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銀行不再保密200萬客戶資料,21萬億美元將無處可藏

一邊是灰色收入的避稅天堂,一邊是被各國聲討的幫兇,讓人又愛又恨的瑞士銀行10月5日宣佈,要將儲戶信息昭示天下!

說好的不忘初心呢?

瑞士銀行不再保密200萬客戶資料,21萬億美元將無處可藏

瑞士銀行:“守口如瓶”三百年

1713 年,“日內瓦理事大會”明確,嚴格禁止銀行和任何人分享客戶消息,除非得到城市議會准許。

這一信條,奠定了瑞士銀行後來成為世界最保密金融體系的源點。直到二次世界大戰,誕生了《銀行保密法》。

如同英雄不問來處,瑞士銀行“不管你的錢是怎麼來的,只要放進我這裡,就是進了保險箱。”憑這牛B哄哄的承諾,嘩啦啦的鈔票從世界各處流向瑞士銀行。

瑞士銀行不再保密200萬客戶資料,21萬億美元將無處可藏

曾經,007系列電影裡,詹姆斯·邦德作為特務只信兩個人:一個是他自己,另一個是瑞士銀行家。就如同毛主席老人家說的:你辦事,我放心。

比保密法更牛氣的是,在這裡存25萬美元只能算平民;25萬到200萬勉強是中等收入;大客戶至少在200萬美元以上。對俄羅斯和東歐國家的客戶,起存數至少是200萬美元。

這恐怕在世界銀行業也是絕無僅有的。

這還不算,儲戶不但沒利息,還要交納管理費。光這一項每年收益高達140億歐元,超過瑞士銀行系統全部利潤的1/2,接近國內生產總值的5%。

對那些不正當財富儲戶來說,安全遠遠大於利息。

2008年,瑞士擁有327家銀行和證券機構,包含從銀行巨頭到為社區服務的小型金融機構,分支機構5000多,平均1400多人就有一家銀行辦事機構,還在國外開設了400個分行。外國在瑞士也有200多家分行。有人形容瑞士是用銀行壘起來的國家。

邏輯上講,全境以高原和山地為主的瑞士,原材料匱乏;國土面積4萬多平方公里,周邊鄰居是德國,法國,意大利,奧地利都是強國,還有歐洲最重要金融中心布魯塞爾。

不具有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稟賦的瑞士,在二次世界大戰迎來了轉機。戰爭的炮火沖垮了布魯塞爾的經濟秩序,因為瑞士的中立國地位和保密原則,許多歐洲猶太人把畢生積蓄存入瑞士銀行,戰敗國德國納粹黨等也把賬戶存入瑞士銀行。

瑞士銀行不再保密200萬客戶資料,21萬億美元將無處可藏

同時,在1934年制定了西方第一部銀行法——銀行保密法,並受瑞士法律保護,核心是這樣的:

第一、不用真實身份,一律實行化名或代碼制,財產的真正擁有者可做到永不露面;

第二、任何外國人和外國政府,甚至包括瑞士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以及法院等都無權干涉、調查和處理任何個人在瑞士銀行的存款,除非有證據證明該存款人有犯罪行為;

第三、任何銀行職員,包括僱員、代理人、清算人、銀行委員會成員、監督員、法定審計機構人員,一旦洩密,將面臨6個月監禁和最高5萬瑞士法郎罰款。銀行職員無論是離職、退休還是被解僱,保密協議終身有效。

獨特的保密制度,讓瑞士法郎成為世界最有價值的貨幣之一,瑞士的銀行富甲天下。

據統計,銀行業的巨大利潤,每年對瑞士GDP貢獻率超12%,對稅收貢獻率超20%,僅次於商業,遠遠高於醫藥和機械製造業。國內約20萬人從事金融行業,

2015年底,瑞士有2.7萬億美元離岸資金,佔全球專為富人服務離岸銀行業務的1/3。

這讓800多萬人的歐洲小國日子過得很滋潤,人均財富雄踞全球第一。蘇黎世和日內瓦兩兄弟佔據了“世界上生活品質最高城市”的冠亞軍榜。

“黑金帝國”的坍塌

沒有爆不破的銅牆鐵壁,也沒有一成不變的規律。

10月5日,全球三大離岸金融中心之一的瑞士銀行宣佈,將自動交出外國人賬戶的詳細資料。曾在電影裡出現的“將錢打到我瑞士銀行的賬戶”場景和臺詞將成為昨日黃花。

瑞士銀行不再保密200萬客戶資料,21萬億美元將無處可藏

“保密信譽”的坍塌,從1989年開始發酵。“納粹黃金案”鬧得滿城風雨,此前二百多年的謙謙君子良好形象不復存在。

該事件包括兩個部分。即猶太人的存款與納粹的贓款。

根據規則,賬戶持有人如果不簽署法律文書,即使出現了意外,該信息都永遠不會被第三方知曉。對此,許多猶太人,後來國際猶太人組織認定金額高達100億美元左右的存款,及德國納粹瘋狂斂財的5億多美元贓款,都因為“死無對證”象徵性賠償而了事。

2007年9月,瑞士銀行返還了前菲律賓獨裁者馬科斯侵吞的5億美元資產,尼日利亞前總統阿巴查6億多美元。2008年爆出臺灣陳水扁家族將3100萬美金存入瑞士銀行賬戶,直接導致了倒扁浪潮。

