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打了清风寨,为何只是刺配?谁替宋江担下了大罪?

前几日,有朋友问书生,宋江杀了阎婆惜,朝廷大赦后,罪过轻了,才是刺配江州。

可是,他还打了清风寨,即便刺配江州,也可以追回重审,给他更严厉的处罚,为何没有受到处罚,是不是前后矛盾呢?

《水浒传》打了清风寨,为何只是刺配?谁替宋江担下了大罪?

矛盾,不存在,因为打清风寨的不是宋江。

原著道:“宋江告道:小人自是郓城县客人张三,与花知寨是故友,来此间多日了,从不曾在清风山打劫。”(施耐庵《水浒传》百回本第三十三回:宋江夜看小鳌山,花荣大闹清风寨)

当时,宋江还在逃亡。

假如他说自己是宋江,无异于自投罗网,并且刘知寨还会以此给他编织更大的罪名,所以打死都不能说自己是宋江,他说自己是张三。

宋江也真有意思,张三曾给他带过绿帽子(与阎惜娇勾搭在一起的县衙押司张文远别名小张三),他还用这个名字,心可真大。

《水浒传》打了清风寨,为何只是刺配?谁替宋江担下了大罪?

之后,花荣又给他起了个名字。

原著道:“花知寨差人在门前下书。刘高叫唤至当厅。那亲随人将书呈上,刘高拆开封皮,读道:花荣拜上僚兄相公座前:所有薄亲刘丈,近日从济州来,因看灯火,误犯尊威,万乞情恕放免,自当造谢。草字不恭,烦乞照察。不宣。”

花荣用刘丈这个名字,想着也姓刘,与刘知寨有同姓之亲,能饶了宋江,但弄巧成拙,刘知寨才不吃这一套呢,他是无耻之人,不会顾什么同姓不同姓的事。

不管是张三,还是刘丈,反正宋江不叫宋江就是了,刘知寨上报的也不是宋江。

《水浒传》打了清风寨,为何只是刺配?谁替宋江担下了大罪?

这就是原因了,官府不知道宋江率领花荣等人打了清风寨,当然不会追究了。

画像倒是可以追查到宋江,但刘知寨等都被灭了,也不可能画像了,并且也麻烦,那时候的官员没那心思,心思都在搜刮民脂民膏上。

打清风寨也是大罪,想不追究都难。

官府找不到宋江,不是就此罢休,而是有三位好汉替宋江担下了这大罪。

《水浒传》打了清风寨,为何只是刺配?谁替宋江担下了大罪?

原著道:“自成亲之后,又过了五七日,小喽啰探得事情,上山来报道:打听得青州慕容知府申将文书去中书省,奏说反了花荣、秦明、黄信,要起大军来征剿扫荡清风山。”(施耐庵《水浒传》百回本第三十四回:镇三山大闹青州道,霹雳火夜走瓦砾场)

慕容知府不清楚谁是谁,也只能拿花荣、秦明、黄信三人下手,说他们反了。

不说假宋江,不是不知道有这么个人,而是不想弄个假名字汇报上去,以免出现不必要的麻烦。

就这样,打清风寨的罪过,花荣、秦明、黄信三位顶了,这才有了只是被刺配江州的宋江。

《水浒传》打了清风寨,为何只是刺配?谁替宋江担下了大罪?

后来,我们读到大聚义排名的时候,对宋江陷害他,他却死心塌地跟宋江,还整天喊宋江哥哥的霹雳火秦明的排名以及只会吹牛皮,说要灭了三山的镇三山黄信的排名感到不解。

认为他们排名高了,的确是高了,但他们二位曾替宋江顶了大罪,这与救宋江一命一样的重要。

《水浒传》打了清风寨,为何只是刺配?谁替宋江担下了大罪?

所以,宋江不会亏待他们。

至于花荣,自不必多言,他的武艺高,智谋过人,排名高没有任何问题。

一个好汉三个帮,宋江自己虽然有大才,但他的成功不是自己完成的,而是人脉。

宋江的人脉,可不是有些人内心所认为的要格局高,认识的人层面要高,否则不好发展。

《水浒传》打了清风寨,为何只是刺配?谁替宋江担下了大罪?

宋江,对待任何一个人都是发自内心的,所有层面的人都有联系,也都有很好的关系,在郓城县杀了阎惜娇,若不是小帮闲唐牛儿去扯住阎婆,宋江也没机会逃跑。

春秋战国时期的孟尝君,鸡鸣狗盗之辈也收为门客,因为关键时刻不一定就是层次高的人能帮忙。

《水浒传》打了清风寨,为何只是刺配?谁替宋江担下了大罪?

书生认为,不管任何时候,都不要轻视和藐视在你眼中层次低的人,那都是你的人脉,都是有价值的人。

本文所用图片均来自互联网(相关影视剧等),如有侵权,烦请原作者联系本文作者删除,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