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险些毁了俄国革命,列宁;让他领导,还不如让沙皇统治

1917年11月7日,伟大的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在极为艰难的背景下得以建立。虽然在最初一段时间里,苏俄遭受旧俄国反对分子和列强敌对势力的围追堵截,但诸多怀着共同理想的志士走到一起,苏维埃政权之中也算得上是人才济济。不过,革命者们对待许多问题看法是有分歧的,虽然在初期并不明显,但随后,这个问题开始恶化。

此人险些毁了俄国革命,列宁;让他领导,还不如让沙皇统治

1921年,苏俄发生了一件大事:政府突然宣布孟什维克系非法分子,多数孟什维克主义者遭到逮捕,大多高层仓皇出逃移居国外,这其中就包括孟什维克们的领袖马尔托夫。

虽然最终孟什维克主义惨败,但我们从本质上来讲,孟什维克之所以能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与布尔什维克主义并存,归根结底,这不过是一伙儿人之中的两种观点而已。但放大到一个政权的层面,孟什维克本身确实有一定的进步性,但正如列宁所说,他们“混淆了阶级和政党的概念”,在许多问题上分不清。而我们这篇文章要讲的马尔托夫就是一个典型,他身上也充满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初期的矛盾与纠结。

此人险些毁了俄国革命,列宁;让他领导,还不如让沙皇统治

马尔托夫原名采捷尔包姆·尤里·奥西波维奇,早在1895年,他就参加了彼得堡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在这段时期,虽然各种革命组织和阶级运动在俄国遍地生花,但他们并没能形成一个有机的团体。即便是在1898年3月,一群布尔什维克者在明斯克举办了一次代表大会,但这次大会没能提出纲领和章程,更没有形成凝聚力。直到1903年7月17日,革命者们在国外举办了第二次大会,在这个会议上,他们才认真地考虑如何建立一个符合俄国革命情况的党,来承担领导俄国革命的历史重担。

在这次会议上,领导者们就某些问题爆发了激烈的争论,如在入党条件上,列宁认为应当提高准入门槛,“只有承认党纲、在物质上支持党并亲自参加党的一个组织的人,才可以作为党员。”担任《星火报》编辑的马尔托夫却提出了截然相反的意见,他提出:“凡承认党纲、并在党的机关监督和领导下为实现党的任务而积极工作的人,可以作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党员。”也就是说,马尔托夫认为是否真的加入了具体的党组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思想和精神上与组织保持统一,在行动上积极就够了。

此人险些毁了俄国革命,列宁;让他领导,还不如让沙皇统治

两人的观点代表两伙人,鉴于当时的革命形势仍然严峻,列宁主张组织必须集中统一,结构严密,这样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而马尔托夫则主张尽一切可能吸收革命力量,任何有意投身于革命事业的人士都可以加入,用思想和主义把人团结起来,而不是靠组织和条令的约束。这两大观点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一时间谁也说服不了谁,但这次争论俨然极大地提高了马尔托夫在革命群体中的地位,他也成为了孟什维克最重要的领袖人物之一。

站在我们如今的角度来看,列宁的主张显然更加符合俄国革命的实际情况。学者们提出,如果在当时,不能以严格的条件审视一个人是否能够成为革命者,那么任何一个罢工者,甚至是单纯凑热闹闹事的人都可以被称为“革命者”,这样一来,党组织将会成为一个混乱而冗杂的团体,充满不稳定性。另外,马尔科夫的主张受到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影响很深,该党党章中就明确提出:“凡承认党纲的原则并尽力帮助党的人都可以成为本党党员。”按照史家说法,马尔科夫犯了一个原则性的错误,即“第二国际修正主义”。

此人险些毁了俄国革命,列宁;让他领导,还不如让沙皇统治

即便如此,在会议投票时,马尔托夫的主张依旧以28票赞成、22票反对和1票弃权的结果通过了,但这仅仅是布尔什维克与孟什维克争论的一个开端。随后,列宁在许多场合都公开抨击孟什维克的主张,提出革命组织必须要“保持纯洁”,他宣称如果按照马尔托夫的主张来建设政党,结果必然会给党带来极大的危害,甚至比沙皇时期的统治都好不到哪儿去。显然,列宁本身打算把政党当做领导者,只有经过历练和选拔的优秀革命者才可以加入,但孟什维克在1903年会议上的胜利让列宁十分担忧,他说,并不是每个参加罢工的工人都可以自愿和随意地入党的,马尔托夫犯了根本上的错误,他混淆了阶级和政党的概念。

除了在组织的构建问题上,两伙人的对峙延伸到了各个方面。例如,在革命事业最艰难时,组织一度因为资金短缺问题陷入绝境。在这种情况下,斯大林就曾亲自带着一伙人抢劫了俄国的运钞车,用劫获的钱帮助组织度过了难关。在这个过程中,斯大林表现出来的品质十分伟大:即便是妻子身患重病急需用钱治疗,他也没有以权谋私,没有从中捞一分钱。然而,孟什维克者们却故意放大斯大林抢劫这件事,声称劫运钞车是违法行为,有悖于组织的规定和初衷。最终,斯大林被开除出组织,失去了工资,他的妻子不久也因病逝世。

此人险些毁了俄国革命,列宁;让他领导,还不如让沙皇统治

虽然孟什维克被称为“少数派”,但二月革命后,孟什维克的影响力还是很大的。然而,孟什维克者们看待问题,自身的局限性非常大,他们反对资本主义,却又认为俄国不存在社会主义土壤,因此在许多问题的立场上含糊不清。重要的是,无论对于“资产阶级动乱”还是对待外敌,孟什维克者均主张坚持作战,武力镇压,这让早已厌倦了战争的俄国百姓大为不满。同时期,布尔什维克则提出“应无条件立即停战”,得到了民众的青睐,支持率大幅上升。此消彼长之下,布尔什维克在俄国国内的影响力迅速超过孟什维克,尤其是得到了军人们的支持,布尔什维克渐渐掌握了大权。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在随后四大竞选团(社会革命党、布尔什维克、立宪民主党、孟什维克)的角逐中,孟什维克仅得到了2.3%的选票,他们却坦然地接受了这个结果;布尔什维克却因自己的得票少于社会革命党,在军队的支持下推翻了自己亲手组织的选举,于1918年1月武力驱散了立宪议会。随后,孟什维克组织了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遭到士兵开枪驱逐,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一月五日血案”。伟大的俄国作家高尔基说:“来福枪驱散了近百年来俄国最优秀份子为之奋斗的梦想。”

此人险些毁了俄国革命,列宁;让他领导,还不如让沙皇统治

此后,两伙人的关系急转直下,孟什维克十分不满列宁将反对他与布尔什维克的人都打入“革命反对派”,因此,他们之中相当一部分人干脆直接加入敌对势力,公开宣称反对苏俄,甚至加入了白军同苏维埃军队作战;也有人退出政治舞台,逃往国外。剩下的孟什维克中,大多人选择承认错误,成为布尔什维克者。马尔托夫于1920年出逃,在海外成立了“第二半国际”,但影响平平;孟什维克从此渐渐走下了历史舞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