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縣爲河北歷史上的第一個省會,延續了70年之久

分分合合的河北,

有個“四處流浪”的省會。


從1913至1968年,

省會駐地竟然更換了11次之多!

如果再算上戰亂時期的“臨時性省會”,

那更是遠不止這個數字。


自從明成祖朱棣定都北京,

河北就成為了拱衛京城的重要地區,

是保衛王朝中樞的一道最關鍵防線,

也是保證中央政府用度開支的經濟自留地。


到了清初,

巡撫駐大名府(今河北省邯鄲市大名縣),

大名成了河北歷史上的第一個省會。

這個“省會”足足延續了70年時間。

雍正朝開始,

由於大名府位置不好,

清政府開始考慮新的省會地址,

保定地處河北中心,又和北京接壤,

且經濟發達,成為首選。


搬到保定後,

河北的省會並沒有因此安定下來,

經歷了清朝覆亡、國民政府成立、

抗日戰爭、解放戰爭,

開啟了一段在保定、天津和北京之間的“兜圈史”。



大名縣為河北歷史上的第一個省會,延續了70年之久

河北省會變遷圖(圖源:《中國國家地理》河北專輯 製圖/孟凡萌)

河北為什麼這麼愛換省會?

1928至1949年的河北省會變遷,

均與當時的政治背景有關:

誰是華北的實際統治者,

誰便對河北的省會駐地具有決定權

——從白崇禧到張學良,莫不如此,

南京中央政府只能扮演“橡皮圖章”的角色。

1949年後,

河北省會駐地折騰了一輪,

保定—天津—保定,

在周總理“河北省省會不要再遷”的批示下,

終於落定石家莊。



大名縣為河北歷史上的第一個省會,延續了70年之久


石家莊城市夜景


此前,石家莊從未當過河北省會,

為什麼最終選了它?

而不是老資格的保定?


在新中國初期強調工業發展的背景下,

保定並不能讓人滿意:

農業用地多、工業密度不夠,

而且,在清末民初的近代化過程中,

其鐵路並沒有得到什麼發展。


此時,河北的陸上交通中心是石家莊。

縱向上,

京漢線是中國南北運輸的大動脈,經過石家莊;

橫向上,

以石家莊為起點發出兩條鐵路線,

直達太原和德州,

是重要的煤礦通道。


位於縱橫交叉點上的石家莊,

不僅交通運輸業發達,

礦產資源豐富、工業基礎不錯。

石家莊的鐵路公路還能通往太行山,

便於疏散和隱蔽,

在那個備戰備荒的年代有特殊的意義。


除了海口(1988年海南建省)外,

石家莊是中國最年輕的省級行政中心。

大名縣為河北歷史上的第一個省會,延續了70年之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