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智慧教育进行时,进入技术与教育融合的新阶段

浙江智慧教育进行时,进入技术与教育融合的新阶段

导读

浙江智慧教育进行时,进入技术与教育融合的新阶段

党的十九大首次将“网络教育”写入报告,开启了教育发展的新时代。今年4月,教育部启动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提出将教育信息化作为推动教育深层次系统性变革的内生变量,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发展。

在今年8月举行的浙江省设区市教育局长读书会上,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郭华巍提出:“浙江教育必须依靠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创新,通过教育信息化之路引领和推动教育现代化,才能继续走在前列、勇立潮头。”教育的一路前行,始终离不开技术的形影相随和积极作用。

进入“互联网+教育”时代,技术成为教育改革发展的革命性力量,不仅作为内容不断丰富课程资源、作为工具支撑教学方式和手段的创新,而且作为思维引领教育变革,从而催生新的教育形态。站在社会发展的新时点,浙江教育人确立“互联网+”发展战略,以信息化引领教育现代化,为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而努力。

浙江省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情况如何?未来又该走向何方?

浙江智慧教育进行时

浙江智慧教育进行时,进入技术与教育融合的新阶段

2016年,浙江省在“十三五”教育信息化专项规划中首次提出“全面发展智慧教育”,强调把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着力点提升至智慧教育,将信息技术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支撑和引领浙江教育现代化。以此为标志,浙江教育信息化步入技术与教育融合的新阶段,开始了智慧教育的探索实践

应用技术促进教学创新

(1)丰富了课程资源形态和教学内容。目前,全省共开发共享1384门普通高中选修课网络课程、332门义务段拓展性课程、39000余个微课资源、100个家长学校精品微讲座,为全省中小学校选课走班、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分层分类教学提供保障。

(2)创新教室样态促进“课堂革命”。目前,全省66%的中小学校建有学科教室或创新实验室,28%中小学校配备移动学习终端。

(3)线上线下相结合创新教与学的方式。目前,创客教育、翻转课堂、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同步课堂、大数据教学诊断与分析等教与学新模式在全省各地各校广泛开展。

(4)创新教研方式提升教师能力。近年来,浙江省采用“名师引领+社群互助+草根原创”分层推进的模式,开通253个省级名师网络工作室和30个学科协作组。据统计,名师网络工作室每2.8小时开展一个研修活动,每3.3分钟发布一个话题讨论,每1.1分钟分享一篇文章,每1.5分钟上传一条资源,每2.9分钟新增一位网络学员,每0.4秒有一次用户访问,让教师的专业发展时时发生。

应用技术思维推动教育改革

(1)以共享众筹思维改变教育供给方式。之江汇教育广场作为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在浙江的落地,汇聚了政府、师生、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等社会各界优质资源。目前,平台已经建成和共享优质资源550余万条,日均访问量达100余万人次,超过2000名优秀教师依托课程平台和直播平台提供在线教育服务,颠覆了教师在固定学校授课的传统制度。

(2)以大数据思维推进教育精准治理。目前,全省已建成教育基础数据库,实现数据的伴随式收集和“一数一源”。

(3)以开放跨界思维创新教育发展机制。近年来,浙江省教育厅与电信、移动、联通、阿里巴巴、科大讯飞等开展战略合作;在之江汇教育广场建设中探索“按用付费”新机制,汇聚来自学校、教师、科研机构和社会各界的优质资源。

教育信息化的未来之路

浙江智慧教育进行时,进入技术与教育融合的新阶段

自“十二五”以来,浙江省坚持以技术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教育信息化工作取得长足发展。2016年、2017年教育部科技司发布的《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报告(基础教育)》显示,浙江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指数连续两年居全国首位。下一步,浙江省将进一步坚定信息化引领教育现代化的战略和步伐,全面深入推进数字化转型发展,促进浙江教育高质量发展和率先高水平实现现代化。

(1)以精准教学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鼓励各地各校积极推进混合式学习、分层教学、合作学习、翻转课堂、项目学习、STEAM教育等教学实践,通过增强学习的情境性、自主性和探究性,指导学生选择契合的学习方式、优化学习过程,为每个孩子创设美好的学习和发展体验。

(2)以资源共享补齐教育短板。将着力开展城乡同步课堂,让城镇优质学校与农村小规模学校和薄弱初中建立紧密型结对关系,探索两校教师共同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和辅导;开设“名师课表”,组织名校名师为乡村学校开设在线课程,助力乡村学校开齐开好艺术类等紧缺课程;进一步推进名师网络工作室等网络研修共同体建设,让乡村教师足不出户即能与城市优秀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共享教学智慧。

(3)以多样化学习空间转变教与学方式。“十三五”期间,浙江省将一方面大力推进学科教室和创新实验室建设和应用,实现学习空间情境化、人性化、智能化,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方式的需求,另一方面深化“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智慧校园环境,实现无线网络覆盖主要教学场所,人人拥有至少一种便捷可用的移动终端。另外,还要普及网络学习空间应用,实现“一校一师一生一空间”,实现学生个性化选择接入课程资源、教学工具和应用服务。

(4)以机制创新变革教育供给方式。花力气深化之江汇教育广场建设和应用,以开放众筹为思路,丰富课程资源形态,汇聚社会各类主体开发的微课、网络课程等数字化、多媒体化课程资源和学习工具,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支持;深化名师网络工作室、特色教学空间和网络社区应用,形成常态化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研、教学和学习方式;鼓励和引导学校教师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和开展在线教育服务,辐射优质教育资源。建好家长网络学校,面向全省家长和学校宣传普及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和科学的育人方法。

(5)以数据导向创新教育治理方式。未来几年将建成浙江省教育大数据仓,实现教育大数据的集中存储、授权开发和有序共享;依托省教育大数据仓,实现数据挖掘和可视化,开展教育大数据创新应用,破解困难学生精准资助、教育资源缺口预测、校园安全态势感知、内部审计风险研判、政务服务效能提升、统计数据联动比对、督导评估动态监测、事中事后协同监管等重点问题,提升教育决策和治理水平。

(6)以信息素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信息素养是21世纪人才必备的关键能力之一。通过在学习课程中融入信息技术知识、在学习环境中融入信息技术装备、在学习方法中融入信息技术手段,着力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并教会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和伦理问题,从而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发展的能力,从知识掌握到思想和方法迁移的能力。作为教育的关键要素,信息时代的教师不仅要能够利用技术开展教学,而且要能够利用技术创新教学,具备应用信息技术重构教学内容和跨学科教学的能力、应用信息技术开展学情和学业分析诊断和精准教学的能力。加强教师信息素养培训,鼓励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研究和实践,打造一批智慧教学名师,是新时期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