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砸缸:一个官二代和富二代的故事,二人长大后青出于蓝

文|竹映月江

公元1025年,一群孩子在一起愉快地玩耍。突然,其中一个孩子不慎掉到了一个装满了水的大瓮中,幸好另一个名叫司马光的小孩立刻砸烂水缸,才救出了落水的同伴。

司马光砸缸:一个官二代和富二代的故事,二人长大后青出于蓝

司马光砸缸


这就是著名的“司马光砸缸”了,然而,这个故事似乎并没有讲完,比如那个被救出来的孩子是谁,他后来怎么样了呢?

01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司马光作为未来的北宋丞相,朋友圈的阵容当然很惊人,这首先体现在被他救了的小伙伴名字上,一般人还真读不清楚这个名字,因为这个落水孩子的名字是——上官尚光。

司马光砸缸:一个官二代和富二代的故事,二人长大后青出于蓝

司马光


这可不是普通人家的孩子啊,上官氏富甲一方,是光山县的名门望族。上官尚光绝对是个如假包换的富二代。不过,救了上官尚光的司马光也不简单,据《宋史》记载,当时司马光的父亲司马池是光山县令。因此“司马光砸缸”这事其实就是一个官二代跟一个富二代之间的故事,果然大佬都是扎堆的。

上官氏家族不但有钱,还有一颗感恩的心。他们听说了司马光救了上官尚光的事情后,当时就拿出好酒好肉热情的款待司马光,吃得司马光几乎只能扶墙出。

02

渐渐地,司马光和上官尚光都长大成人了。司马光刻苦读书,考取了功名,而上官尚光实在不是读书的那块料,虽然多次参加科举,但最终只考取了一个举人。

科举之路不顺利,上官尚光也不愿久居人下,他好好的规划了一下自己的未来,觉得还是做生意更适合自己。于是上官尚光正式放弃仕途,回家乡赚钱去了。

要说上官尚光毕竟是豪门之后,做起生意来还真是无师自通。他自主创业的第一份工作,就是进军教育产业。

这时,上官尚光当初考取的举人头衔派上了用场。擅长形象包装的上官尚光靠着中过举人的巨大光环成为当地的名优教师,不少学生家长慕名而来,争先恐后的为自家孩子办理进入上官尚光创办学堂的入学手续。

司马光砸缸:一个官二代和富二代的故事,二人长大后青出于蓝

科举


看起来,似乎上官尚光的学堂就像现代省级示范性重点学校一样是状元们的摇篮,而只要是上官尚光教过的学生,将来的科举一定稳上录取线。

03

学生们考得好不好是后话了,但显然上官尚光的教育工作开展得很成功。腰包鼓了的上官尚光一直很感激司马光当年的救命之恩,现在他手里有了钱,自然要用这钱来报恩啦。

可当时司马光已经位极人臣了,上官尚光发现自己似乎也帮不上司马光什么忙了。但即便如此,上官尚光觉得他也应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表达一下自己的心意。

于是,上官尚光自费修建了一座亭子,取名“感恩亭”,用来纪念司马光对他的救命之恩。

后来,上官尚光觉得救命之恩应该永远铭记的,光是修个亭子实在是不够,是以上官尚光将这件事情记载到他的族谱里面,希望子孙后代都能够记住司马光的恩情。

这个办法果然很管用,直到千年后的今天,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依旧流传着司马光和上官尚光之间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