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一个在雄安新区安新老城延续了百年的传奇故事

安新老城是我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虽然已搬离多年,时常梦牵魂绕。特别是雄安新区成立后,这种感觉越来越强烈。做为一个摄影爱好者,我能为她做点什么?千百年来她的历史传承,文化精髓在哪里?一年多来,这些关于安新老城区的许多疑问不断在我脑中萦回。2018年春节前的一天,我再次来到东关码头,一阵哗哗做响金属声吸引了我的视线。当我走近时,只见两三个年轻人在练习飞叉技艺。由于人不相熟,我默默地站在一边观赏并拍下了几张照片。

揭秘:一个在雄安新区安新老城延续了百年的传奇故事

  当我回到家中打开相机翻看照片时,好像浅意识中有人在悄悄告诉我,应该找这个年轻小伙子问问清楚。于是我找到了熟悉多年在东关码头开鱼具店的耿兰梅。据兰梅介绍,这个小伙子叫王磊,安新镇东刘街人,练叉十几年了。当问及小伙在哪里学的飞叉技艺时,热心的她为我介绍认识码头饭店老板郑东,郑东说他二叔是王磊的师傅,同时不无自毫的说郑家的飞叉源自其祖爷爷郑怀贤,说如果我不相信可以到百度去查。

揭秘:一个在雄安新区安新老城延续了百年的传奇故事

  当我打开百度搜索引擎是春节以后的事。在我输入郑怀贤三个字后,海量信息扑面而来。郑怀贤(1897年9月-1981年10月),又名郑徳顺,河北安新县北新村人。是我国著名武术家,中医骨伤和运动创伤专家。历任中国武术协会主席、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常务委员。成都运动医学会主席、成都体育学院运动医学系主任,创办体院附属医院并担任院长。曾为周恩来总理、贺龙元帅疗伤。被后人誉为"武医圣手"。

揭秘:一个在雄安新区安新老城延续了百年的传奇故事

  郑怀贤老人出身贫寒,父母离世较早,命运多舛的他并未萎靡不振。11岁时偶遇叉会表演,随后主动报名学习飞叉并达到痴迷程度。勤学苦练基本功后郑怀贤拜到"飞叉大王"李而清门下钻研飞叉,很快成为了远近闻名的耍叉髙手。8年后,经师傅李而清同意,又先后师从武术名家魏昌义、孙禄堂、孙存周学习。建国前曾担任上海体育总会、上海交大和两江学校武术教员,黄埔军校国术教官。建国后任成都体院武术教员,武术教研室主任,教授。

揭秘:一个在雄安新区安新老城延续了百年的传奇故事

  在郑怀贤老人传奇的一生中,最值的记述的还有参加1936年第十一届柏林奥运会武术表演。虽然中国体育代表团出师不利,惨败柏林,但由郑怀贤、张文广等人组成的国术表演队却大获全胜。当郑怀贤表演开始,钢叉在空中闪过一道寒光,在头顶、胸前、后背、腰间、腿挎处若即若离上下翻飞、吞吐开合、闪转腾挪犹如蛟龙盘身。剧场内掌声经久不息,观众反应热烈。柏林市长质疑暗藏玄机并亲自反复检查后由衷称赞中国武术是"奇迹般的民间体育",并设宴款待了国术表演队。

揭秘:一个在雄安新区安新老城延续了百年的传奇故事

  朱梅玲,82岁。郑怀贤老人的儿媳。河北新城人。其父朱国桢是著名武术家。从6岁开始跟傅淑云练习锦拳,曾在庆祝抗战纪念大会上表演。现为四川音乐学院声乐系教授。近些年,在工作之余,倾全力收集整理郑怀贤武医资料,并先后结集出版。2017年夏,老人有生以来第一次回家乡安新县北新街村,亲眼看到如此众多的子孙继承了郑氏飞叉技艺特别激动。图片拄拐杖者为朱梅玲老人,同郑氏子孙和学生在郑怀贤雕塑前合影。

