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媽祖民諺,一部歷史的留聲機

媽祖民諺,是廣泛流傳於民間的言簡意賅的短語,反映了千年來信眾祭祀媽祖的民俗風情,頗具歷史和生活氣息。

民諺,記錄地方典故傳說

有趣的媽祖民諺,一部歷史的留聲機

從前泉州天妃宮廟會活動很熱鬧。一次有個鄉下人進城,帶了把雨傘也在看熱鬧。他把雨傘放在天妃宮一個角落裡。一會兒要回去時,雨傘卻不見了。

他奇怪地說:“天妃宮還在,我的雨傘怎會無?”這話成為了笑柄,從此也就成了諺語,人們用此語譏諷那些丟三落四沒頭沒腦的人。

有趣的媽祖民諺,一部歷史的留聲機

▲古意盎然的泉州天后宮

泉州又有諺語:“站在天妃宮,看見靈慈宮”。意思是人情親情割不斷,引申為親切的情誼。

因為泉州天妃宮和靈慈宮建築距離很近,兩宮舉目可見,都是供奉媽祖,神靈一致,由是產生此諺。

有趣的媽祖民諺,一部歷史的留聲機

▲靜謐的泉州天后宮

有幾條民諺甚為古老,流傳於苗栗地區。“媽祖多雨,真人多風”。又說為“大道公風,媽祖婆雨”或“真人颶多風,媽祖颶多雨”,“大道公合媽祖婆鬥法,風雨齊到”。

因保生大帝“大道公”和媽祖的誕辰分別為農曆三月十五日、三月二十三日,而三月的氣候很不穩定,經常有風雨,民間就傳說是大道公與媽祖婆二神鬥法的結果。

民諺,記錄當地人的生活

有趣的媽祖民諺,一部歷史的留聲機

在莆仙有一句十分流行的民諺,稱作“風大找媽祖”。寓意和“平日不燒香,臨時抱佛腳”相同。

有趣的媽祖民諺,一部歷史的留聲機

▲湄洲島媽祖巡安,隨行者如長龍一般

閩西客家也有“老娭哩救命”諺語。老娭哩,老母也,指求媽祖救命。“伓拜媽祖,伓會發家”。這是潮汕地區俗諺。意為不拜媽祖,就不會發家致富。“娘娘宮大殿供壽星老兒是那個廟,不是那個神兒”。這是天津諺語,指名實不副。

“媽祖講無情,大火燒拜亭”,臺灣北港諺語,意指指天命難違,就媽祖說情也無法改變。“樸仔腳的香爐”。樸仔腳即臺灣嘉義縣朴子市,朴子媽祖廟香爐以“大耳”聞名,因諧音閩南話“煽大耳”,故寓意某人易受人煽動或欺騙。

有趣的媽祖民諺,一部歷史的留聲機

▲北港朝天宮迎媽祖,場面熱鬧非凡

又如“興甲像北港媽”。比喻靈驗、興旺;“不知莊擱要請媽祖”。北港諺語,比喻

指做事胡塗。

有趣的媽祖民諺,一部歷史的留聲機

▲北港朝天宮的媽祖石雕像

又如“伓知市鎮,擱想要迎媽祖”。勸人要量力而為,不要逞強。

又如“北港媽祖蔭外鄉”,另有“旱溪媽祖蔭外莊”、“鹿港媽祖興外鄉”、“土庫媽祖蔭外鄉”、“旗山媽疼外人”等不同地域同義諺語。

該諺語謂媽祖公平地對待所有的信徒,不論本地或外鄉,本地人若近廟欺神,媽祖自然就庇佑外鄉的虔誠者了。

龍海諺語“媽祖婆要吃蚵”,則比喻所提要求奇怪。“鍾到鼓到媽祖到”,臺灣諺語,比喻隨後就到。

有趣的媽祖民諺,記錄著一代代人的生活風貌,通過“口口相傳”的特色方式流傳下來,成為復刻歷史的留聲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