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哈日」 國產漫畫回歸00後校園

不再“哈日” 國產漫畫迴歸00後校園

“道友?”北京的初二學生小雅在寫作業的間隙,瞟了幾眼手機後便迫不及待地在班級群裡@了自己的一位同學,這位同學剛剛在朋友圈更新了一條信息,小雅便迅速判斷出這位同學一定跟自己同追一部動漫——《魔道祖師》。

就這樣,小雅收穫了一位新“道友”。

當然,跟小雅同“道”的絕不僅侷限在班級裡。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通過統計一個擁有1925人的“道友群”人員構成後發現,其中83%是00後,還有8%是90後。

隨著第一批00後走進大學校園,00後已經成為中國校園中最龐大的群體,他們的樣子在一定程度上就決定著中國校園的樣子。

不過,就像網上流傳甚廣的“社會三定律”:“任何比我早出生10年及以上的人都是裹步不前的老頑固;任何出生時間和我相差10年以內的人都是這個社會的精英、中流砥柱;任何比我晚出生10年及以上的人都是無可救藥垮掉的一代。”很多80後、70後,甚至連90後都看不慣00後,尤其是當00後與動漫掛上鉤時:他們在公共場所穿得奇形怪狀毫無顧忌地cosplay(角色扮演)、他們說話時自顧自地使用來自動漫的專有名詞或縮略語、他們個個“戲精”,甚至有人無法分清虛擬和現實而釀成慘劇……

00後在某些輿論中似乎成了怪物。

應該說,看動漫是中國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大鬧天空》《神筆馬良》《九色鹿》……成了幾代人美好的集體記憶。為什麼00後的動漫之路卻總被人指摘呢?

近日,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採訪了眾多00後、95後發現,當我們真正去了解這群看似光怪陸離的孩子時,他們身上背的“鍋”多是別人的誤解。

不再“哈日”

“國漫”迴歸“00後”校園

一提到動漫,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日漫”。

“我國動漫產業存在著一個斷檔期”,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學院藝術設計學院副院長陳淑嬌說,在她的研究中,上個世紀90年代中國的動畫產業由於和市場嚴重脫節,從而影響了發展。

任何經濟現象都會最終作用到年輕人生活的細枝末節。

就在中國動畫輝煌不再的時候,日本動漫卻在蓬勃發展,再加上日本與中國同屬東方文化,於是,日本動漫迅速佔領了中國年輕人的市場。

那個時候,無論是中學還是大學,校園中的年輕人看日本“動漫”是很時尚的事,很多人說話時不僅夾雜著英文還會夾雜日文,甚至一股“哈日”的文化在校園中盛行。更有極端者到了盲目崇拜的地步,成為“精日”一族,很令人擔憂。

好在這個時間不長。

隨著扶持政策的不斷出臺,國產動漫有了更充分的發展空間。

“我們現在不用再專門挑選到底是日漫、美漫還是國漫,只要是好看的我們都看。甚至我們更喜歡看國漫。”大二學生王悅說,“有笑點,有淚點,一點兒也不比外國的動畫差!”

王悅的這種個人表達是有權威數據支撐的。

據工信部發布的《2017年中國泛娛樂產業白皮書》顯示,2017年,中國動漫核心用戶超過8000萬,被稱為“二次元”人群總數將超過3億,且97%以上是90後和00後。

另據去年杭州舉辦的第十三屆中國國際動漫節上發佈的一份基於網易漫畫平臺的大數據分析顯示,漫畫用戶中95後、00後佔比高達95%,而站內人氣“TOP500”作品中,點擊破億作品高達50餘部,其中國產原創漫畫佔比高達90%以上。

無論從主觀的感受還是理性的大數據分析,國產動漫確實已經迴歸中國校園。

“不是我們的文化弱,也不是我們不表達。”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學院藝術設計學院的80後老師周青說,曾經一段時間中國動漫是不太會表達,通過幾年的學習和積累後,有了技術上的突破,中國動漫自然也能講好中國故事了。

“《大魚海棠》《大聖歸來》《風語咒》《大護法》……我隨便就能給你數出很多部國漫作品。”王悅說。

可以不完美、可以有缺陷

00後對“國漫”表現了極大的寬容

雖然,看“國漫”的00後越來越多了,但並不意味著“國漫”都是精品。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觀看了幾部00後熱追的國漫“新番”(00後通常把新的動漫劇集稱為“新番”),確實製作更加精良了。但是,劇情幼稚、抄襲痕跡明顯等問題仍然是顯而易見的。尤其是多年來一直佔據各大電視臺的“羊“(喜洋洋與灰太狼)和”熊”(熊出沒)更是被無數人詬病。