瑞士銀行不再保密200萬客戶資料,21萬億美元將無處可藏

“嚴守私密”假面被撕,讓新一代銀行家認識到,瑞士銀行業的繁榮既“不光彩”,也“不道德”。這裡成了一些國家獨裁者、政客、流亡者、恐怖分子和黑幫隱匿不義之財的避風港;成了有意避稅逃稅的一些國家政要、商界鉅子和演藝明星存放離岸資金的的“保護傘”。

他們高薪聘用一些稅務行業、私人銀行業、會計行業和投資行業的專業能手,為其量身定做諸如跨國併購、地下錢莊、影子公司、比特幣交易等項目來躲避監管,繼而實質上完成資產轉移。

正如一句話:華麗絢爛的背後,要麼是滄桑,要麼是骯髒。

如同“陰陽合同”引發的一場國內影視圈大地震,瑞士銀行發佈的這條消息,或將導致其它“避稅天堂”,包括澳洲,加拿大,盧森堡,巴哈馬,列支敦士登,奧地利,安道爾等43個國家或地區的海嘯一併噴發。

據估計,全球超過21萬億美元,經這些“避稅天堂”中轉。其中大部分不受稅務監管。

瑞士銀行不再保密200萬客戶資料,21萬億美元將無處可藏

就個人財富看,據Business Insider2017年9月援引世界銀行的數據,全球GDP總和約為75.6萬億美元,而超級富豪們就隱匿了約7.5萬億美元的財富。從本·拉登到投資大師羅傑斯,瑞士銀行的客戶遍佈全世界。

不見陽光的財產,說他是天堂。

歐盟反對營私舞弊委員會的一份7頁報告,列舉了150起與瑞士銀行洗錢有關的案件,多是香菸、橄欖油和紡織品的走私活動。

雖然從法律角度來說這種做法並未違反瑞士銀行保密法,但“瑞銀”每披露一名客戶信息,銀行業的信譽就受損一分。

不良資產者對銀行保密制度的信心也開始動搖。

惹全球眾矢之的“避稅天堂”

三百年的“鐵齒銅牙”終於被撬開,源於硬幣的另一面。

先是法國、德國和意大利等周邊兄弟不滿。這些國家普遍實行高個人所得稅制,用以維持國家福利。許多有錢人為逃避高稅收,將錢存進瑞士銀行。2008 年被爆出的德國,隱匿在瑞士的秘密賬戶就有約2000億歐元。

瑞士雖是歐洲國家但不是歐盟成員,不受制於歐盟協議,一度表示了強悍的一面。但因在美國有龐大的銀行業務,所以對待美國方面的態度還要看其臉色行事。

2001年“9·11”事件以後,美國懷疑瑞士銀行協助恐怖分子洗錢,開始對其施壓。全球金融危機後,加大了對公民海外資產的追查力度。

2009 年2月18日瑞士提供了4000多名美國客戶信息,並支付了7.8 億美元罰金。為此,第一季度營業虧損達20億瑞郎、資產淨流失230億瑞郎。同年裁員11.4%。全年損失了1/4 的銀行存款。

保密制度就此名存實亡。

瑞士銀行不再保密200萬客戶資料,21萬億美元將無處可藏

此外,各國追查本國腐敗官員竊取國家資產流向瑞士銀行的壓力不斷加強。2009年6月23日,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20個成員國的部長和代表就共同反對“避稅天堂”和增加稅收透明度達成一致。

瑞士是公投之國,2013年民意調查顯示,86%受訪者支持瑞士堅持銀行保密傳統嚴格的保密制度,但時代洪流,滾滾向前,瑞士成為眾矢之的也是必然。

在2010 年20 國集團領導人倫敦金融峰會上,瑞士等幾個被稱為“避稅天堂”的國家遭到巨大壓力。2014 年5 月6 日,作為“經合組織”成員國的瑞士於與其他46個國家簽署了關於實施銀行間自動交換信息的標準。

2016年1月6日,總部位於巴黎的經合組織發表公報說,包括瑞士在內的34個成員國和巴西、中國、新加坡等13個國家共同簽署了關於實施銀行間自動交換信息的標準,包括用於計算資本利得稅的納稅人銀行存款、股息、利息收入和銷售收入。

這是全球打擊逃稅舉措的重大突破之一。

瑞士銀行,該何去何從?

風雨欲來,避稅天堂能否成為避風港?

答案不言而喻。但對於這“突發事件”,普通民眾自然感知不到這對僥倖者排山倒海般的海嘯。

瑞士聯邦稅務局表示,到2019年,如果合作國家滿足保密性和數據安全的標準,數據共享方面將擴大到約80個國家和地區。

本傑明·富蘭克林曾經說,世界上只有兩件事情不可避免,那就是稅收和死亡。

瑞士銀行業300 年為客戶絕對保密的原則正在成為歷史,隱匿富人們鉅額財富的避稅天堂,可將不復存在。

瑞士銀行不再保密200萬客戶資料,21萬億美元將無處可藏

在G20的大力推動下,截至2017年6月30日,已有101個國家(地區)承諾實施AEOI標準。此外,已有96個國家(地區)簽署實施AEOI標準的多邊主管當局協議或者雙邊主管當局協議,中國和瑞士都位列其中。

這是各國(地區)之間加強跨境稅源管理的一種手段,也可能被用於外匯監管、反洗錢和反貪汙賄賂,但不會增加納稅人本應履行的納稅義務。

“窮人割肉繳稅,富人花式避稅”長期為人詬病。時至今日的互聯網世界,一切都將被徹底改變。所有的隱私將不再是隱私,在陽光之下公平、公正交易,必然是各國要遵守的國際遊戲規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