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醫學|降溫的確需要尊重,因爲它會帶來這些病……

氣象醫學|降溫的確需要尊重,因為它會帶來這些病……

受冷空氣影響,這兩天陝西及華北、黃淮等地出現4-8℃降溫,局地降幅達10—14℃。“被主持人耽誤的段子手”央視主播朱廣權稱,“把秋衣秋褲都穿上,是對降溫起碼的尊重。”

氣溫驟降,呼吸系統首當其衝

氣溫下降,與寒冷乾燥空氣接觸最多的除了我們的皮膚,就是呼吸系統。來自北京老年醫院的呼吸一科田蓉副主任醫師、呼吸二科劉前桂主任醫師向搜狐健康指出,氣溫驟降,我們要對呼吸系統更愛護一些,特別是老年人以及本身有呼吸疾病的患者。由於氣溫下降易引發感染,有三類呼吸疾病更要注意:

1. 肺炎。老年人由於存在生理功能減退、機體抵抗力下降、患有多種基礎疾病、呼吸道粘液纖毛系統功能減退、氣道局部防禦能力下降、咽喉部寄生菌增加、營養不良、誤吸等多種因素導致容易發生呼吸系統感染,常由細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引起,常因受涼、勞累、長期臥床、排痰障礙等因素引發。合併基礎疾病的老年肺炎患者一旦確診,應住院治療,臥床休息,室內保持空氣新鮮和適宜的溫度和溼度。

2. 支氣管哮喘。這是由多種細胞(如嗜酸性粒細胞、肥大細胞等)和細胞組分參與的氣道慢性炎症性疾患。患者出現反覆發作性的喘息、氣急、胸悶或咳嗽等症狀,常在夜間和(或)清晨發作、加劇。環境因素如空氣汙染、吸菸、劇烈運動、氣溫鉅變、吸入冷空氣等都可誘發哮喘發作。

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種以持續氣流受限為特徵的,可以預防和治療的疾病。慢性咳嗽、咳痰、氣短或呼吸困難、喘息和胸悶等都是慢阻肺常見症狀。由於吸菸、職業粉塵和化學物質、空氣汙染及呼吸道感染等會引發乃至加重。

寒冷增加心臟病患者死亡風險

美國匹茲堡大學和阿勒格尼綜合醫院臨床心臟病學 Richard N. Fogoros教授指出,患有心臟病的人更要小心氣溫驟降。較低的溫度會導致心臟工作加強,引發心率增加、血壓上升、心輸出增強、血液容易凝固。對於患有冠心病的人來說,寒冷的溫度會引發心臟缺血,導致心絞痛甚至心臟病發作;對於患有心力衰竭的人來說,環境溫度的快速下降會導致症狀的突然惡化,住院的風險增加,甚至死亡的風險增加。

因此,對於任何患有心臟病的人來說,寒冷的天氣需要特別的預防措施。Fogoros建議,我們要限制自己的寒冷暴露,即減少外出的時間,以及外出時多穿衣服保暖(比如穿秋褲,把秋褲塞到襪子裡面)。

心臟病患者不要讓自己在外面過熱。穿暖和的衣服然後參加體育活動會導致過熱,過熱反過來會導致血管突然擴張——這會導致心臟病患者出現低血壓。

不要喝酒。出門前避免飲酒。它擴張了皮膚中的血管,讓你感覺更暖和,實際上是將熱量從器官中帶走,讓你更加寒冷。

寒冷使流感病毒肆虐

美國國家流感疫苗周的流感疫苗大使,亞特蘭大兒童醫院感染科Kristina Duda博士指出,寒冷的天氣容易導致流感發病率上升。雖然流感由病毒引起,與氣溫下降沒有直接聯繫;但是,氣溫下降導致人們外出減少,緊閉門窗,那麼病毒的傳播性就比溫暖的天氣要高得多,特別是在學校的環境下幾十個孩子更容易“分享”病毒。另一方面,病毒更容易通過乾燥的空氣傳播,這也是氣溫下降導致流感發病率上升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寒冷和流感季節,當你和其他人在一起時要保護自己免受這些細菌的侵害。病毒是通過人與人之間的接觸傳播的,所以一定要經常洗手,每年接種流感疫苗,照顧好你的身體,避免你認識的人生病。儘量避免接觸你的臉,因為這是大多數呼吸細菌進入你身體的方式。

關節炎患者對寒冷十分敏感

經常有老人說,我這副身子骨比天氣預報還靈,天要下雪了,膝蓋就會疼。雖然多家研究機構通過大數據研究發現,溫度和溼度對關節炎疼痛並沒有直接聯繫。但是,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風溼免疫科劉田醫生介紹,從以往的門診量來看,降溫對關節炎患者門診量似乎有影響,降溫之後關節炎發作的更多更頻繁,因此患者注意保暖是很重要的,另外熱療比如烤電對關節炎緩解有好處。

患有關節炎,除了要積極配合醫生進行治療,也要通過合理的生活方式保護關節,不能對關節造成過度的勞損。劉田建議,骨關節炎患者天冷的時候提倡戴護膝、戴手套,做好關節的保暖,不要做過多的體力活以及負重性的運動,特別是登山、爬樓梯這類活動要儘量避免。對於類風溼關節炎的患者,關節功能鍛鍊還是治療的一種手段,對其預後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過關節鍛鍊,可以增加肌力,保存關節的活動能力,防止關節攣縮、強直及肌肉萎縮。

寒冷也有助於減肥

當然,寒冷的天氣也不是一無是處的。東京大學對老鼠的一項研究發現,寒冷能增加新陳代謝,改善血糖,幫助減肥。

研究作者Juro Sakai介紹,我們有三種脂肪-棕色、白色,以及最近發現的米色脂肪:

棕色脂肪通常存在於頸部、上背部和脊髓周圍,負責燃燒卡路里以產生熱量。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會失去這種好脂肪。白色脂肪正好相反。它缺乏那些能量產生中心,線粒體,是成年人最常見的脂肪類型。它隔離和緩衝我們的重要器官,如腎臟和心臟。這種脂肪與皮質醇、應激激素和胰島素等激素相互作用。擁有大量這種類型的脂肪與心臟病、糖尿病和許多類型的癌症有關。

我們的體內有種叫做米黃色脂肪的細胞,可以主動分解脂肪和糖,從而提高胰島素敏感性和新陳代謝。米黃色脂肪還有助於調節能量平衡,長時間暴露在寒冷中會使身體“壓力”大部分人的壞脂肪變成這些好脂肪。

通過老鼠研究發現,長期的冷暴露實際上可以使白色脂肪細胞產生更多的線粒體,最終變成更有效的、燃燒卡路里的米黃色脂肪細胞。科學家把一組小鼠保持在4度,另一組保持在30度一週。在飲食沒有任何改變的情況下,保持在較低溫度的小鼠具有更高的產熱活性,這意味著它們的細胞能夠燃燒卡路里和儲存脂肪來產生熱量。另一方面,肌肉通過顫抖產生短期的體溫,棕色脂肪細胞產生熱量來保持身體溫暖,那麼,當你冷了足夠長的時間,白色脂肪細胞被迫開始表現得像棕色脂肪。——當然,如何控制一個既安全又有效的溫度區間也是很有必要的。

你如何對降溫表達自己的尊重呢?

(此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