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義大利革命,是如何開始並結束的,在當時產生了什麼影響呢

1846年,庇護九世當選教皇,人們的政治熱情和期望值普遍高漲。庇護九世思想開明,擁護改革,對焦貝蒂的思想持一定的同情態度——讓教皇成為意大利新聯邦政府的領袖,這個提議顯然有很大誘惑性,他何樂而不為呢?不管怎樣,庇護九世開始著手釋放政治犯,計劃在教皇國進行重要改革。一國的行動迫使其他國家也都採取措施。皮埃蒙特和托斯卡納最樂意進行改革,而且這兩個國家原則上同意與教皇國結成關貿同盟。這一措施最終雖未能付諸實施,但已經提上民族運動的議事日程,而且相關大國對這件事的重視也點燃了更多人的熱情。

國際舞臺沒有發生太大變化。奧地利仍由梅特涅掌權,態度也依然像往常一樣強硬。而且,由於情報系統報告說意大利有人準備鬧事,奧地利加強了駐軍。英國有相當一部分人對意大利的民族事業表示同情,但政府的首要任務是支持奧地利,以維護維也納會議建立起的秩序並牽制俄國。對法國來說,一方面,維持1815年復辟的舊秩序顯然沒有什麼好處,但另一方面,它也不願為一件無足輕重的事和奧地利開戰。

19世紀意大利革命,是如何開始並結束的,在當時產生了什麼影響呢

庇護九世

1847年末,麻煩幾乎已不可避免。由於費迪南二世不理會任何改革呼聲,麻煩就從南方開始了,這點應該是可以預料的。巴勒莫各階層人們奮而起義,控制了整個城市,最終在1848年1月迫使國王頒佈了一部憲法。極為重要的是,費迪南這次沒能得到奧地利的援助,一方面是地理因素所限,另一方面奧地利人正自顧不暇地應付日益動盪的國內局勢。巴勒莫起義成了幾乎席捲意大利全境的全面起義的催化劑。托斯卡納、皮埃蒙特、撒丁尼亞和教皇國都已經有望頒佈憲法。起義浪潮還蔓延到歐洲其他地方,維也納也不例外,梅特涅本人被迫逃離奧地利。由於奧地利這頂保護傘的暫時消失,威尼斯和米蘭都爆發了起義。威尼斯的起義由溫和派共和黨人達尼埃萊·馬寧領導,在米蘭,卡塔涅奧是領導人之一。在摩德納和帕爾馬,人們推翻了專制君主的統治。在下屬的鼓動下,卡洛·阿爾貝託對奧宣戰,如此一來,結局便可想而知。當時,皮埃蒙特王國實際上已經吞併倫巴第、威尼斯、帕爾馬和摩德納。托斯卡納和那不勒斯均表示原則上支持卡洛·阿爾貝託,意大利全境陷入動亂和起義之中。

19世紀意大利革命,是如何開始並結束的,在當時產生了什麼影響呢

卡洛·阿爾貝託

但是沒過多久,革命者們就從幻想中清醒過來。奧地利從癱瘓中掙扎起來,在拉德茨基將軍的帶領下,於1848年7月在庫斯托扎打敗了皮埃蒙特。卡洛·阿爾貝託被迫簽訂了停戰協議,結束了後人所說的“第一次獨立戰爭”,並放棄了所佔領的全部領土。但是,在其他地方,起義仍在繼續。托斯卡納最終於1849年投降。威尼斯人建立了共和國,馬寧擔任總統,在長期被奧地利圍困的情況下仍堅持英勇抵抗,直到1849年8月失敗。在那不勒斯,費迪南復辟並再次佔領了西西里。在皮埃蒙特,卡洛·阿爾貝託1849年3月又一次舉兵與奧地利作戰,結果不久就在諾瓦拉戰役中被打敗。接著,他讓位給其子維托里奧·埃馬努埃萊二世。1848年至1849年最振奮人心的事情發生在羅馬。早在1848年4月,教皇庇護九世就被嚇壞了。在他被迫離開羅馬後,1849年2月,羅馬通過普選建立了共和國,實施三人執政,其中包括馬志尼。這也是馬志尼唯一的直接執政經歷。各種激進分子和進步人士紛紛湧至羅馬;加里波第負責國防事務。這一切都極具傳奇色彩,但到了1849年7月,奧、法軍隊先後攻進城內,鎮壓了起義——值得一提的是,守城軍民懷著極大的熱忱進行英勇抵抗。加里波第逃到托斯卡納,在那裡又堅持戰鬥了一天。

