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好好说话(上)

首先,我想先问一个问题,广大男性同胞们,当你晚上很晚才回来时,你们的老婆或者女友有没有说过你怎么才回来,你在外面干啥了,我觉得你没有以前爱我了之类的话,我想大多数都听到过得吧,你们的感受大都是心里不舒服,怎么晚回来跟爱情还能扯上关系了?偶尔说几次还能耐住性子哄哄,说多了,就要吵起来了。各自有各自的委屈。这样的事情在生活中很常见吧。其实这也属于暴力沟通。你肯定会觉得奇怪,暴力不是指动手打人吗?

马歇尔博士认为如果我们留心一下现实生活中的谈话方式,用心体会各种谈话方式给我们的不同感受,我们一定会发现,有些话的确伤人!言语上的指责、嘲讽、否定、说教以及任意打断、拒不回应、随意出口的评价给我们带来的情感和精神上的创伤,甚至比肉体的伤害更加令人痛苦。

这些无心或有意的语言暴力让人与人变得冷漠、隔阂、敌视,这也就是所说语言暴力。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一句六月寒。为什么大多数人用暴力的方式表达自己呢,因为他们内心的宁静遭到了破坏,就只能用暴力的方式寻求内心的和平。有时候,我们自己都没有意识到我们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事实上我们的语言或者语气常常会使别人受伤。

马歇尔博士想通过这本书告诉我们产生暴力沟通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与别人打交道,增进家人与朋友之间的感情,即使是第一次见面的陌生人,也觉得和你说话很舒服,如沐清风。生活处处需要沟通,与人打交道,所以这个方法值得学习。

《非暴力沟通》的作者,马歇尔·卢森堡博士由于在促进人类和谐共处方面的突破成就,2006年获得了地球村基金会颁发的和平之桥奖。卢森堡博士早年师从心理学大师卡尔·罗杰斯,后来他发展出极具启发性和影响力的非暴力沟通的原则和方法,不仅教会了人们如何是个人生活更加和谐美好,同时解决了众多世界范围内的冲突和争端,除了这本书,他还写了《非暴力沟通实践篇》。

如何运用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来表达自己。我们先要了解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分别是什么,它们分别是;观察事情发生的结果,表达感受,发现需求,提出请求。

是不是觉得有点空洞呢,那么我们来详细说一说这四个要素。

第一个要素是观察事情发生的结果并把它表述出来。值得注意的是,作者的意思是,你把结果说出来就好,不要夹杂着自己的评论,如果觉得区分有困难,可以留意下,是不是我们说话时容易出现“总是”,“从不”,“经常”,“很少”等词语,这些词语可能混淆观察和评论。还有一点就是不要用批评的方式表达。

比如说,昨晚,我妈莫名其妙对我发脾气和昨晚我妈对我发脾气了,感受出区别了吗?“莫名其妙”就是一个批评的词语。批评的方式容易让人有与你辩解的想法。好了,考考你,看看你是否区分了,“小明告诉我我穿黄色衣服不好看”,如果你认为这一句是观察,那么我们观点一致。

第二个要素是敢于表达出自己的感受。你不说出来,没人知道的。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小角落,别人进不去,自己也出不来。那么我们可以用我感到…这样的句式,我们都知道男生天生就不怎么会表达感受。

比如,一个男生在宿舍里睡觉,他的舍友一个在唱歌,一个在打王者荣耀,他的感受往往就是我都睡觉了,他们不该这么做,其实可以换一种表达方式,我被吵醒了,我不开心,我很烦躁。对于天生不善于表达自己内心感受的人来说,我们该怎么做呢?我们先要做到区分感受和想法,比如说上面这个男同学认为自己睡觉了,他们不该吵醒他,这个就是想法,我不开心,我很烦躁,这个就是感受。其次,建立表达自己感受的词汇表。

最后,适当的示弱更能又利于解决冲突。人们天性喜欢保护弱小,天生喜欢被需要。女强人在外面叱咤风云,在家里照样可以做小女人啊,而且还能增进夫妻感情。考考你,看看你是否区分了,“你真可恶”这是感受还是想法呢?如果你认为这一句是感受,我们的意见不一致,我不认为“可恶”是感受,我认为是评价。“我有点烦躁”这个就是感受。

第三个要素是发现自己的需要。作者先提出了一个观点;感受的根源来自我们自己的需要。是不是觉得与自己一直以来认为的不一样,我们一直认为我生气,我开心是由于别人的行为导致的。

作者认为别人的行为会刺激我们,但是,生气,开心是我们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导致的。作者认为当一个人听到不中听的时,会有四个选择:第一种是责备自己,第二种是指责他人,第三种是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第四种是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比如说,妈妈对孩子说,你昨天没有完成作业,我很失望(第二种选择)。和你昨天没有完成作业,我很失望,因为我想你能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看着自己把题目做出来,心中能有自豪感(第四种选择)。为了让我们不要忽略自己的感受,我们可以用我感到…因为我…这样的句式来表达。考考你,看看你区分了没有,“你嗓门那么大,吓死人了”如果你认为这一句说话的人没有对自己的感受负责,那么我们的意见不一致。他应该说,你大声说话我比较烦,我需要安静的环境学习。

第四个要素是提出明确的请求。在表述我们的请求时,尽可能具体不要模糊,提出请求时不要委婉或者以表达自己心情的方式提出,我知道,我们自小接受都是含蓄,直截了当不雅,社会不鼓励我们表达个人需要,认为这样比较自私,但是牺牲他人来满足自己的需要,这样更自私。时代在变,直接具体的提出来效果有时更好。举个列子,一位同学上大学第一次坐火车,爸爸送他去,结果火车晚点,他比较很急,怕赶不上报名,一直再叨叨火车怎么还不来,他的爸爸听得非常烦躁,就说,我能怎么办,难道我去开?其实他想表达的就是比较急,但是他却没有直接表达自己的感受,导致了冲突的爆发。如果他说的是,爸爸,我担心不能按时到学校,我很急。他得到的就是安慰而不是大吼了。我们在无法确认表达对方是否明白自己的意思时,可以请求对方的反馈。我们表达自己的需要时,都希望别人能答应我们的请求,可是,在你向别人提出请求时,你心里应该做好被人拒绝的思想准备,如果你因为别人拒绝了而要惩罚别人,那么你提出的就不是请求而是命令。考考你,“我希望你经常做晚饭”是不是提出了明确的请求,如果你认为是,我们意见不一致,我认为把“经常”换成“星期一”更准确。

以上,所说的就是如何通过非暴力的四要素来表达自己。我们就拿我一开始说的那个情景举列子,非暴力沟通应该是怎么样的呢?

女;老公,你出去玩晚回来(陈述事实),我不开心(表达感受),因为我想让你陪我(发现需要),你下次可不可以早点回来陪我?(提出明确的请求)

男:好的,我下次早点回来。

这简直是天壤之别。既避免了一场矛盾,又增进伴侣之间的感情。感受到非暴力沟通神奇的魔力了吗?

如何好好说话(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