揭秘:一个在雄安新区安新老城延续了百年的传奇故事

  郑树良,郑怀贤老人的长孙。郑瑞林之子。图片右侧是其80余岁的母亲。据树良介绍,爷爷郑怀贤有两个哥哥,他自己膝下有俩儿一女。父亲郑瑞林是长子。为了照顾在家乡北新街的两个大伯,郑瑞林选择留在家乡养老至送终。文革期间,爷爷郑怀贤受到冲击迫害在贺龙元帅关爱下平反后,从此郑氏家族淡泊名利埋头传承,多年被乡亲们不解。谈起和爷爷情感,树良做为长孙是安新后人中唯一在爷爷病重期间床前尽孝之人。树良谈起飞叉传承非常欣慰,他说虽然自己不会,但在安新县北新街村爷爷的两个孙子:郑树旗,郑树广,四个重孙:郑东、郑南、郑西、郑北,俩个玄(外)孙:郑好、杨露铭都在习练飞叉,郑氏的飞叉技艺肯定能传承下去。

揭秘:一个在雄安新区安新老城延续了百年的传奇故事

  郑树旗,郑怀贤老人次孙。今年52岁。是郑氏飞叉的主要传承人。一年棍十年叉,算来树旗习叉近四十年。动作潇洒利落。为了生计开过殡葬店和磨房。树旗也和爷爷一样虚心好学博采众长,先后师从杜大龙、杜子胥、师书吴大才等习练飞叉。天道酬勤,目前,树旗的飞叉技艺已如火纯青。先后在中央台、北京世纪坛,保定军校广场弘扬白洋淀传统文化。1997年,在成都体育学院纪念郑怀贤诞晨一百周年时,专门邀请树旗树广俩兄弟做了现场表演。图片为树旗在白洋淀景区候场演出。

揭秘:一个在雄安新区安新老城延续了百年的传奇故事

  在树旗家中保存着一把近八十年历史的古叉。树旗介绍说,这把叉头是爷爷的弟子张世荣(后居台湾)制作的。民国三十三年,他非常钦佩师付的武艺,为此用造飞机的材料车出此叉,并刻上"神乎其技"四字。郑怀贤老人去逝后被一弟子家中保存。在成体举办的郑怀贤百年诞辰纪念活动中,树旗、树广前去表演飞叉引起轰动。郑怀贤老人离世前有言,不管是弟子还是后人,谁耍的好这把叉就归谁。几经周折,最终这把古老的飞叉回到郑氏家族。

揭秘:一个在雄安新区安新老城延续了百年的传奇故事

  据树旗介绍,叉为古兵器演变而来。安新镇叉会分南北,尤以北街为盛。在历史上白洋淀的芦苇很多,收割回来后垛成垛最怕失火,一旦失火,各家的苇垛相联定会火烧连营。为此,这里的风俗是每到春节正月十五去火神庙祭火神。到这天,新安城里的少林、五虎、龙灯、跑旱船、高跷等各路花会都要出动。而打头阵开路的总是叉会,俗称开路。目前,由树旗任会长的安新镇北新街村火云开路老会成员二十余人,是雄安新区坚守传承飞叉技艺最好的队伍之一。

揭秘:一个在雄安新区安新老城延续了百年的传奇故事

树旗介绍说,叉艺有十几种演练形态,几十个基本套路和百多个变化动作,讲究套路连接巧妙、变换突然、出乎意料。表演时不能用手握叉,任凭它在臂、腿,背上转圈翻滚,需要运用肌肉的紧张和松驰及用力大小,调整飞叉的重心和速度,控制飞叉的起落转合。必须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高强度练习才能达到人叉合一的最高境界。树旗回忆,有次练习失误将左眼眉划伤缝了8针,差一点就放弃飞叉传承。图片为树旗在指导侄子郑东习练飞叉。