19世紀意大利革命,是如何開始並結束的,在當時產生了什麼影響呢

馬志尼

意大利1848年至1849年的革命就這樣結束了。如果對革命的作用稍加評價,就會得出一些模稜兩可的結論。一方面看,革命的直接原因是1847年的經濟危機,由於奧、法兩國一度無暇顧及,革命才得以發展,並對現存秩序構成嚴重挑戰;但是從另一方面看,革命很大程度上也受到了日益發展的民族運動和獨立運動的影響,而這些運動是由馬志尼派和自由主義天主教溫和派領導的,他們之間還有過成功合作。毫無疑問,同19世紀早些時候相比,這一時期革命方向更為明確,目標也更為遠大;值得注意的是,起義引起了更多人的關注,群眾支持更為廣泛;市民經常參與進來,為獨立而勇敢作戰。可是,決不應據此過高估計革命的群眾基礎,大多數農民仍然支持復辟。至少從一定程度上說,革命開了一個重要先例,就是在面對外部威脅時,各國開展了合作;就這一點來說,復興運動已經取得了很大進展。

此外,革命者隊伍內部分崩離析,嚴重缺乏戰術意識,而且過於理想化。民族運動還存在重大缺陷:1848年乃天賜良機,但民族主義者顯然沒有為此做好充分準備。事實上,革命在一定程度上還削弱了復興運動,因為焦貝蒂提出的由教皇領導意大利聯邦政府的思想被證明是行不通的。即便由開明的庇護九世掌權,教皇顯然也還不能成為或不願成為意大利的政治領袖。最重要的是,1848年至1849年的革命表明,面對國外局勢時,意大利的國內事務依然是那樣不堪一擊:不管民族主義者取得怎樣的進展,奧地利遲早總會插手,並恢復舊秩序。意大利要想擺脫外族統治的束縛,就必須改變這種狀況。

19世紀意大利革命,是如何開始並結束的,在當時產生了什麼影響呢

19世紀奧地利

然而,統一的意大利正是從1848年的灰燼中走出來的。促使意大利走向統一的一系列事件具備了傳奇歷史小說的一切特徵:英雄主義、陰謀詭計、人格魅力和外交才華均有一席之地,當然,也少不了運氣和一些純屬偶然的因素。意大利統一這個傳奇而真實的故事裡,有這樣幾位主人公:一位雄心勃勃的國王、一位傑出的外交家和一位智勇雙全、可能還有點剛愎自用的游擊隊領袖。他們的名字分別是:維托里奧·埃馬努埃萊二世、加富爾和加里波第。

1848年之後意大利多數邦國處境慘淡。奧地利重新控制了倫巴第和威尼斯,並實施強權統治。在托斯卡納,大公得以復辟,但由於有奧地利軍隊駐紮,他不過是個傀儡而已。奧地利還在帕爾馬、摩德納和羅馬等地保留駐軍。庇護九世回到了羅馬,經歷此事後,他感到屈辱,也有些憤怒,放棄了原來自由、開明的思想,在奧軍幫助下在教皇國實行嚴厲的反動統治。在西西里,費迪南二世表現出和他祖父一樣的復仇、反動傾向。在全國展開大規模鎮壓活動,格拉斯通稱該國當時的情況是“對上帝的否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