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2500多年前道家修行的地方是这么一个石头村

原来2500多年前道家修行的地方是这么一个石头村

塔尔坡,没有华丽的外表,它拥有将近2500年的历史,相传因老子李耳云游天下曾下榻于此地而得名,原名为:榻耳坡。后世道家闻名而至,并和当地山民结邻而居,渐成村落。如果经常看娱乐节目的朋友们应该会知道这个低调的村子,因为《七十二层奇楼》其中一期就是在这里取得景。

原来2500多年前道家修行的地方是这么一个石头村

整个村庄,所有院落均是依山而建,以石而建:石路,蜿蜒曲折,石块错落相间,碎石凹凸有致;石阶,方正有序,或长或短,或高或低,依势而铺;石墙,或片石层层叠叠如千层烙饼,或块石相错相间如城墙般厚实;石屋,石窑,石地面;石臼,石磨,石器具;石崖,石洞,石塄等等,在这里丝毫不见一块砖的踪影。

原来2500多年前道家修行的地方是这么一个石头村

刚走进走入古村,迎面而来的就是厚重的土石块建筑,整体建筑都非常低矮,家家户户间都在屋檐上挂上了红辣椒和玉米,既有历史的韵味又有温馨的生活氛围,这点还真的符合北方生活方式的表现。这里与陕北高原那种整整齐齐一排一排的窑洞还是有些不同。

原来2500多年前道家修行的地方是这么一个石头村

现在村庄上的原始居民大部分人都在景区上班,居住在山脚下,现在只有极少数的老人生活在这里。虽然古村现在少了些炊烟的袅袅;少了些鸡鸣狗叫;少了些生机,但不管从哪个角落来看依旧可以看出古村的韵味和历史所在。村子里古树就是最好的见证者,其中有一棵隋槐四棵唐槐,元代的皂角树,千年金钱树(栾树)。千年古槐静静的伫立在门口,诉说着古村的古老。

原来2500多年前道家修行的地方是这么一个石头村

虽然现在的村里居住的人家少了一些,但依旧还是继续继承着当地的民俗、民风,在这里依旧可以让你感受到那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婚丧嫁娶的古朴生活。这里的每一处院子,这是一部现代版的历史教科书。径直走进“村长家”,村长早已离开,现在可以说是一处小小的博物馆,里面记录着古村的古历史和民俗民风,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切农具和厨具以及所有的生活用品在这里都可以找到的,甚至有些用品现在的一些小朋友连名字都叫不上来。

原来2500多年前道家修行的地方是这么一个石头村

在塔尔坡还有两个院落是必须要去的,那就是婚俗院落和花馍坊;还有必看的演出就是腰鼓戏。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婚俗不同,当然了地域与地域之间婚俗也有所不同,婚俗文化是传统文化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它所包含与显露的文化意蕴往往可以让我们追溯到遥远的过去。

原来2500多年前道家修行的地方是这么一个石头村

原来2500多年前道家修行的地方是这么一个石头村

从清末民国以来,男女婚姻的民俗一直沿袭下来,“父母之命、媒灼之言”的婚姻模式,成为亘古不变的婚姻模式,定、聘、嫁、娶沿袭着古“六礼”程序,所谓的“六礼”,即:问名、订婚、换帖、通辰、纳聘、迎亲。此俗在云丘山民间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

原来2500多年前道家修行的地方是这么一个石头村

在婚俗院里还能看到夫妻生活、孝道家风、生育子嗣在乡土文化中的表现。大红灯笼高高挂起,囍字贴满了门上和窗户上,喜气的氛围满满。在这里你不妨坐上花轿当半天的新娘子,轿夫们将花轿左右摇晃,在加上各种民间乐器的一起伴奏,瞬间感觉不一样了,仿佛一下子把你带到了当时的那种场景当中。

原来2500多年前道家修行的地方是这么一个石头村

原来2500多年前道家修行的地方是这么一个石头村

在这里结婚的时候还会做一些花馍馍,专门结婚用的那种,为什么要特别之处是结婚专用的呢。是因为这里的花馍馍会分很多种,大致分为三种:节气馍、红白事过事馍和日常食用馍。

原来2500多年前道家修行的地方是这么一个石头村

原来2500多年前道家修行的地方是这么一个石头村

花馍也叫礼馍,很少使用色彩元素,这都源于远祖时期对先灵的敬仰,这也成为与其他地区花馍的最大区别。在这里听听花馍的这些讲究,欣赏各个造型的花馍,也可以学习亲手制作花馍,感受花馍文化的另一种魅力。

原来2500多年前道家修行的地方是这么一个石头村

每天在广场上都会有腰鼓舞的表演,表演者都是上了年纪的大爷大妈,虽然年纪大了,但腿脚依旧很利索。扭起来并不比年轻人差。

原来2500多年前道家修行的地方是这么一个石头村

原来2500多年前道家修行的地方是这么一个石头村

坐在树下,看着这些大爷大妈。似乎看到了老大爷烟锅子冒出的青烟,随着老大娘婉转的歌喉只穿云霄,还听到了对面唧唧喳喳说不完话的妇女手里不停地纳鞋底的“嗤啦”声,不用说,那喂奶的妇人,肆无忌惮地哄着孩子说着缠绵的话。或者,转过弯的溪水旁最好有一群容光焕发的女子,手舞棒槌,在溪流边洗衣,或者去无人的山涧洗澡...

原来2500多年前道家修行的地方是这么一个石头村

走过一段段弯弯曲曲的山路,整个村庄,因古而美:古树,生于唐宋,盛于今世,斑驳的枝桠,浓荫的绿叶,让人一叹千年;古居,窄窄的石板路,小小的农院,低矮的石屋石窑,阴暗的密道,让人梦回远古;古风,耕读传家的书院,朴实无华的民俗,鸡犬相闻的村邻,厚重寥阔的民歌,让人心怡神旷。

原来2500多年前道家修行的地方是这么一个石头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