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向獨角獸:韓都衣舍

獨角獸的黃昏

《創業時代》還在熱播,而相比於2016年之前,市場上卻已經很少有人再提“獨角獸”這一概念了。

知名硅谷投資人Aileen Lee 2013 年的一篇《歡迎來到獨角獸俱樂部》,讓“獨角獸”成為十億美元創業公司的代名詞。隨後,這個新詞彙經《華爾街日報》、《財富》在內的多家媒體轉載,最終在中國落地生根。

只不過相比硅谷更重視企業“從0到1”的發展,中國資本市場顯然更關注“從1到10”的急速增長。

於是,隨著兩次資本寒冬的到來,曾經爭先恐後為自己冠以“獨角獸”名號的互聯網企業家們,如今對這個概念卻唯恐避之不及:從前象徵著遠大前景的短暫創立時間,在當下已被投資人看作質疑其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標。

直到近日,一則關於電商行業的新聞,引起了市場的關注:某投資圈大佬在朋友圈轉發時直稱,“當原來的稀奇被證明為僅僅是新奇,當獨角獸漸漸退出褒義的範圍,是不是隻有這樣的‘反向獨角獸’,才能成為2019年結束前的贏家?”

他所提到的“反向獨角獸”,指的就是即將於近期雙十一到來之際,接受大考的互聯網知名品牌——韓都衣舍。根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他們即將於近期突破總銷量2億件的大關。在文章內,作者通過天貓提供的2017年女裝統計數據分析,如果要在國內線上渠道賣出這麼多件女裝,某日本快時尚品牌要用20年的時間,西班牙的一家快時尚品牌差不多要31年左右,對剛入駐天貓不久的另一家快時尚品牌而言則需要更久。韓都衣舍相關負責人表示,鉅額的銷量和他們多年來在線上已被驗證過的商業模式,以及全網積澱下的6000萬粉絲密不可分。

反向独角兽:韩都衣舍

韓都衣舍和反向獨角獸的興起

黃軒主演的《創業時代》,並不是第一個打入文化消費領域的娛樂作品。

2015年11月,北京衛視做了一檔《我是獨角獸》的真人秀,炮製著“98 年女孩創辦電商平臺,5 分鐘融資 1500 萬”之類的神奇故事。僅僅四個月後便宣告停播,滿打滿算剛剛撐過了一個冬天,而獨角獸們卻沒這麼幸運。比如,曾以“獨角獸”來宣傳自己強大的樂視體育。

同是2015年末,富達、普信、摩根斯士丹利等多家基金開始調低自己所投獨角獸公司的估值。美國前 15 家“獨角獸”中,有一半受到影響。

反向独角兽:韩都衣舍

著名硅谷投資人,Uber 的早期投資者 Bill Gurley總結了獨角獸公司問題的 5 個表現:

、現金消耗速度極高;

、大部分公司都離盈利很遠;

、競爭力主要靠資本驅動;

、無法在短期內給員工和投資者帶來回報;

、公司熱切地尋求下一輪融資。

有中國媒體轉載時評論到,“對照我國互聯網公司,你不難找到上面的每一點”。

於是,當兩年後,中國又一次進入股權投資的凜冬時,成立時間更久、並已具備相當盈利能力的“反向獨角獸”,就順理成章地成為了市場的寵兒。

以創立於2006年的韓都衣舍為例,根據相關數據,作為一家無傳統線下店的純互聯網品牌,去年僅雙11一天,就達到了5.16億的總銷售額。憑藉韓風快時尚的風格定位,以更符合亞洲女性體型的快時尚產品設計,曾連續5年位列全網綜合排名第一,至今在國際大牌的衝擊之下,依然長期盤踞於同類目下,年度及各大銷售節點的前5名。

反向独角兽:韩都衣舍

在股權投資市場越發收緊的大環境下,商業模式已被成功論證、成熟的管理體制和龐大而穩定的用戶基數,已成為像韓都衣舍一樣的反向獨角獸,在資本市場中最大的“賣點”。

明勢資本創始人黃明明就曾在採訪時表示,“現在是迴歸正常。”更加成熟的商業模式必將繼續受到追捧。在他看來,創業家都是冬天的孩子——優秀的企業家和真正偉大的企業,並不是拿資金和資本催生的,反而是寒冬中熬過來的。

反向獨角獸,也是獨角獸,因為他們的技術與數據

在天風證券的劉晨明團隊看來,過去中國的獨角獸企業無外乎三種類型:

第一類是互聯網與生活的融合,這類獨角獸特點是基於互聯網的生活性服務企業,幾乎可以涵蓋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如螞蟻金服、美團、餓了麼、滴滴、微信等等。

第二類是互聯網、人工智能等因素與製造業的融合,這類企業有一些已經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小米、魅族等利用中國在智能手機制造上的優勢,採取互聯網銷售模式快速成長,並積累了眾多的粉絲。

第三類是在人工智能、大數據、生物科技等核心技術領域具備競爭優勢的獨角獸,在所處領域已經具有非常強的競爭實力,但還不為社會大眾所熟知。

可以看出,技術與大數據的壁壘,是獨角獸能被稱之為獨角獸的重要推動力。

被稱為“反向獨角獸”的韓都衣舍們也在多年的商業模式探索中不斷更迭、進化自己在數據整合上的優勢。而源於更務實的盈利追求,他們相比於傳統的獨角獸企業,在新技術創新這一方面的探索會更關注快速回報。

“我們不只是一個服飾公司,而更像是一個數據公司”的說法,被公司創始人趙迎光近幾年反覆提及。

據悉,自2012年以來韓都衣舍就自主研發了一套以爆、旺、平、滯算法為驅動的C2B運營模型。它近乎完美地補足了前面提到的那兩個國外快時尚品牌在貨品策略上的補足,前者是低補貨,少降價,後者正相反。這都是由於決策層很難判斷市場對某件商品的需求量有多大。

而韓都衣舍的這套系統可以針對商品上架後的各項運營指標(單品銷售件數、毛利額、轉化率、消費者評價、購物車數量、剩餘庫存等),按照一定算法進行的商品動態排名分析。商品上架後只需3-5天,運營人員就可以迅速判斷,這個產品是否需要參加活動?應在店鋪中安排什麼樣的展示位置?是否要促銷?是否要調整價格?等等等等。它貫穿起了韓都衣舍的所有環節。

在這套系統的幫助下,韓都的季度售罄率通常都會高達95%以上,而服裝行業的平均售罄率僅有60%。“所以我們一直在提供的,就是當下這個市場年輕人最需要的商品。”韓都衣舍的負責人介紹說。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投資人也向我們表示,更卓越的盈利能力,更顯性的市場佔有率,更務實的技術革新,反向獨角獸們正在一步一個腳印地在曾經未被資本過多矚目的消費者市場中,走向寒冬的出口。

“觀點供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