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崖葬悬棺来说,你觉得古代人是怎样将百斤重的棺材运送到陡峭的山崖处的?

敖嘉年


悬棺葬是我国古代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一种丧葬形式,它不入土,不入水,而是将棺木置于高高的悬崖峭壁上,是与火葬、土葬等不同的一种丧葬形式。


悬棺葬有两种形式,一是将棺木安放在悬崖峭壁上的洞穴中,第二种方法是在悬崖峭壁上凿眼,再钉上木桩,再把棺木放在木桩上。


这说起来很轻松,但在生产力比较落后的古代人们是怎样将棺材送上悬崖峭壁的呢?

有一种说法是在古代,江水的水位上涨时,人们会利用船把棺材运到峭壁边缘,再用工具把木桩钉上去,,最后才把棺材放上去,当水位下降后,就形成了悬棺这种奇特的现象,听起来是挺像那么回事,,但都是当地人口口相传下来的传说,是否属实就不得而知。


还有一种说法是利用天车这种工具来运送棺木的,天车也就是我们常见的辘轳,也叫绞车,早在商周时期人们就发明了辘轳;

在这些放置悬棺的峭壁背后大多是山的缓坡,人可以从这缓坡爬上山顶,在上面安置好天车(辘轳),在山崖上安置一个定滑轮,利用滑轮不费多大力气就可以将棺木吊到所需的位置,如果棺木能抬到山顶,就从上往下吊,如果棺木无法上去,就把棺木抬到山下,从下往上吊。

吊起来的棺木到了洞口,但它是怎么进去的呢?原来在棺木的一头系上绳子,然后让事先进入洞里的人把棺木给拉进去。


古人之所以大费周章把棺木送到悬崖上去,是为了取“升官发财”之意,棺木挂得越高,祖先就会保佑子孙做高官。总之悬棺是怎么放到悬崖峭壁上的,目前还没有确切的说法,但我们千万不要小看中国古人的智慧。 我国南方广大地区都有悬棺葬的习俗,从商周到明清两千多年,悬棺葬作为一种古代文化遗存,无疑对民族学、考古学和历史学的研究有很大的价值,它提供了有关各民族所处历史阶段,社会物质生活,社会结构和观念形态等各种珍贵资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