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训练方法让你跑到飞起!

科学的训练方法让你跑到飞起!

对于很多开始跑步的同学来说,估计都是听说慢跑可以减肥才开始跑步,但多慢算慢呢?

对于把跑步作为一项强身健体的运动的跑者来说,经常会听说有人因为跑步猝死,什么样的跑步强度,才是最适合自己的呢?

而对于进阶的跑者来说,每个人的体质不同,该怎么确定最适合自己的训练速度,达到最好的训练效果呢?

科学的训练方法让你跑到飞起!

* 下文部分来自教练肯尼亚玲、徐国峰

这些答案,并不在“速度”里,而是在你的“心率”里。

同样的速度,对于不同的人而言,意味着不同的训练强度。

所以,按照“速度”指标来跑,是不够精确的,甚至可能与你预期的效果适得其反。

这也是为何很多人跑了却瘦不下来,或是越跑越累难以坚持,或是明明辛苦训练了,马拉松却难以PB的原因。

更科学,更聪明,更合理的跑步、训练方式,是用心率作为关键的数据之一,来指导跑步。

科学的训练方法让你跑到飞起!

科学的训练方法让你跑到飞起!

跑步学院心率教练认证课 · 广州2017年12月

简单来讲,心率就是你每分钟的心跳数,它反映了你活动的剧烈程度。

当你跑800米测试时,是不是感觉心快跳到嗓子眼了?但你平时走路时,几乎感觉不到心跳存在,对吧?你的活动强度越大,心跳也越快,这很好理解。

心率是一个被动数值,它反映出你目前身体对血液需求量的大小。当你跑得更快时,你会大口呼吸,肌肉收缩剧烈,此时身体需要更大的供血量,来输送氧气和运走代谢副产物,于是你的心率就会升高。

可想而知,随着速度加快,当心率爬升到顶点时,也就达到你身体所能负荷的最大训练强度。换句话说,此时是你能跑出的最快速度,你会感觉自己的心脏就快要爆掉了,必须马上停下。

因此,当你跑步时,配速只是一个表面数值,心率是反映你费力程度的真实数据。它会告诉你:你现在是不是跑得太快啦(心率很高)、你是不是还可以再加速(心率适中)、你是不是可以继续跑很久(心率平稳)。

科学的训练方法让你跑到飞起!

科学的训练方法让你跑到飞起!

很多人可能知道有万能的公式可以计算最大心率,但其实简单的利用公式测量是不准确的。

原因在于公式计算出来的最大心率是某个特定族群的平均值(相同年龄、性别或体重的人),以最常见的“220-年龄”来说,等于是假设相同年龄的最大心率都一样,但你我都知道,跟你同样岁数的人,最大心率可能差很大!

科学的训练方法让你跑到飞起!

▲跑步学院心率教练认证课

所以,有哪些比较好的测量最大心率的方式呢?

徐国峰老师曾在《你可以跑得更快》中提及了陡坡版、操场版和跑步机版三种最大心率实测方式。

在我们跑步学院平时的测量中,我们一般会选用400米操场版来测量大家的最大心率。

具体测试流程如下:

科学的训练方法让你跑到飞起!

Photo via @喜欢趣跑

  • 很少有人跑到第八趟,通常在第五到第六趟800米就会结束;
  • 静息心率检测方法:选择睡眠充足的早晨,起床后佩戴心率带/手腕式心率表,保持直立站姿静止3分钟后,记录跑表上的心率数值(几天晨起测试数值取最低值,会更准确)。
科学的训练方法让你跑到飞起!

科学的训练方法让你跑到飞起!

测出了最大心率,我们就可以借由最大心率,来推算出在训练时对我们最有意义的数据:心率区间。

就像之前提到的,每人的最大心率不一定相同,因此我们要知道目前的心率所对应的运动强度是多少。

心率区间可通过最大心率法或储备心率法计算。

科学的训练方法让你跑到飞起!

01 最大心率法

就是以最大心率的百分比来计算各强度的心率,比如强度1区的心率(E心率)是最大心率的 65%~79%。如果某位跑者的最大心率是200bpm,那他的E心率就是 130~158bpm。但最大心率法也存在问题,这种方法假设静息心率值是0,这是错误的。

02 储备心率法

储备心率是最大心率减去人在安静时的最低心率(静息心率)。用储备心率法计算自己的心率区间,得到的结果会比较准确。在购买心率表前最好先确认是否可以使用储备心率法,如果心率表有这项功能,只要输入你检测出来的最大心率、静息心率和储备心率的百分比,手表就会自动算出你的5级心率区间。

具体的计算公式如下:

目标心率区间 =(最大心率 – 静息心率 )× 储备心率 %+ 静息心率

科学的训练方法让你跑到飞起!