揭秘:一个在雄安新区安新老城延续了百年的传奇故事

  郑树广,郑怀贤老人最小的孙子。人称火叉邪神。树广性格内向,有着笨鸟先飞,不怕吃苦的精神。在雄安新区耍火叉技艺超群。在他脑海中记忆最深刻的是,每当放学回来,父亲郑瑞林就会搬一把凳子坐在台阶上指导他练习飞叉。前些年树广在异国风情园表演飞叉,现在为照顾行走困难的母亲回到县城用电动三轮车跑客运,每天会有百八十元收入。

揭秘:一个在雄安新区安新老城延续了百年的传奇故事

  在飞叉表演中耍火叉极具挑战和危险性。不仅需要习练者有扎实的基本功,同时更要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心理素质。双头叉本来份量就重,在缠上棉条沾上汽油点火后,耍起来叉在空气阻力影响下重量不断加大,掌控起来极其不易。有一次在表演时飞叉不慎将头发引燃,舞台上出现了三个火球,而台下观众以为是特技而鼓掌喝彩。事后树广只好剃了个光头。在中央电视台美丽乡村行走进白洋淀和国际民间艺术节上树广代表安新县进行了火叉表演。图片为树广在白洋淀文化广场上传授火叉技艺。

揭秘:一个在雄安新区安新老城延续了百年的传奇故事

  图片为郑树广年轻时练飞叉入迷,在磨面时走神被机器绞掉部分手指。

揭秘:一个在雄安新区安新老城延续了百年的传奇故事

  郑东,郑怀贤老人长重孙。郑树良之子。郑东从十岁开始在俩个叔叔指导下习练飞叉。长大后上警校、当协警,开饭店自我创业不断磨练自己。在火云开路老会中,郑东已分担了叔叔树旗部分传承重任。他清楚地记得第一次上台表演叉艺是在警校的校庆中。最近十余年,他查阅了大量记述祖爷爷的详细资料,更加深了解了祖爷爷传奇而不平凡的一生。从此郑东萌发了到成都拜祖的心愿。2018年5月17日,郑东终于登上飞机开启了寻亲问祖之旅。

揭秘:一个在雄安新区安新老城延续了百年的传奇故事

  在成都之行的前夜,父亲郑树良专门嘱咐儿子务必到祖爷爷墓地去祭拜一下。到达成都后,为了父亲的嘱托更为了实现自己多年的夙愿,郑东一大早就购买了鲜花,不顾滂泊的大雨驱车一个多小时到达成都远郊的崇州市白塔山公墓。在弟弟郑西的指引下,郑东来到了祖爷爷郑怀贤老人低调简朴的墓地,由于墓地旁空间窄小,体重超标的郑东试了几次才跪在地上给祖爷爷磕头。

揭秘:一个在雄安新区安新老城延续了百年的传奇故事

  郑东在成都体育学院寻亲问祖中了解到,祖爷爷1948年就在该校前身成都体专任武术教员,后任武术教研室主任、1962年晋升为教授。郑东在学院的每个角落都能找到祖爷爷辉煌的印迹,学院建有怀贤路、怀贤楼、怀贤展室、怀贤雕像。图片为郑东在怀贤纪念碑前和儿子视频,让他永远记住这个地方。

揭秘:一个在雄安新区安新老城延续了百年的传奇故事

  郑南(楠),31岁。郑怀贤老人重孙女,郑树旗长女。郑氏家族孙辈中唯一女性。郑南从小耳濡目染父亲和堂哥郑东习练飞叉,加之父亲树旗为传承郑氏飞叉技艺不遗余力更加感染了她,从此她义无反顾刻苦训练,她已成为雄安新区为数不多的武术女传人之一。目前,郑南在白洋淀景区当导游。

