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P2P行业里为什么企业贷造假情况最多?出借人该如何应对?

我们知道,在P2P借贷里,最常见的是这几种贷款类型,第一种是个人信用贷,第二种是车辆抵押贷,第三种是房产抵押贷,第四种是企业贷。

第一种做个人信用贷的代表性平台有拍拍贷等;第二种做车辆抵押贷的代表性平台有微贷网等;第三种做房产抵押贷的有宜人贷、人人贷、红岭创投、和信贷等;第四种做企业贷就更加多了,而且也是最容易出现造假标的情况。下面小编来进行分析:

经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P2P雷潮中绝大部分雷掉的的平台都在做企业贷,而且很大一部分都是在造假。为什么这么说?

在前面的文章中小编也提到了,很多雷掉的平台雷之前都在进行自融,比如前面提到的理想宝,平台把出借人的钱都是拿去投资房地产、股票和债权,而在平台上发的标对应的借款人都是一个一个的企业,这些材料都是他们“做”出来的材料,实际上出借人的钱并没有给到这些企业。还有前面提到的雅堂金融,也是通过平台在做企业贷搞自融。

那么在P2P行业里为什么企业贷造假情况最多?而个人信用贷、车辆抵押贷、房产抵押贷造假的情况相对要少一些呢?这是由它们自身的特点决定的。

个人信用贷具有以下特点:需求量比较大,平台进行借款人信息披露作假的成本的比较高的,你设想一下100个人每人借20万才2000万元,平台如果要造假要做出100个真实的人的资料来,这个成本是相当高的,而且只要有一个被出借人发现就很难下台,结果是得不偿失。

车辆抵押贷、房产抵押贷的需求量没有个人信用贷大,但是也需要非常真实的场景,如人车合影,车辆行驶证、车辆绿本做抵押,房产贷需要房产证等做抵押,如果全部造假的话成本相对也是比较高的。

再说到企业贷,具有标的额大的特点,一个标的就上百万甚至上千万元,而且信息查询也较为困难的特点,对于一些“伪装”地非常好的P2P平台来说,造假成本就低了很多。

另外,很多搞自融的平台老板名下都是几十家甚至更多家公司的股东,直接控股的企业出借人要查询是否自融还好判断一些,有些是间接控制了多个企业,根本无法查询,还有一部分别有用心的人对企业工商信息进行变更,比如变更企业的法人,本来这家企业就是他的企业,为了避免出借人查询到企业间的关联关系,他把企业法人换成另外一个人,比如亲戚,朋友或者企业的CEO,然后通过P2P平台大量圈钱,然后将钱投向这家换了法人的公司,这样一来,出借人根本无法查到其关联关系。

部分P2P平台为了长期圈钱,采用的玩法和相关的伎俩还有很多。

小编作为P2P行业中的一员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大家,尽量不要去投资这类企业贷平台,在国家的政策下,目前合规的平台并不多。

在P2P行业里为什么企业贷造假情况最多?出借人该如何应对?

但是如果你已经投资了这类企业贷平台,我们该如何应对呢?小编在这里教大家几个方法,这样可能对大家有用处:

方法一:查询借贷相关的各类信息

这里面包括查询借款企业的信息,我们可以通过“天眼查”来查询借款企业的信息,如注册名称、注册资本、法人、地址、企业类型、外投资、经营异常、失信被执行人、法院判决等。

查询借款企业与P2P平台企业之前的关联关系,了解时候为关联企业。

通过百度贴吧、论坛查询企业的各类负面消息,深挖里面的消息,了解来龙去脉。

了解借款企业的业务情况,通过官网或者其他渠道了解业务的真实性、盈利情况等;

通过相关渠道了解借款企业的财务状况,如实缴资本、资产负债率、年营业额、利润情况等等,了解借款企业的偿债能力。

查询标的担保方。这点很重要,很多平台在宣传时说的很精彩,向出借人表示平台每个标的都是由担保公司担保的,假设标的逾期了出借人也不用担心,会在几个工作日内由担保公司代偿,但实际上却不是,他们在做自担保,就是说张三开了N个公司,其中一个是担保公司,一个是P2P平台,这个担保公司为这个P2P平台担保,这不是很扯吗?所以,出借要查询一下这家担保公司及其关联企业与这家P2P平台的老板或者说实际控制人到底是什么关系,如果是自担保的,赶紧撤离。

方法二:实地考察

这也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查询办公场所和员工的情况,了解公司注册地和实际办公地是不是一个地方,是不是空壳公司,查询标的的相关材料,对其真实性进行判断。

希望这些建议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P2P行业里为什么企业贷造假情况最多?出借人该如何应对?


分享到:


相關文章: