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教授辭職創業,3年攻克110000元,他做了什麼?

近幾年來,新零售戰役打得火熱,巨頭們的加入不僅沒有讓創業者們退縮,反而讓戰火燒得更旺。

就在阿里和京東兩大巨頭為爭奪便利店市場分別成立了零售通事業部和新通路事業部的時候,有這麼一家公司,毫不畏懼巨頭的強勢,一鼓作氣埋頭耕耘,在3年內迅速拿下10萬家小店,實現年賺10億元,成功逆襲,它就是店達商城。

中科院教授辭職創業,3年攻克110000元,他做了什麼?

01

離開是因為想要改變

這年頭,某某巨頭公司的高管離職創業已經不是什麼稀奇的事兒了,而放著好好的中科院教授不做,辭職創業這事到是比較少見,芮贇就是這個故事裡的主人公。

在別人眼裡,中科院副教授毫無疑問十分體面,既不用經受日曬雨淋,又可以拿著穩定的收入,同時受人尊敬,旁人怎麼也想不通,芮贇為什麼會離開中科院,選擇創業。

芮贇在做教授的時候主要研究如何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電信產業發展,聽起來很高大上,但芮贇覺得這不是他想要的,他想要的是靠自己的努力,讓某個行業的生存發展能夠得到改善,於是他決定離開。

中科院教授辭職創業,3年攻克110000元,他做了什麼?

春節期間,芮贇回到了老家,這個他從小到大一直生活的地方,似乎沒有多大的改變,特別是街邊的小店,好像依然和他記憶裡的樣子是重合的。

芮贇的母親就是開小店的,他清楚的記得母親當時有多辛苦,夜裡三四點就要起床,幾個同鄉的人結伴到批發市場去進貨,天黑路窄意外常常發生,其中就有一個阿姨在一次進貨的時候不小心摔進溝裡過世了。

互聯網的發展讓發達城市裡的一切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而對於小鎮上的生活並沒有什麼影響,經營著小店的人依然靠著傳統的辦法維持店鋪的運轉,這樣實在是太累了,能不能讓小店的經營變得更簡單一些,芮贇覺得這或許就是他要努力的方向。

2014年7月,芮贇在工商局登記註冊,成立了店達,開始了他的創業。

中科院教授辭職創業,3年攻克110000元,他做了什麼?

02

聚焦三五線城市,服務小店店主

從前在中科院的經歷讓芮贇保有著對事嚴謹的態度,雖然決定了前行的方向,但市場調研還是要做的。

經濟的高速發展在一二線城市表現得十分明顯,但三四五線城市未必沒有市場,大多數小店也都生存在小城市裡,於是芮贇把目光聚焦到了三到五線城市。

芮贇花了兩年時間,在江蘇的三五線小城裡做調研,有時候甚至會一天跑4個城市,但他卻樂此不疲,陌生的人完全看不出來這人曾經是一個教授。

調研做得越深入芮贇就越興奮,這種感覺就像是發現了寶藏,事實證明芮贇的確是發現了一片藍海。

據統計,夫妻小店主要集中在二到五線城市,全國總共有680萬家,將這些小店連接起來就像是一張巨大的網,網住了中國將近10億的人,這無疑是個巨大的市場。

近些年網絡雖然發展了起來,但是網絡的基礎建設並沒有覆蓋到一些小城市,對於這些地方的人來說,網絡更多是帶來娛樂的,和做生意並沒有什麼聯繫,這就意味著小店未來的發展有著很大的空間。

有了這番調研,店達從一開始就把注意力放在三到五線城市上,將服務對象鎖定為自營小超市、鄉鎮小店等。

中科院教授辭職創業,3年攻克110000元,他做了什麼?

03

解決小店進貨痛點

到底要從哪個方面入手讓小店的發展現狀得到改善呢?芮贇直接從小店的痛點切入,解決他們的進貨問題。

保持著傳統經營方式的小店依然是通過打電話給經銷商來進貨,芮贇走過的小店牆上基本上都貼滿了卡片,他看過小店店主在補貨時煩惱得不行的場景。

由於貨品不是同一家進的,店主只能拿著手機對著電話號碼一個個的打,但是最後來的貨卻不一定是對的,而且遇到天氣不好或者進貨少的時候,經銷商甚至不願意供貨,這樣的情況導致店鋪的供貨十分不穩定。

為了解決小店進貨難的問題,芮贇將經銷商、品牌商和小店三者連接起來,在店達商場上線了在線訂貨的功能,產品的品類覆蓋了小店日常所需的80%,店主只要拿起手機就可以通過客戶端輕鬆地完成補貨,在店裡等待配送。

中科院教授辭職創業,3年攻克110000元,他做了什麼?

這聽起來似乎是件很簡單的事,其實過程十分困難。

創業前期,芮贇親自下地去做推廣,穿著T恤,揣著香菸,跟店主們一個一個去溝通,獲取他們的信任。

沒想到的是,這頭剛和店主溝通好了,那頭卻被誤以為他們是來搶生意的經銷商給堵住了。就像是電影情節一樣,十幾個大漢和一輛大卡車將公司的人團團圍住。

最後,店達靠著堅持不串貨,不擾亂市場價格的原則解決了問題。經過前期的努力,店達收穫了超過6萬家小店用戶。

04

實現小店利益最大化

對於小店的經營者來說,快消商品的利潤本來就低,因此只能通過增加銷售量來獲取盈利,而產品的數量多,但凡在管理環節中出一點小差錯都會導致虧損,鑑於這種現象,芮贇決定為小店爭取更多的利潤。

大多數小店的產品品類並不多,需求量也沒有大商超那麼多,所以進貨成本就會比較高,店達首先做的就是將各個小店相同的需求集合起來,積少成多再統一向供應商採買,以獲得較低的進貨價。

其次,店達從供應鏈入手,參照京東、順豐等巨頭的供應鏈管理制度,改善供應鏈管理,通過提高供應鏈的效率來降低成本。

中科院教授辭職創業,3年攻克110000元,他做了什麼?

另外,隨著越來越多的小店加入平臺,店達的規模越發的壯大,店達直接和一些頂級的經銷商以及品牌商合作,以降低流通成本。

店達通過減少在進貨過程中產生的額外成本,實現了小店利益的最大化,而店達的讓利也更多的店主看到了使用店達平臺的好處,店達因此收穫了更多的用戶。

05

賣貨不是唯一目的

成為一個訂貨平臺並不是店達的最終目的,店達的目的是實現自營小店快消品銷售的數據化。

在信息落後的三五線城市,快消品行業的發展依然是依靠人力勞動較多,想要將龐大的商品銷售數據進行分析記錄並不簡單,因此很容易就造成了庫存積壓的現象,而店達的誕生解決了這個難題。

小店店主在店達平臺上訂貨的信息都會被收集記錄起來,而通過數據的沉澱,店達可以輕易地實現小店快消品數據化、信息化。

將這些數據提供給廠商後,廠商可以明確的知道哪些商品的需求量小,哪些更大,以便更好地計劃生產,同時有效地解決庫存積壓的問題。

中科院教授辭職創業,3年攻克110000元,他做了什麼?

除此之外,店達平臺還有庫存管理功能、爆款推薦功能等等,讓店主可以擺脫全靠經驗進貨、補貨從而對貨品庫存不清晰的煩惱。

店達平臺還增加了店達生意寶,為店主提供線上賣貨的幫助,讓小店的經營不僅變得更簡單,還能擁有額外的收入。

截止至今年7月,店達已經擁抱了十幾萬家小店,合作的供應商超過600家,銷售額超過了10億元。

曾經有人把店達比作是一顆流星,轉瞬即逝,而芮贇的回應是:“我們還很年輕,路還很長,但很光明。我們不會成為流星,所以不要慫,繼續前行。”

創業很難,更難的是在創業的過程中實現品牌的價值。帶著“讓天下沒有難做的小店”這個願望,芮贇紮根長三角地區,一步一個腳印,靠著自己的努力一點點改變小店的發展,讓這個行業變得更好,期待未來能夠看到店達在創業的路上繼續發光發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