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湘文滔疾风世间留 天琴断弦失声友人泣

秋晨雾影蒙蒙,探寻思绪万千,曾西餐麦当劳,响午入傍晚去,游学交流碰撞,一代文星天骄,琴弦瞬撒人寰。

8月8日上午7:51石家庄,中国安文化理论创建者安夫先生不顾车马劳顿从北京到石家庄,坐上了去井陉县的车前往悼念巴湘老师。

巴湘文滔疾风世间留 天琴断弦失声友人泣

地方习俗,在清晨巴湘的家人们都办妥了,尊重地方习俗,把对巴湘老师的怀念留在心底。

中央组织部、宣传部关于在知识分子中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的通知下来了;知识分子精神面貌如浴春风雨露,任您翱翔,可您没能坚持到…

安夫回忆:“每次见面,是在北京八一电影制片厂,六里桥北的一个麦当劳店。一聊就是几小时,把中国的文化现象翻古论今,把中国安文化的概念衍生,理论发展互谈见解,给予了莫大的鼓励。安文化机构聘请了巴湘老师为‘中国安文化创新论坛’的执行主席,后来召开了两次筹备会。巴湘老师是热心肠,但有个性,是地道的中国知识分子言行,疾恶如仇。对几十年来国家文化发展现象,牵挂着文化安全大事,多次催促写出‘中国文化安全’的文章,有着有一腔爱国奋斗精神高尚的情怀。”

巴湘曾说:“中国安文化概念的提出,是中华传统文化发现探索的创新,是继老子《道德经》、孔子《论语》、到朱子百家、四书五经、王阳明《心学》之后又一新的杰出贡献,将形成《安学》的一个创世经典,但在中国要做好这件事任重道远”。

“有些时候的相聚是在一些社会活动中碰面,每次的相聚,每一次安夫都去扶上他一把,因为他脚不太方便。” 安夫的回忆有时喉咙被情感给噎住…

巴湘文滔疾风世间留 天琴断弦失声友人泣

巴湘,原名刘天琴,中国作家、知名诗人、文化学者。曾毕业于中国鲁迅文学院和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20世纪崇尚后古典主义和象征主义诗人,21世纪和谐宇宙发展规律的揭示者,和学创始人,中国和谐哲学的奠基者,亚洲人文主义复兴运动的发起人,世界和谐宪章的倡导者,《世界和谐宣言》的起草者。

曾任:国务院新农村建设督导中心委员;中国党建网红色文化活动组委会副秘书长兼理论部部长;中国管理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和谐哲学研究院院长;世界和谐联盟执行主席等职务;中国策划学院客座教授;中国日史办研究室副主任;世界文化论坛秘书长、东方国学院院长。

曾任新华社《世界通讯》杂志社记者;人民日报《中国质量万里行》编辑、记者;团中央《中国周刊》执行主编;国家卫生部《中国健康》首席记者;国家农业部《中国农业信息》副主编;《时代领袖》常务副总编;《爱我中华》副总编;第十届、十一届全国(两会)驻会记者。 巴湘先后发表了《和谐论》、《发展论》、《和经》、《海问》、《农经》、《信仰经》、《文化论》、《巴湘文选》、《湘子》等著作。

巴湘的《和谐论》,以全新的视角,思想的深远,以及文学般的表述方式,对和谐思想的内核,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从而确定和谐在整个人类社会框架中的功能和历史作用。《和谐论》以两个部分九个章节,通过论写和谐的精神、和谐的物质,阐述了和谐的诞生和起源、和谐的走向、和谐的本质和存在、和谐哲学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和谐的内涵,深入透视和谐的启蒙,从文明、发展、国家、人民、经济、法律、道德、文化、民生、金融、环境等多方面揭示了和谐在整个人类及我国社会发展中的功能和历史作用。

《发展论》将发展哲学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作为和学创始人,他的《和经》是我国第一部和学圣典。《发展论》从自然和社会的角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哲学规律进行了论述,对宇宙和人类发展的起源与开端、对立和统一以及归宿进行了深入地阐述,尤其对人类未来的走向作出了探索。

巴湘文滔疾风世间留 天琴断弦失声友人泣

他的《海问》,体现了屈原式的爱国情怀,是关于人类道德危机的反思。继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和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后,他的《农经》,我国第一部阐述农业哲学的文化经典。

老子的《道德经》讲述了宇宙的本原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他的《信仰经》,为人类的信仰指明了一个不同的方向。他的《文化论》,对文化的本质和内涵及灵魂进行了深刻的论述,是我国第一部研究和揭示文化哲学的创新论著。

有读者称赞“是穿越科学与宗教的一束思想的灵光,当目光掠过清新的文字,清晰地感受到一种灵魂的沐浴”。

巴湘老师走了,走得匆忙,突然的离去,感觉是原始的盲拧……

知识分子“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到了,但巴湘老师一直在做,留下这么多的著作,就足以我们去践行,在有生之年为社会奉献。 (安学在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