、凉菜,懂事的孙子也不挑食,跟爷爷奶奶在一起吃饭很开心。别人的童年有玩具、有蹦蹦车、有手机玩,小家伙却只能与鸡为伴,不过爷爷奶奶却当儿子一样照看。

今年,张大爷的两千只鸡卖了,毛收入不到4万元,除去养鸡的成本开支如粮食、电费等花了2.6万元,才挣了一万多元钱,还有几万元的外债。于是,张大爷想拓宽一点路子,除了继续养鸡,还利用河边的水利优势养点虾子,多挣一块是一块。

张大爷今年70岁了,既当爷爷又当爹,外加为了偿还儿子治病欠下的外债如此操劳,身体也衰老更快了。如果这位坚强的汉子能继续健健康康地活十年以上,小世豪也能长大成人了。#今日头条摄影大赛# #最有意思的乡村影像# #东方IC独家# // 声明:本文图片来源于“东方IC”,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公司、组织、个人未经东方IC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