上图中的几个区间,也是针对不同强度划分的,由低至高分别为E → M→ T → A → I → R。

01 E强度帮你打下扎实的有氧基础

科学的训练方法让你跑到飞起!

“E”是“轻松跑”(Easy)的简称,此强度的训练目的是为有氧系统打下稳固的基础。因为在长时间的E强度训练后,能够有下列数种效果:

  • 慢缩肌与结缔组织变得更强韧,因此能避免运动伤害。
  • 心脏收缩肌肉的力量增加,因此能提升每次心跳所输出的血液量。血液中的红血球数量增加。
  • 提升肌肉端的用氧能力,包括:使肌肉端的毛细血管增生;促进线粒体增生;有氧酶浓度升高。

02 M 强度是跑马拉松赛事时的平均配速

科学的训练方法让你跑到飞起!

“M”是“马拉松”(Marathon)的简称。

M强度的训练效果跟E强度相同,只是强度往上提高一级,主要目的是通过模拟比赛强度以提高比赛的自信心。此强度的主要训练目的如下:

  • 模拟比赛强度
  • 提升掌握配速的能力
  • 训练马拉松比赛时的补给技巧

03 T 强度训练能够有效扩展跑者的有氧区间

科学的训练方法让你跑到飞起!

“T”是“阈值”(Threshold)的简称,也就是乳酸临界点的意思。它有下列主要训练目的:

  • 扩展有氧耐力的区间。
  • 提升身体耐受乳酸与排除乳酸的能力。
  • 让身体在更严苛的配速下维持更久的时间。

04 A 强度是T 强度和I 强度之间的无氧过渡区

科学的训练方法让你跑到飞起!

“A”是“无氧”(Anaerobic)的简称,从A强度开始进入无氧区间(无氧代谢产生能量的比例开始比有氧区间高)。

虽然A强度无法提高最大摄氧量,但跑者维持A强度的时间会比I强度长很多,因此它对有氧代谢效能的帮助可能会比I强度大!另外,A强度训练还有下列两个目的:

  • 能够让身体学会从乳酸过量恢复到有氧区间的能力。
  • 可以当成距离5~10公里的比赛配速。

05 I 强度是为了刺激最大摄氧量的配速

科学的训练方法让你跑到飞起!

“I”是“Interval”的简称,代表此级强度最主要的是“间歇训练”。它具有下列3个主要训练目的:

  • 刺激最大摄氧量,扩大有氧容量。
  • 提升有氧代谢的效能。
  • 锻炼心理意志。

I强度的心率介于最大心率的95% ~ 100%。当训练强度逼近最大心率时,也同时逼近最大摄氧量,会对摄氧系统形成极大的压力,身体经过适应,进而能够提升摄氧容量(Oxygen Uptake Capacity)。

对马拉松跑者而言,I强度的主要目的是提升最大摄氧量,也就是提高身体从空气中摄入氧气的能力。但大部分刚开始进行I强度训练的人都无法撑过6分钟,为了能在训练时延长此级强度的总训练时间,才会利用间歇的方式进行训练,例如跑I 强度3 分钟休息3 分钟,这样才能让身体在此级强度的总训练时间增加。

06 R 强度是在提升跑步的经济性

科学的训练方法让你跑到飞起!

“R”是“Repetition”的简称,表示高强度反复训练的意思。它的主要训练目的如下:

1. 锻炼无氧系统与刺激肌肉神经反射。

2. 提升最快速度。

3. 提升跑步经济性。

4. 消除E/L 课表训练后肌肉伸缩速度变慢的副作用。

R强度训练并非在训练有氧代谢能力,对马拉松跑者来说它是在训练肌肉快速伸缩的模式,进而提升运动效率。

简单来说,就是快跑和慢跑的技巧会有些微差异,而快跑的技巧只有让身体处在高速下才能学会。例如时常有人问:“要怎么练步频?”能刺激肌肉神经反射的R配速训练就是提高步频的有效训练之一。

本文部分摘自徐国峰《你可以跑得更快》

科学的训练方法让你跑到飞起!

今天来评论区聊聊 :跑步的时候,你用心率表吗?

关注跑步学院,学习更多跑步知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