“現在還處於戰國時期,是個度量衡沒有統一的混沌時代,業內沒有統一的業務標準,使高質量的產出變得不穩定。”現在在某動畫公司擔任執行導演的張卓明(化名)說。而且為了扶持國產動畫,各地也紛紛出臺了對國產動漫的補貼。為了拿到每分鐘數百、數千元補貼,大大小小的動漫公司紛紛出手。“製作一部flash最多用幾個月,而一個精工製作的動漫至少要一年時間,如果是你,你會怎麼選?”

與社會上幾乎一邊倒的批評聲不同,面對如此龐雜的國漫市場,00後表現出了極大的耐心。

“我們從來都覺得,國產的動畫動漫作品,只要有吸引我們的點,我們就願意去接受它們,為他們貢獻關注度和好評。”王悅說。

00後寬容的心態背後是他們對純粹的“中國製作”的渴望。

“我曾經拿法國的和日本的動漫讓學生做比較,他們更多人會傾向於選擇日本的。”周青說,作為一名80後教師,她對青少年的這種心態有更清晰的理解,“年輕人選擇看日本動漫,其實也是在看別樣的中國”。

現在,“國漫”生產製造的主力軍正是伴隨“日漫”長大的80後、90後,他們擁有了更先進的動漫表達方式,再加上00後對“中國故事”的渴望,即使“國漫”市場良莠不齊,仍然有很多優秀的“國漫”被00後選中。

“雖然國漫在劇情提升方面仍有很大的空間,很多作品是披著‘東方的外衣’,精神內核卻是西化的。但是我們仍然期待。”王悅說,她還記得去年《大護法》上映的時候,班裡的團支書上午在朋友圈發了一條:“《大護法》、下午3點半、××影院、一起看分級國漫啊!”結果,瞬間就有十幾個同班同學組團買了票。

面對00後對“國漫”的熱情,學者們存在擔憂,不能把好題材變成“功夫熊貓”,“要把握形式和內容的真正統一,動畫專業需要在人文素養和創意方面強化文化素養的提升。”北京師範大學(分數線,專業設置)藝術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周星教授說。

上午長笛 下午cosplay

00後:低調樸素張揚個性中率性穿梭

00後對國漫表現出了極大的寬容,很多人甚至認為,這一代00後身上表現出來的對自己文化的自信遠高於比他們年長的幾代人。

即使這樣,人們仍然不喜歡他們對動漫的那種喜歡方式。

今年高二的李黎萱是北京一所中學樂隊長笛聲部的首席,剛剛過去的那個“十一”長假她幾乎一天也沒有休息,每天上午她都拿出兩個小時練習長笛,下午基本用來學習。只有一個下午,她去了位於“鳥巢”旁邊的動漫展。

那天李黎萱帶了一個拉桿箱,坐地鐵到了站,便在站臺上打開箱子,拿出衣服、假髮、翅膀、盔甲、化妝包……裝扮起來,“周圍人來人往,有些人停下來指指點點,他們可能覺得我這樣特別奇葩吧。”李黎萱說,最初還有些尷尬,過了一會兒就沒事了,“我不管他們怎麼看我的,我要是現在不是在玩cosplay而拿著一支長笛吹,是不是就有人誇我高雅了?”

“我們不用把00後甚至95後的這種cosplay行為看得那麼嚴重。”周青老師說,其實這跟過去京劇票友的行為類似,很多人過一段“戲癮”之後也就不那麼熱衷了。

確實,跟之前的幾代人相比00後似乎活得更加恣意。他們不太在意周圍人的評價,只想活出自己喜歡的樣子。

今年大二的琳娜給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看了一張自己cosplay時的照片,跟她文靜的外表實在有很大的反差。

“我是從高中開始喜歡cosplay的,最初就是覺得能努力在現實裡還原自己喜歡的角色很開心吧。”琳娜說,最初家裡人有些反對,怕影響學習,後來琳娜上了大學而且學習成績一直不錯,也就沒什麼人反對了。

現在,琳娜已經習慣了這種在現實生活中低調樸素,在cosplay時張揚個性的生活了。

00後對“國漫”表現出了包容和大氣,我們對00後是否也應該有更多的理解和包容?

不再“哈日” 國產漫畫迴歸00後校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