揭秘:一个在雄安新区安新老城延续了百年的传奇故事

  郑西,25岁,郑树广之子,系郑怀贤老人的重孙子。从12岁开始跟父亲练飞叉。雄安新区成立后,年轻的郑西认真思考自己的未来。去年底,他提笔给老奶奶朱梅玲写信说,表示希望到成都去学医,做继承祖爷爷武医结合传承第一人。老奶奶朱梅玲欣然邦忙,成都体育学院领导非常重视,特批以师带徒的中医传承方式边学理论边实践。今年春节后,郑西和新婚的妻子一同来到城都体院学习。图片为郑西小夫妻参观祖爷爷在成都体育学院的展室。

揭秘:一个在雄安新区安新老城延续了百年的传奇故事

  据郑西介绍:他从小听着祖爷爷的故事长大。这次来上学专门带了一把飞叉,实现了自己一个小小心愿,那就是在祖爷爷120周年诞辰之际,让郑氏飞叉再次绽放在先祖功成名就之地。郑西说他现在压力特别大,学院的师生都知道自己是郑氏后人,如果学无所成无法面对郑氏先祖。图片为郑西在成都体育学院训练馆为武术系学生表演郑氏飞叉。

揭秘:一个在雄安新区安新老城延续了百年的传奇故事

  郑北,郑怀贤老人最小的重孙子,郑树旗之子。从小在父亲指导下练习飞叉技艺。郑北从小体弱多病,父亲树旗甚至担心儿子都不能成人。在父亲的督促下郑北通过练习飞叉身体逐渐强壮起来,四年前光荣的参加了海军。目前在某海军服役。由于部队有纪律不允许拍发个人照片,原已编辑好的图片只能删除。该图片为百度下载。

揭秘:一个在雄安新区安新老城延续了百年的传奇故事

  郑好,郑怀贤老人玄孙,郑东之子。小郑好今年12岁,上小学五年级。从小在襁褓中就熟悉了飞叉声。稍大后孙悟空的金箍棒是他的最爱。勇敢的郑好在习练飞叉中丝毫没有胆怯和退缩,一步一个脚印地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

揭秘:一个在雄安新区安新老城延续了百年的传奇故事

  郑好的父母和奶奶都忙于饭店经营,放学后的他来到饭店先完成作业,在父亲稍有轻闲后就开始习练飞叉。郑东介绍说儿子悟性极好,有些动作只要教上一两遍他就能很快掌握。图片为郑好在父亲指导下在饭店楼下练习飞叉。

揭秘:一个在雄安新区安新老城延续了百年的传奇故事

  杨露铭,十岁。郑怀贤老人玄外孙女,郑南之女。今年上小学四年级。从小在姥爷郑树旗家中长大。她是家中姥爷练习飞叉的最热心观众。妈妈郑南在白洋淀景区当导游很少有空回家。图片为郑南给女儿讲祖爷爷的故事。

揭秘:一个在雄安新区安新老城延续了百年的传奇故事

杨露铭在姥爷郑树旗家中习练飞叉。

揭秘:一个在雄安新区安新老城延续了百年的传奇故事

图片为郑树旗通过手机录制的视频给弟子王磊讲解飞叉演练技巧和注意事项。

揭秘:一个在雄安新区安新老城延续了百年的传奇故事

图片为郑树旗的弟子们按传统工艺打造的刻有"郑氏飞叉"字样的新叉头。

揭秘:一个在雄安新区安新老城延续了百年的传奇故事

图片为郑树旗将飞叉技艺传承带到了北新街小学。

揭秘:一个在雄安新区安新老城延续了百年的传奇故事

留下记忆,留住传承,才有了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辉煌历史。我们有理由相信,郑氏飞叉百年传承故事将会在家乡继续演绎下去,一定将会成为雄安新区非遗文化中的瑰宝。

最后衷心感谢郑氏族人提供的大量文献资料和热情邦助。祝愿郑氏飞叉再次走向全国和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